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 I 卷
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表
格里,书写务必清晰易辨。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28 分。1-5 小题每题 2 分;6-11 小题每题 3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钦.差(qīng)
B.狭隘.(ài)
C.匿.笑(nì)
D.虐.待(nüè)
称.职(chèn)
羞怯.(qiè)
怂.恿(cóng)
徘徊.(huái)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缥缈
B.禁锢
C.粗犷
D.云宵
勋章
贮蓄
爱幕
分歧
拈.轻怕重(niān)
咄.咄逼人(duó)
参差.不齐(cī)
随声附和.(hè)
不可就药
大相径庭
漠不关心
刨根问底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雪花,是世界上最______的花,一朵朵六角小花,玲珑剔透,无一重样,大自然是怎样
_______的它们?竟如此的动人。当你静静地倾听天籁,尘世的浮躁与_______,似乎都已离
你远去,那是在没有尘埃的世界里,生命自由呼吸的平淡与安恬。
A.洁净 制造 吵闹
C.洁净 制造 喧嚣
B.圣洁 创造
D.圣洁 创造
吵闹
喧嚣
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1 青少年感觉灵敏,感情丰富,对生活充满梦想,易于受到文学的感染。○2 把文学请
进校园,我们首先要承认她,重视她,不要排斥她。○3 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健康的、优秀的
文学作品的方式,使孩子们的文学修养获得提升。○4 另外,我们还要指导他们面向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艺术。
A.第○1 句
B.第○2 句
C.第○3 句
D.第○4 句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汉字,亦称中国字 ① 中文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目前确切
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1300 年前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到汉朝才被取名为“汉
②
字
素,如:结构形象生动,对称均衡 ○3
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楷书。汉字的构形本就蕴含着美学要
线条曲直撇捺,变化多姿。
A. 、 ,”
C. , ”,
,
。
B. ,
D. 、
,”
”,
;
;
6.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乐府诗的开头两句,继承了《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交代了观察
的地点及对象,并以“观”字统领全篇。
B.本诗从“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几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相互映衬,其
中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中两个“若”字,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提升了本诗的艺术价值。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在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
的豪迈情怀。
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 7-8 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
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
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
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的《史铁生散文选》)
7.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是因为“我”的病,
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也无心情再照顾花了。
B.文中出现的“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期望孩子无论遭受了怎样
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幸福。
C.文章第一段叙述了“我”当年和母亲在一起时,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那时的“我”
内心深处丝毫感觉不到母亲的关怀。
D.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
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8.对文章的写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所以文章的叙述语调也是跌宕激昂、
咏叹呼号的。
B.文章写法含蓄,多以微小平常、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生活细节来营造感人的力量。
C.文章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
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D.文章第三段的画线句子,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境,同时也为后面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
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 9-11 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屠大窘.
C.其一犬.坐于前
D.狼亦黠.矣
驱:追随、追赶。
窘:处境困迫,为难。
犬:这里指狗。
黠:狡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屠户始终以他的勇敢和警觉与狼斗争,最
终战胜了两只狡猾的狼。
B.文章前一部分是叙事,从故事的开端开始,经历了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紧张曲折的过程,
彰显了故事的趣味性。
C.文章的结尾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D.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
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的。
注意事项:
第 II 卷
1.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本卷的答案、作文分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2.本卷共 13 题,92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8 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 分)
(王湾《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_________ 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峨眉山月歌》)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陆游诫子》,回答 13-15 题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
熟读经、子③,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
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④也,各须谨之,毋⑤贻后悔。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简束:检点约束。③经子: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④
(选自《万金家书》)
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⑤毋:同“无”。
1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 分)
(1)最易.坏事。
(2)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 分)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易:
令:
15.结合原文说说陆游的家训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3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4 分)
阅读《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回答 16—19 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
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
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
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
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
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
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
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
