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把正
确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 2022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 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B.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详解】A、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 A 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故 B 符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通过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C. 水汽凝结
【答案】A
【解析】
B. 蜡烛熔化
D. 产生白烟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只 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 A。
3. 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B. 碘原子
C. 碘离子
D. 碘元素
A. 碘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碘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的碘是强调
存在的元素,与具体的形态无关。
故选 D。
4.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水的蒸发
B. 钢铁生锈
C. 人体呼吸
D. 食物腐
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蒸发时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该
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B、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的过程,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且反应
速率较慢,即该变化中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
C、人体呼吸是呼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反应缓慢氧化的过程,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的、反应速率减慢的化学反应,包含缓慢氧
化,选项错误,故选 A。
5. 下列有关氮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氮元素:N
B. 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C. 氨气中 N 元素的化合价:
3
3NH
D. 2 个氮原子: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元素的符号为 N,此选项正确;
B.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因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氮原子核外有 7 个电子,该结
构示意图核外有 8 个电子,表示的是氮离子结构示意图,此选项错误;
C.设氮元素得化合价为 x ,氢元素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得
x +(+1) 3=0,解得 x =-3,所以氨气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表示为
3
3N H
,此选项错
误;
D.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 个氮原子表示为 2N ,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6. 钛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行业,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钛的原子序数为 22
B. 钛的元素符号为 Ti
C.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D. 钛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故钛的原子序数为 22,正确;
B、钛的元素符号为 Ti,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错误;
D、钛元素名称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 C。
7. 人体中有 50 多种元素,其质量分数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钠
B. 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
C. 人体中微量元素共有 10 种
D. 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像可知,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Ca),错误;
B、从图像可知,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正确;
C、人体中有 50 多种元素,含量低于 0.01%的属于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 11 种,剩余的为
微量元素,人体中微量元素远多余 10 种,错误;
D、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元素,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错误;
故选 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因“生锈”而表面变绿,即生成“铜
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
8. 下列物质与“铜绿”的形成无关的是
A. O2
B. H2O
C. N2
D. CO2
9. 在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添加“铜绿”
B.
点燃酒精灯
加热“铜绿”
D.
倾倒盐
A.
C.
酸
10. 下列有关“铜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绿”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绿色粉末,可用作颜料
B. 加热“铜绿”时,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铜绿”不稳定
C. 加入稀盐酸“铜绿”会逐渐消失,可用稀盐酸除铜锈
D. 将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可防止铜形成“铜绿”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
【8 题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铜、氧、氢、碳元素,所以碱式碳酸铜生
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有关。所以无关的是氮气,故选 C。
【9 题详解】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引起火灾,错误;
C、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
D、倾倒液体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错误;
故选 A。
【10 题详解】
A、“铜绿”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绿色粉末,可用作颜料,正确;
B、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热“铜绿”时,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内壁出现水雾。加热后铜绿分解,说明“铜绿”不稳定,正确;
C、盐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稀盐酸“铜绿”会逐渐消
失,可用稀盐酸除铜锈,正确;
D、铜变为铜绿需要和水、二氧化碳、氧气接触,潮湿的空气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所以将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形成“铜绿”,错误;
故选 D。
1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氮气沸点低,可用作灯泡填充气
B. 金刚石不溶于水,可用于切割玻璃
C. 金属镁质软,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 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填充气,此选项错误;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此选项错误;
C、金属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此选项错误;
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12. 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
受热变大;
故选 B。
13. 替诺福韦(化学式为 C9H14N5O4P)是一种抗病毒药物,需在 55℃~65℃的环境中制成。下
列关于替诺福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由 5 种元素组成
B. 该物质由 33 个原子构成
C. 该物质中碳、磷原子的个数比为 9∶1
D. 该物质在 55℃~65℃的环境下能
稳定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替诺福韦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故 A
正确;
B、由替诺福韦的化学式可知,一个替诺韦福分子由 9+14+5+4+1=33 个原子构成,替诺韦福
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构成,故 B 错误;
C、由替诺福韦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碳、磷原子的个数比为 9∶1,故 C 正确;
D、替诺福韦需在 55℃~65℃的环境中制成,说明该物质在 55℃~65℃的环境下能稳定存在,
故 D 正确。
故选 B。
1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
B. 焊接时让乙炔在纯氧中燃烧,是因为在纯氧中燃烧可获得更高温度
C. 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
D. 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进行了弥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减小,所以氧
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焊接时让乙炔在纯氧中燃烧而不是在空气中,是为了使燃料充分燃烧获得更多的热量从
而达到更高的温度,不符合题意;
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相对来说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会变少,
氧气稀薄,但是氧气所占空气比例不变,符合题意;
D、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还释放了氧
气进行了弥补,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5. 1909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
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 180°。由该实验可
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核不带电
D. 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
是空的,则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 A 错误;
B、通过上述实验,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 180°,能说明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 B 正确;
C、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 180°,说明原子核的电性与电
子相同,故 C 错误;
D、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因是α粒子在运动中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能说
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故 D 错误。
故选 B。
16.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图中的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 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
变
C. 符号描述: 2
H Cl+
2
点燃
HCl
D. 工业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 为 H2, 为 Cl2,
为 HCl,则该反应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生成氯化氢,该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
发生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 Cl
HCl
,该选项正确;
点燃
2
2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则工业上可用该反应制取盐酸,该
选项正确。
故选 B。
17. 2022 年 10 月 5 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学者贝尔托西,丹麦学者梅尔达尔,美国
学者夏普莱斯,以表彰他们“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的贡献。简单地说,点击
化学就像是用分子来拼乐高。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像拼插积木那样简单高效地把小分子模块
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下列图示表示点击化学领域的是
B.
D.
A.
C.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图表示叠氮化合物与炔烃两种小分子组合到一起,合成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
子,属于点击化学领域,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不是将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
学分子,不属于点击化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C、该是表示有机催化剂示意图,不是将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
分子,不属于点击化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D、该图是纠缠器的工作原理图,属于物理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8. 氢气和氧气在 Pd 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