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 阳 >V 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 阳
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式子
称为穿透电流。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 UCES 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
温度升高 ICBO、 ICEO 、 IC 以及β均增加。
三. 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hi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
常用 rbe 表示;
hf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比,
常用β表示;
四.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VCC、 Rb、 Rc 、C1、C2 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五.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开路。
*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 VCC=ICRC+UCE 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改变 Rb :Q点将沿直流负载线上下移动。
2)改变 Rc :Q点在 IBQ 所在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移动。
3)改变 VCC:直流负载线平移,Q点发生移动。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
*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 连接 Q 点和 V CC’点 V CC’= UCEQ+ICQR L’的
直线。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 管削顶,PNP 管削底。
*消除方法---减小 Rb,提高 Q。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 管削底,PNP 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 Rb、减小 Rc、增大 VCC 。
4. 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1) Uopp---是指放大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2)范围
*当(UCEQ-UCES)>(VCC’ - UCEQ )时,受截止失真限制,UOPP=2UOMAX=2ICQRL’。
*当(UCEQ-UCES)<(VCC’ - UCEQ )时,受饱和失真限制,UOPP=2UOMAX=2 (UCEQ-UCES)。
*当(UCEQ-UCES)=(VCC’ - UCEQ ),放大器将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
六.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 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Q点在放大区的条件
欲使 Q点不进入饱和区,应满足 RB>βRc。
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七. 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共射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在 Re 两端并一电解电容 Ce 后
输入电阻
在 Re 两端并一电解电容 Ce 后
* 输出电阻
八. 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3. 电路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为正,且略小于 1,称为射极跟随器,简称射随器。
*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第三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结型场效应管( JFET )
1.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 输出特性曲线
(可变电阻区、放大区、截止区、击穿区)
转移特性曲线
UP ----- 截止电压
二.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分为增强型(EMOS)和耗尽型(DMOS)两种。
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 特性曲线
*N-EMOS 的输出特性曲线
* N-EMOS 的转移特性曲线
式中,IDO 是 UGS=2UT 时所对应的 iD 值。
* N-DMOS 的输出特性曲线
注意:uGS 可正、可零、可负。转移特性曲线上 iD=0 处的值是夹断电压 UP,此曲线表示式与结型
场效应管一致。
三.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漏极饱和电流 IDSS
2.夹断电压 Up
3.开启电压 UT
4.直流输入电阻 RGS
5.低频跨导 gm (表明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四. 场效应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E-MOS 的跨导 g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