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广东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广东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冲动的传导形式有 A、化学传导和声传导 B、电传导和光传导 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D、光传导和热传导 【解析】答案 C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它与动作电位具有密切关系。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弱。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 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 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 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2、根据鲁利亚的观点,由边缘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机能系统是 A、平衡系统 B、调节系统 C、动力系统 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解析】答案 C 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由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 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3、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会更高,该现象被称为 A、自我图式 B、自我意识、C 自我确认 D、自我参照效应 【解析】答案 D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 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4、学生很容易在作业本上看到教师用红笔写的评语,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随意后注意 D 随意前注意 【解析】答案 B 8、根据系列位置效应,个体按顺序学习一个由 30 个词组成的词表后,回忆正确率较 低的部分是 A 开始 B 结尾 C 中间 D 开始和结尾 【解析】答案 C 材料在系列里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它表现为系列末尾的材 料记忆的效果最好(称为近因效应),其次是前边呈现的材料(称为首因效应),中间的材 料记忆的效果最差。 9、在情节反应中,与愤怒情绪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神经中枢是 A 杏仁核 B 小脑 C 桥脑 D 延脑 【解析】答案 A 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双侧 杏仁核损伤的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或者对厌恶刺激没有反应。说明杏仁 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10、根据巴普洛夫的观点,与黏液质这一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效神经活动类型是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制型 11、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目标是 A 追求优越 B 自我实现 C 归属与爱 D 自卑情结 【解析】答案 A 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个体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就是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 12、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适应 【解析】答案 D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因素不
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主体通 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才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有: A 形状恒常性 B 大小恒常性 C 明度恒常性 D 时间恒常性 【解析】答案 ABC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 常性。 2、影响推理的因素有 A 知识经验 B 工作记忆的容量 C 对前提信息加工的充分性 D 前提中使用逻辑量词的气氛 【解析】答案 ABCD 3、人际吸引的规则包括 A 熟悉性 B 表面性 C 通常性 D 邻近性 【解析】答案 AD 人际吸引的规则有熟悉效应和邻近效应;个人特征(才能、外貌);相似规则;互补规则; 协同作用。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卡特尔人格特质分类的有: A 根源特质 B 情绪特质 C 表面特质 D 理智特质 【解析】答案 AC 卡特尔所提出的人格特质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 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5、按照罗斯的研究,濒临灭亡者体验的内容有 A 否认死亡 B 接受死亡 C 沮丧情绪 D 愤怒情绪
【解析】答案 ABCD 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效能感的因素有 A 直接经验 B 替代经验 C 言语说服 D 情绪唤起 【解析】答案 ABCD 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个体经验(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7、在内隐记忆研究中,加工分离程序需要的测试条件包括 A 独立条件 B 结合条件 C 包含条件 D 排除条件 【解析】答案 CD 加工分离程序有两种测验: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称为包含条件; 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影响正好相反,称为排除条件。 8、取样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 随机化 B 代表性 C 数量化 D 置换性 【解析】答案 ABD 随机性:是指研究中的客体、被试、实验处理或分数等的每一成分被抽选的概率均等。 代表性:是指当样本具备相似于总体特征的特点。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随机取样, 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意味着样本是不一定总体的缩影,不要求样本具备总体的所有关特 征;而是在统计意义上获得的特征。 取样的置换性,是指取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成分返回到总体,继续参加取样;这在 随机取样中特别重要。一些研究表明,非置换性随机取样避免了在样本中出现重复选择的 成分,因而比置换性取样更准确地估算样本指标。 9、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主要方法有 A 因素分析法 B 平均数方法 C 最小二乘法 D 逐步回归法 【解析】答案 BC 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有:平均数法;最小二乘法。 10、表示测验等值结果的方法有
A 图示法 B 公式法 C 列表法 D 数轴法 【解析】答案 AB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解析】1、含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讲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 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 其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等 2、适用范围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3、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4、缺点 (1)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难以讲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3)得到的结果难以讲行精确的分析 (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 有出现(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至 U 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 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2、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解析】1、含义 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 义的过程叫句子理。 2、影响因素 (1)句子的类型:如肯定句比否定句容易理解,从反应时角度来看,真肯定句反应时 <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 (2)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符合汉语基本词序“主、谓、宾”的句子 容易理解;如人们对于“中国女排大胜日本队”和“中国女排大败日本队”的理解是一样的, 因为“中国女排的次序没有变”。 (3)语境:特别是在对话言语中,离开了语境单独抽出其中某一句就很难理解。 (4)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如对一句话,标点符号标示的不同,对这句话 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语义分析,符合逻辑的句子容易识别,如猫捉老鼠符合逻辑, 相反就不合逻辑;如人们对“大厅充满阳光”和“阳光充满大厅”的理解是一样的,尽管次 序颠倒,但有语义知识的帮助,还是会产生同样的理解。 3、试从学习的认知观出发,简要比较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利弊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的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发现学习的不足: (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合适发现学习
(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 (3)发现法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 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2、发现学习的优点及缺点 接受学习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是可能更有效 (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合于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不足: (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4.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 A 有两水平,自变量 B 有三水平。请画出以下三种情 况的线形图: (1)两个主效应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 (2)主效应 A 显著,主效应 B 不显著,没有交互作用; (3)都没有主效应但是有交互作用。 5.一大段材料之后,可以提炼出要点:测量性别差异和材料差异对反应时的影响。在一 项检验大学生心理旋转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若在平面旋转条件下以三维物体和字 母 R 为两种刺激材料,以性别为被试变量,每种实验处理需要 4 名被试,需求不同性别的 被进行匹配判断并记录其反应时,请给出两种实验设计方案,并说明每种方案所最少需要 的被试数量。 自变量 A:性别(两个水平,男、女); 自变量 B:材料性质(两个水平,三维物体、字母 R),
因变量:反应时 实验设计一:完全随机的被试间设计 被试数量:至少需要 16(=2×2×4)名被试 实验设计二: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数量:至少需要 8 名被试,被试间变量性别,被试内变量。 6.试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 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 成分,这些智力和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们构成了: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1)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 (2)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知识获得成分是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元成分起着核心的作用! 2、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 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 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7、小强正在专心的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到了小 强的课桌,把小强花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朝旁边的同学挤 眉弄眼,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意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试用攻击行为 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8、材料一有关访谈的步骤和程序(到某学校某教室,选择了愿意接受访谈的人),材 料二关于 10 个项目区分度表格,材料三取样共 500 人有效回收问卷 300 人、做探索性因素 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结构效度。大段测量编制问卷并结合统计的材料,涉及到信度、 效度、区分度、F 等指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自习室对一群学生进行访谈。问: (1)对材料一中访谈法有什么问题?你会如何改进? (2)分析材料二中项目的区分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