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
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
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
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
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
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
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
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
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
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
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
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
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
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
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
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
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
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
消息后,眼前像 20 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
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
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6. 用简要的话,概括选文中有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3 分)
17. 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4 分)
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
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4 分)
A. 题目为“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外公无限的思念,把雪白
的梨花想象成献给外公的一片情思,读来让人深受触动。
B.作者想起小时候插秧,自己随意发挥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说明外公对我无所谓,根
本就不关心我。
C.外公是一个疼爱晚辈,吃苦耐劳,有着自己的爱好,却沉默寡言,默默为亲人付出的
形象。
D.外公特别喜欢看戏,也喜欢说戏。平时沉默寡言,一说到戏就滔滔不绝,酣畅快意地
对外婆和孙辈们讲戏。
E.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
内心丰盈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
19. “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结合全文说说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3
分)
五、(本大题 4 道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某校初一五班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
人生课题。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
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
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20.拟写标语:读中华经典本在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重在以心相交共同成长。
请你依据提示,将这句话压缩成一条宣传标语(注意对仗)。(2 分)
宣传标语:读经典知礼仪传承文明,
。
21.(3 分)有人说,“看人观其友”,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
(二)名著阅读(8 分)
22.根据自己阅读的积累填空。(4 分)
《朝 花夕拾 》是鲁 迅回忆 童年、 少年 和青年 时期 不同生 活经历 与体 验的散 文集。
《 A
》一篇表达了对家长专制的不满;先生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
人君子们”进行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B
》;《二十四孝图》着重
分析了
C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的孝道故事,揭示了
D
。
23.《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历了人生不同阶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填充空白处的内容。
(4 分)
称谓
典型事件
人生经历
石猴 美猴王
发现水帘洞;花果山称王
从懵懂无知到得到认可
孙悟空
A
从学艺到崭露头角
B
饲养天马 反下天宫
被小恩小惠蒙蔽到开始反抗
齐天大圣
C
头脑发昏;欲壑难填
孙行者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几经磨难、挫折
斗战胜佛
被如来封号
D
A.
B.
C.
D.
六.(本大题共一小题,50 分)
24.作文(50 分)
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人生处处是课堂: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陪你解惑答疑获得
知识;自然界,日升日落、花开花谢给你生命的体悟;生活中,家人和朋友伴你感受
真情的温馨……一定有那么一课,让你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的
印象。
请以“这节课,我会牢记”为题目,写下你成长的经历和感受吧!
要求:
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
于 600 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28 分。1-5 小题每题 2 分;6-11 小题每题 3 分)
题号 1
答案 D
2
B
3
D
4
C
5
D
6
B
7
C
8
A
9
C
10
B
11
A
二、(共 8 分)
12. (1)风正一帆悬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思君不见下渝州
(6)非宁静无以致远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共 7 分)
13.(2 分)(1)容易
(2)让
14.(2 分)如果有这样的后辈,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不能把它当做高兴的事情。
15.(3 分)从自身角度:经常约束自己,不放松要求;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己;待人
要宽厚做事要谨慎;不要和轻浮不厚道的人交往,谨慎交友。
从理解家长的角度:家长要求我们约束自己,不放松要求;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己;
待人要宽厚做事要谨慎;不要和轻浮不厚道的人交往,谨慎交友,这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能明白家长的苦心。(两个角度均可。)
四、(共 14 分)
16.(3 分)外公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约束、批评“我”;外公带“我”看戏,给“我”
讲戏;每次离开时,外公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意近即可)
17. (4 分)运用排比修辞,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的情景,“我”感知
到了大自然的有趣,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突出了“我”对那片乐园的喜爱之情。(意近
即可)
18. (4 分)B
D
19.(3 分)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严谨;四月和洁白的梨花都暗示出清明节
特有的情怀,表达对逝去的亲人无比的思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您
看”这里用第二人称,仿佛是在心里跟外公对话,从中可见对外公真挚的感情。(答出三项
即可)
五、(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共 5 分)
20.(2 分)交朋友(贤朋、明友、好友等)重交心(重内心)共同成长
21.(3 分)说得有道理。一个人跟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身边是怎样的人,往往自己就是这
种人。我们观察一个人,可以从他周围朋友入手,更容易了解他。
说得没道理,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自己怎样,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多接触,多沟通
才是最好的办法。(自圆其说即可)
(二)名著阅读(共 8 分)
22.A.《五猖会》
B.《无常》
C.卧冰求鲤
D.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3.A.跟菩提祖师学艺 卖弄手段被赶下山 东海寻金箍棒 大闹地府
B.弼马温
C.大闹蟠桃会 炼成火眼金睛 被压五行山
D.终成正果 (或者功德圆满)
(注:A、C 两项各能写出一件事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