2012 年广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学科、专业名称: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各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 B 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做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时评
2、新闻发现力
3、集中式版面
4、同期声
5、USP 理论
6、DAGMAR 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做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报纸版面的构成要素。
2、简述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
3、现场报道有何特点和要求?
4、简述广告图形设计的功能。
5、简述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
三、论述题(任选做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试论述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2、联系中国实际发展,论述中国电视节目对国外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和创新。
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随时随地”营销传播理念的理解。
四、实务题(任选做 1 题,50 分)
1、请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消息和一篇 500 字左右的评论(50 分,消息
和评论各 25 分)。
《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2011 上班族亚健康”调查表明,我国白领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仅有 12.28%的人认为自己健康。与
此同时,有调查称,我国职场人仅 3 成能享受带薪休假,时间是世界最短。长时间在重重压
力下工作,使得疲劳、睡眠质量差、记忆力下降、腰痛等,成为白领人群最常见的亚健康症
状。
超过一半的上班族觉得特别容易疲劳
当问及“您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时,42.4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亚健康,31.53%
的人偶尔有点不舒服,13.72%的人觉得自己“很糟糕,有慢性病”,只有 12.28%的受访者
认为自己“健康”。平时觉得自己“特别容易疲劳”的受访者高达 50.27%,超过了一半,
觉得“精力充沛”的仅为 23.51%。
近七成人“被工作狂”
《京华时报》联合搜狐健康发起了另一项“你恐惧过劳死么”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近
两千人中,以 20-50 岁的中青年居多,大多来自文化教育、IT、通讯、制造业和商业等行业。
其中,有近五成网友表示自己“经常加班、熬夜”,近三成的网友“偶尔加班、熬夜”。而
“经常加班、熬夜”带来的后果则是参与调查的人中多数人都已经开始出现“过劳死”的早
期信号,其中,出现记忆力减退的人最多,占调查人数的近两成,其次出现较多的症状依次
为“睡眠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情绪容易失控”等。
谈到“经常加班、熬夜”的原因,多数人表现出了无奈。其中,近七成网友表示自己“并
不是工作狂,但是工作量太大,不得不加班”,两成多的网友表示“已经算是准工作狂,每
天要工作 10 小时”,只有不到一成的网友表示为主动自愿加班,“算是工作狂”。
2011 年“过劳死”部分事件
4 月 12 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一名女硕士由于过度劳累引发急性脑膜炎,不治身
亡。
6 月 27 日,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因癌症去世。
7 月 2 日晚间,百事通首席运营官、总编辑吴征在游泳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
时年 39 岁。
9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唐为忠出差期间突发心梗不幸去世。
“过劳死”界定困难
“过劳死”一词源于日本。1988 年日本“压力疾病工伤研究会”开设了“过劳死 110 热线”
后,过劳死一词在日本被广泛使用。所谓过劳死,在日本主要是指因工作劳累、工作压力导
致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现象。因工作压力等原因导致精神抑郁而自杀的,则被称为过劳自杀,
也属过劳死范畴。
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过劳死”的明确定义。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列举了“在工作时
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等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也规定了“视同
工伤”的诸多情形。不过“视同工伤”认定中有一条残酷的规则:只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
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能作为可以视同工伤的情形。
2、2011 年 6 月底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尖浪口。公众对中国
红十字会的负面评价极大地影响了该会的公信力。11 月 5 日,新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
长赵白鸽女士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该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影响,发出了“三天毁掉
一百年”(媒介总结语)的感叹,充分说明了郭美美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工作造成
的破坏性影响。请以此为背景,以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撰写一篇致全国公众的危机公关广
告文案。要求:(1)文案形式:公开信;(2)标题自拟;(3)不少于 800 字。(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