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走进婺里去
活动一: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 ________
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A.zhāo
B.cháo)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 __________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
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
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浙江金华人)。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史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
▲ __________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坐标式”人物。
1.根据上面文字,完成(1)一(3)题。(4 分)
(1)填人文中_________ 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1 分)
A.莫名
(2)加点字“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āo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沸(téng) ▲_____________
B. cháo
)(1 分)
B.慕名
(jiān)▲____________ 容并包
2.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
术 大辩 论— —鹅 湖之 会, 当时 文 化思 想界 的名 流纷 纷 闻讯 而来 ,真 可 谓“ ①▲ ____________,② ▲
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 分)
3.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2 分)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追求,也不能没有追求,
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
中和、不偏不倚。
4.陆九渊雕像前有“百世大儒”四个字。假如在吕祖谦雕像前补充类似信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2 分)
A.须眉
B.尊君
C.先贤
活动二:稻源东方溯 文明万年前
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
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展板一
那一群人
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褪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
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
等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
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繁衍生息。它们的足迹停
留在山上、桥头、湖西里,他们的家园遗留在荷花山、
小黄山和下汤的梦里。那里有他们修筑过的环壕、居
住过的房屋,那里有他们种植过的田地,圈养过的动
物,那里还有他们使用过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山上人
展板二
那一粒米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
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
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
的稻,到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生长。
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
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
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
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
年都开出花儿,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
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
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
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
山文化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
心,他们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
展板三
那一缕炊烟
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正
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
炊烟。
当寂静的荒原上竖立起一座座土阶茅屋,人类终
于告别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生活。从一万年前开始,上
山文化遗址群在钱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并向周边地
区扩散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的便是农耕定居文明的最
初景象。更展现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社
会初创和形成期的文明模式,以及此后延续数千年发
展的文明基因。
2016 年在浦江召开的“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
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
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遗址群在东亚地区率先进
入了初级村落的历史发展阶段。2020 年,著名考古学
泰斗严文明先生更是为上山遗址欣然题下“远古中华
第一村”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
展板四
那一抹红
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凝练出浓烈而静谧的红,这
抹红落在了上山人的眼里、心底、沁染成了一种对自
然和生命的信仰。他们制作的陶器如太阳一般鲜红,
如火焰一般浓烈,陶土经过陶工匠心般的转换变成了
最精美的器物,大口盆、平底盆、圈足盘、双耳罐、
壶、钵、杯、碗,上山人的引火饮煮有它,盛食宴飨
有它,把酒言欢有它,载歌载舞有它,入土为安亦有
它……
这是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这些陶器伴随着上
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
展板五
那一个时代
距今 12000 年左右,人类迈入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全球最适宜人类生存的
地区先后发生“农业革命”,走过了数百年的人类告别洞穴,走进新纪元。
上山文化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农耕聚落群,稻作技术和稻
作文化传播开来,奠定了半个中国的史前经济基础,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
上山文化晚期,即距今大约 8500 年开始,文化面貌鲜明的各地考古学文化才日益
发展起来。至此,史前中国的拼图初步成型。
可以说,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创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
期的一颗启明星
5.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有一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见链接材料)。大家认为这一表述需要修改请结合展板内
解释修改原因。(3 分)
链接材料:
大量的碳 14 测定数据证明,早在公元前 5000 年农民就在长江三角洲的沼泽地上大量种植水稻。当人
们 1976 年挖掘石器时期的村落河姆渡时,到处看到水稻的遗存……
那里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
(《汉字王国》,2017 年第 2 版)
6.说明语言有生动(如《时间的脚印》)和平实(如《中国石拱桥》)之别。体会展板上解说词的语言风格,
探究设计者选用这种语言风格的意图。(3 分)
7.本次特展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结合展板内容,阐述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5 分)
活动三:文学照万象 童心探本源
走进云里去
山里的夜
戴明贤
天黑了。妈妈拎了条小板凳坐在鱼塘边,双手接着常乐,常乐觉得进了一个妖怪的大黑洞,一层又一层
的黑涌过来,涌过来,淹没了他,憋得他咕噜咕噜吐泡泡。常乐把脑袋埋在妈妈膝盖中间,小声说:
“妈妈,外婆也看了,我们回去吧!”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
“为什么?”
