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江苏盐城市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本卷总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本卷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为教育教学理论,共 20 分;第二部分为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 50 分;第三部分为解题及
命题,共 50 分;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共 30 分。
第一部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20 分)
一、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下表中相应题号下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1.目前我国正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2.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5.教学就是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6.2005 年盐城市教育局积极引导超大规模学校,科学缩小办学规模,下移管理重心,全面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我国目前新课程的设置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8.健全的人脑必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9.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11.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1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明家长和教师应满足儿童的一切需求,这样
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的相
应题号下。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
B、教法改革
C、评价改革
D、目标改革
2.常逢生局长在 2005 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初中
入学巩固率在 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 以上。
A、80% 、99.9%、99%
B、90%、80% 、70%
C、99.9%、99%、80%
D、70%、80%、90%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6.推动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
B、个体的生理成熟
C、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D、心理的内部矛盾斗争
7.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其时间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下列观念中,不符合德育原理的是
A、“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故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
C、“有比较,才有鉴别”,故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可以使用反面教材
D、“听其言而观其行”,故教师不宜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总是写检查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50 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比热容 热量的计算》,按新授课一课时设计,完成下列各项:
1、 指出本课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并阐述列为重点、难点的理由。(20 分)
2、简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并说明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30 分)
第三部分
解题及命题(50 分)
一、解题(30 分)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括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
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2.图中是 A、B、C 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 三种物质
的密度ρA、ρB、ρC 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A.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B.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C.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D.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3、如图所示的自行车,从它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
物理知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车座的设计应用了压强的知识
B.刹车把手相当于费力杠杆
C.车铃应用了声音发生和传播的知识
D.轮胎和脚蹬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4、.图中所示电路要使 L1、L2 两盏灯都发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 S1,断开 S2 和 S3
B. 闭合 S1 和 S2,断开 S3
C.闭合 S2 和 S3,断开 S1
D. 闭合 S1 和 S3,断开 S2
2
S
×
L
2
S
1
×
L
1
S3
5、如图所示,在水中一支试管倒扣后处于悬浮状态,现用细棒轻轻往下一按,则:
A. 试管将沉底
B.试管上浮直至漂浮
C.试管仍处于悬浮
D.试管先下沉,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6、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力 F1 和 F2 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且 F1=F0,在 t1 时间内保持 F1 不变,只改变 F2
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先与 F1 相同,然后又与 F2 相同。下图中可以表达 F2
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二).实验题 (3 分)
7、如图所示,R1 为 0 ~ 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阻 R2 的阻值为
2 .4Ω,电源电压恒定为 6V,电流表 A1 的量程为 0 ~ 0.6A,电
流表 A 的量程为 0 ~ 3A。为保证两个电流表都正常工作,S 闭合
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Ω。
(三)简答题 (4 分)
8.水中一发光点 A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
示,对图中现象进行分析,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
A
(四)计算题 (第 9 题 5 分 ,第 10 题 6 分,共 11 分)
9.如图所示,人通过绳子拉住木块,使它恰能没入水中,若水的阻力不计,滑轮上的摩擦
可以忽略,当匀速将木块从图示位置拉入水面下 15cm 深处时,拉力 F做了 1.2J 的功,则木
块的体积为多少 cm3?(ρ 木=0.6×103kg/m3, g=10N/kg)
F
10、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t1=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
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t2=6℃,(1)求容器内冷水质量 M是一杯热水质量 m的多少倍?(2)
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多少℃?
二、命题(20 分)
命题要求
1. 出一道主观题:主要用于检测本试卷第二部分提供的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
用能力;试题必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2. 做好参考答案并附评分说明。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30 分)
案例: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
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
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
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要求:①以上关于三个孩子的介绍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②这对你参加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践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