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道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理念,采用多种措施力图实现“碳 中和”。下列做法没有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 市民乘坐私家车观看奥运赛事 B. 在赛事场馆附近和周围植树种草 C. 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造雪 D. 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电 力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市民乘坐私家车观看奥运赛事,会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在赛事场馆附近和周围植树种草,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造雪,无污染,比较环保,不符合题意; D、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电力支持,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神舟十三号”执行的下列任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出舱行走 B. 展示国旗 C. 采集水样 D. 点火返 回 【答案】D 【解析】 【详解】A.出舱行走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展示国旗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采集水样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点火返回的过程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干冰 A. 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属于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实验室用于盛放少量石灰石的仪器是 B. D. A. C.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是广口瓶、B 是细口瓶、C 是滴瓶、D 是集气瓶;实验室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 是广口瓶; 故选:A。 5.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 成 C. C60 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 电暴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 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据此判断。 【详解】A、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 范畴; B、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C、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C60 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D、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与化学研究物质无关, 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答案为:D。
6.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粮食腐烂 C. 干冰人工降雨 D. 燃放烟 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B、粮食腐烂是缓慢氧化,正确; C、干冰人工降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燃放烟花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故选 B。 7.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Cu+O2 Δ CuO C. CO+Fe2O3 高温 【答案】B Fe+CO2 【解析】 B. Cu2(OH)2CO3 Δ CuO + CO2 + H2O D. NaOH+HCI  NaCI+H2O 【详解】A、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滴加液体 C. 准备收集气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中用手握紧试管,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不能将滴管碰到试管内壁,该选项操作不正
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放入水槽中,该选项操作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 C。 9.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 氧气能供给呼吸,与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说法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的的 溶解性,说法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说法正确;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 故选 B。 10.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没有等火柴燃尽就放入集气瓶中 C. 盛有稀盐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D. 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大于 1 5 ——红磷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正确的作法,不会导致试 管破裂,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等火柴燃尽就放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消耗较多的氧气, 会导致铁丝不能燃烧,不会导致集气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C、盛有稀盐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腐蚀,是因为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的液体 流下,腐蚀标签,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过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是正确的做法,不会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 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2 B. 碲的元素符号为 Te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g D. 碲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又等于质子 数,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如图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 52,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可知,碲的元素符号为 Te,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标签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选项错误; D、根据碲的偏旁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答案为:B。 1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 镁带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作烟花 D.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为深灰色固体,且质地较软,该选项不正 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该选项正确; C、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作烟花,该选项不正确; D、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B。 1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8 个硫原子:S8 C. 2 个镁离子:2Mg+2 【答案】D 【解析】 B. 氧化铝: AlO D. 硅元素:Si 【详解】A、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8 个
硫原子表示为:8S,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 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 2 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不符合题意; D、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硅元素表示为 Si,符合题意。 故选 D。 14. 下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 项 A B C D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接触面积 将 1g 块状石灰石和 20mL10%的稀盐酸、1g 粉末状石灰石与 20mL10%的稀 硫酸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催化剂的 将 0.5g 二氧化锰、1g 氧化铁分别与 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 种类 产生气泡的快慢 反应物的 种类 反应物的 性质 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比较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只有 其中一项是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才能进行判断,据此判断选项的正误。 【详解】A、实验方案将 1g 块状石灰石和 20mL10%的稀盐酸、1g 粉末状石灰石与 20mL10%的 稀硫酸混合,该方案中石灰石的接触面积和酸的种类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 量法的要求,故 A 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实验方案将 0.5g 二氧化锰、1g 氧化铁分别与 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该方案中催 化剂的质量和种类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 B 选项实验方案错 误; C、实验方案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该方案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而不是反
应物的种类,故 C 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实验方案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该方案中铁片和镁片的性质不同, 变量为反应物的性质,故 D 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 D。 15.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B. 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C.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D.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 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带正电,则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16. 从中药中提取的 calebinA(化学式为 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也称“老年 痴呆症”)。下列关于 calebi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alebi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84g B. 1 个 calebinA 分子是由 48 个原子构成的 C. calebinA 由 21 个碳原子、20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 D. calebinA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为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calebi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1×20+16×7=38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 1 个 calebinA 分子中有 21 个碳原子、20 个氢原子、7 个氧原子,共 48 个原子,符合 题意; C、21 个碳原子、20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的是 1 个 calebinA 分子,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calebinA 中碳氢氧元素 的质量比为:(12×21):(1×20):(16×7)=63:5:2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验证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鉴别食盐和碳酸氢铵 取样,分别加热,闻其气味 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玻璃棒蘸取水样,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增加了新杂质,故 A 错误; B、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故 B 正确; C、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食盐加热无明显现象, 故 C 正确; D、玻璃棒蘸取食盐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玻璃棒蘸取蒸馏 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无残留,故 D 正确。 故选 A。 18. 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 5~8 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 125mL 小 分子团水可维持人 6 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的密度一样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分子团水由 5~8 个水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小分子团水和普通水均为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资料可知,小分子团水由 5~8 个水分子构成,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的密度不一样,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1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