“害怕!”
“害怕?怕哪样?”
“哪样都怕!”
妈妈很奇怪:“你不是说乡下样样都好玩吗?”
常乐说:“白天是好玩,黑了就,就害怕。”
“到处都是人,怕哪样?”
“我想回家。”
“妈妈也想回家呀!这里就是妈妈的家,外婆就是妈妈的妈妈。你想想,要是你二十年没有回家看我
了。今天看到一眼,明天就走了吗?”
常乐问:“妈妈,你真的是在这里长大的?真的是?”
“当然是真的嘛!”
常乐躲在妈妈膝盖中间,长长吐口气说:“幸好你走了!”
“幸好!”妈妈笑道,“走出五里路我就哭了,一哭哭了几百里……”
常乐想问为什么,忽然响起一片古怪的声音。满池塘都在怪叫。常乐像皮球一样弹到妈妈怀里,大叫:
“水里有怪物!”
“青蛙。”妈妈说,“哪样怪物!”
常乐一听,真是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在一起叫。像学校鼓号队看见贵宾来了,指挥的小棍一挥,预备起!
马上鼓号齐鸣,整齐无比。“呱——呱——”“呱——呱——”常乐哈哈笑起来。
“青蛙儿童蚊香!”
妈妈扳住乐乐的脑袋向着天上,喊道:“快看!”
一颗很大的星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上滑过去,好远好远才消失掉。常乐这才发现。原来外婆家
晚上的天空不是大黑洞,而是蓝湛湛的,蓝闪闪的,像一块蓝颜色的大丝绒幕布.上面嵌着几千颗几万颗星
星,大的小的,密密麻麻,流光泻辉。黑黝黝的大山剪影,从天那边镶到天这边。连绵不断。高高矮矮。
胖胖瘦瘦。一座不同一座,跟卡通片里一模一样。常乐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星星天空。他目瞪口呆。连连
说:“哗!哗!哗!”去年“六一”节他们全班去看童话剧,幕一拉开,就是这样一片星星闪烁的蓝天。女生
们惊喜得喘不过气来。满场只听见"哗——哗——”散了戏,常乐他们几个还学她们哗呀哗的。气得女生们
骂他是“自以为是”现在轮到他自己只晓得哗呀哗的了。
“妈妈!”常乐刚一开口,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忽然一齐停住不叫了。周围一点声音也没有了。真奇怪!
谁在指挥它们呀!准是一只最大最大的青蛙王在命令它们:“预备——起!”“预备停!”青蛙王可能有脸
盆那么大!
“乐乐!你要讲哪样?”
常乐回过神来:“妈妈,外婆家肯定是全世界星星最多最亮的地方!”
“又说憨话!”
“肯定!”常乐指导妈妈“那是北极星。看见没有?最亮最大的那颗。那是北斗星!那边那边!七颗,
排成汤勺一样。”老师带常乐们去参观过天文馆。
妈妈说:“那是七姊妹!①”
常乐觉得妈妈什么也不懂。“北斗星!‘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没听过少儿唐诗 VCD 吗?还是
你给我买的哩……那么,大熊星座又在哪里呢……唉!外婆家星星太多了!”
呱——青蛙鼓号队突然开始演奏,把常乐吓了一下。他哈哈大笑。妈妈来机说:“乐乐!我们多陪外婆
几天吧!”
“好!”常乐答应了,又叹口气说,“净是些大人!有一个同学也好玩点!”妈妈说:“明天看大姨去,
她家有小朋友。”
“要是带着舒俐跟我们来就好了!”常乐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瞌睡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4
【注释】①七姊妹:北斗星的一种民间说法。
(节选自《走进云里去》 )
【小说·联结】
8.结合选文,仿照示例,完成填空。(4 分)
示例:黑夜降临,常乐感到害怕,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杜小康随父亲放鸭初到芦荡的陌生和害怕
(1) 黑夜降临,常乐感到害怕,这一感受还让我联想到《简·爱》中简·爱▲_________;
(2) 仰望星空,常乐▲_________,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海万里》中阿龙纳斯▲_________;
(3) “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忽然一齐停住不叫了”常乐惊奇万分。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中小鲁迅▲_________。
【小说·重现】
9. “弯弯的山路,云雾缭绕;云里的故事,古老淳朴。这些,对在城市长大的小男孩常乐来说,是他心里
一幅永远清新纯洁的简笔画!”(小说封面语)请从文中选择一个触动你的画面,给它取个标题并用自己的话
.....
加以描绘。(4 分)
【小说·品味】
10.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1)山村景象在常乐眼里是另一番光景,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常乐?(2 分)
山村景象
外婆家的黑夜
夜晚的天空
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在一起叫
常乐眼里
妖怪的大黑洞
一块蓝色的大丝绒幕布
学校鼓号队看见贵宾来了
(2)“妈妈说:‘那是七姊妹。’”常乐认为妈妈什么也不懂。妈妈真的什么也不懂吗?联系上下文,简述
你对妈妈这句话的理解。(3 分)
【小说·探意】
11.小说结尾,常乐自豪地说:“都走进云里去了!”这与选文开头“我想回家”相比,常乐对山村生活的
态度发生明显转变。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探究常乐这段山村经历的意义。(5 分)
链接材料:
常乐不断回头看那些山,回忆是不是去过。旁边一个叔叔发现了,问道:
“来过暑假的?”
常乐点头。
“去过哪些地方?”
常乐指着那些山:
“那里面。那里面。都走进云里去了
.......!”
(《走进云里去》结尾)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走进书里去
5
活动四: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
卢重斋遗事
[明]叶盛
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诚亦时流
罕及。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
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然.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
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
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
(选自《水东日记》)
【注释】①陈孟东:陈,遍读群经。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
送徐子春往四川
[明]卢儒
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
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
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矶边候晓鸡。
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或.异二者之为
A.或.请文稿
B.然.其为人
吴广以为然.
C.手读此文不已. 惧其不已.也
D.不复顾.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 分)
1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每部分限断一处)(2 分)
①博学能文善笔礼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14.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记载:是尝命作《雪赋》,顷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作《雪赋》一事,卢
儒是如何让他人受屈辱的?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
15.联系选文,体会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 分)
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
16.阅读诗歌后,诗中熟悉的意象引发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请补全对话。(7 分)
小金:读这首诗,我脑海里总会跳出一些诗意相近的诗句。当我读到“千峰明月夜猿啼”,我就想到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____”。
小华:我也有同感。读到“周回山色路高低”,以描写路况来表达②▲____________(填情感),这与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
小语:我很赞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两句与“松子矶边候
晓鸡”,不都是在鸡鸣中“动征铎”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
小文:还有“回首姑苏渺何处”一句,极写回望来路时的惆怅,让我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
阙辅三秦,⑦▲____________”那放眼前路的迷茫。
17. 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
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4 分)
18.卢儒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
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120 字左右)(6 分)
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
孙悟空(《西游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布尔(《昆虫记》)
走进心里去
活动五:岁月有回响 落笔存心田
19.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 分)
题目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了解到喜欢再到以此为乐,是逐步“走进”的过程。
回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讲述你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
题目二:有人认为,“走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也有人认为,“走进”的同时也要
学会“走出”,不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此,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 500 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书写(3 分)略
【参考答案】
走进婺里去
活动一: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
1.(1)B (2)A (3)腾 兼
2.①谈笑有鸿儒 ②往来无白丁
“无竞”意为“无求”,显得处世较消极:根据吕祖谦的主张,取别字“求仲”便是对“无”的弥补与矫正。
谦的“谦”有“谦虚”之意,“恭”有“恭敬”之意,均为君子之风,名与字相为辅佐,互为解释。
4.C
活动二:稻源方溯 文明万年前
5.《汉字王国》说,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最早的,距离现在有 700 历史址中发现的
炭化稻米已有超过万年的历史,且有水稻栽培、酿酒的证据。《汉字王国》中这段话没有吸收最新的考古
研究成果。
6.本解说词语言生动。从细微处人笔,讲述的角度新颖贴切;帮助观展者加深对展馆图片的理解;极具画
面感的描述,具有代人感,让观展者仿佛看到上山人的生活场景;抒情化的语言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表
达了文化自信;作为解说词,让整个观展过程环节清晰、目的明确,引导观展者有序观展。
7.稻是上山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定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居文明的开端;上山遗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界。
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以“稻·启明”为主
题,突显上山考古的主要发现,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彰显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走进云里去
活动三:文学照万象 童心探本源
8(1)示例:初次走进洛伍德学校的陌生与恐惧
(2)目瞪口呆(惊喜/吃惊);示例:初次跟随着船长在克里斯波岛海底森林散步时的新奇和震撼(3)示例:在百
草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9.示例一:星空下的母子。夜幕缓缓拉拢,白天里的一切在黑暗中都变了模样。常乐把小脑袋埋在妈妈的膝
盖中间,黑夜像妖怪的大黑洞阴森可怖。妈妈抚摸着常乐的小脑袋,一点一点冲淡了常乐的陌生与恐惧。
示例二:蛙鸣遐想。夜幕降临,人声渐退,池塘的蛙声此起彼伏,既而一齐响亮了起来。“那不是水里的怪
物”,常乐痴痴地笑着,歪着脑袋,盯着池塘出了神:这么响亮的蛙鸣,像学校鼓号队看见贵宾一样整齐,
莫不是有个脸盆大的青蛙王在指挥它们吧?
示例三:仰望星空。一颗飞驰的流星吸引了怯怯的常乐,他静静地仰望,才看清天空的脸庞:黑黝黝的大山
剪影勾勒出星空的轮廓,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星子,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哗!哗!哗!”常乐松开紧握着妈
妈的小手,欢喜得鼓起掌!
示例四:母子论星。繁星满天,常乐倚靠在妈妈身上,抬头望星。只见常乐双手在空中比划着,“指导”
妈妈看北极星和北斗星,脸上洋溢着得意。妈妈站在常乐边上,凝视星空,目光悠远。
10.(1)真实存在的山村景象,在常乐眼里却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世界,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富有童真
童趣的常乐。
(2)妈妈的回答富有地域色彩,留存着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她将这浪漫美好的知识与儿子分享,让山村多了一
层神秘和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常乐,拉近着他与山村自然的距离。
11.该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解释这段山村经历。
示例:常乐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在外婆家住了一段时间后,能够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山村生活。
第二层:有一定理解,能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简单阐述。
示例:常乐的这一经历,让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与享受,从而适应并喜欢山村生活,使他对山村生活的态度
发生明显转变。
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综合阐述。
示例:常乐这段山村经历,让他体验到山村生活带来的愉悦,对山村生活的态度也发生明显转变。小说结尾,
常乐自豪地说“都走进云里去了”,说明常乐真正爱上自然,感受到山村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常乐的这从
城市到山村外婆家的经历,释放了童真童趣,从而慢慢融人自然,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这一经历也让我
们反思:风景的感受、知识的获得、亲情的理解,都应该源自真切的生活体验。
走进书里去
活动四: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
12.C
13.①博学能文/善笔札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14.卢儒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顾问做对比,突出同事才思不及自己敏捷;并用萧状元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自愧不
如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卓尔不群。
15.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马上回答说,你怎么知道他们读过什么书呢!回答中含有对子侄的嗔怪,觉得这些来
见他的“乡显宦”是鄙陋的,流露出对“乡显宦”的不屑,突出他“自负甚高”“颇类迂僻”的性格特点。
16.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与不舍之情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轮台东门送君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