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上半年安徽教师资格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上半年安徽教师资格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 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苟子 2.下列选项,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 ①耦耕的推广 ②《九章算术》成书 ③党锢之祸 ④始设西域都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杜佑《通典》记载:“贞观五年……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 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 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当时的办 学特色是( )。 A.官学与私学并举 B.学制完备 C.官办教育具有开放性 D.开始设文武博士 4.中国古代名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下列以冰裂纹瓷器著称的是( )。 A.汝窑 B.哥窑
C.邢窑 D.钧窑 5.据《明史·职官志》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 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 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实质上是( )。 A.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B.中央一般行政机构 C.中央主要决策机构 D.事实上的宰相 6.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 知”的理学家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张载 D.王阳明 7.清朝时,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史书载“徽州富甲江南,然人众地狭,故服贾四方者半土 著”。江苏吴江“人浮于田,计一家所耕,不能五亩,以是仰贸易工作为生”。这反映当时江 南地区商业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B.农业和手工业繁盛 C.工商皆本观念影响 D.地少而人口众多 8.魏源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的历史背景是( )。 A.西学开始传人中国 B.英国使者觐见乾隆帝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外国使者获得驻京权 9.据史料统计,1872—1890 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 1/4 以上,如以 1872 年的进口 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 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 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
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10.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其发 行目的是( )。 A.纪念屈原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兴办新学 11.1917 年初,《新青年》载文:“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 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日,务去滥调套语。六日,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 日,不避俗字俗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12.下图是小明家里收藏的一张民国时期的香烟广告。这张广告适于探究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3.下图是 1927—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折线上升部分表示党员人 数急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长沙 B.重庆 C.昆明 D.贵阳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 )。 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 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 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17.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其主要原因是( )。 A.领土的不断扩张
B.帝制取代共和制 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 D.社会经济的繁荣 18.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指出: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 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 的天堂。下列与上述“改变”相关的史事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9.史学家评论某一文件“是一份对既定权威造反有理的声明”,是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 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标志。这一文件是( )。 A.《常识》 B.《独立宣言》 C.《邦联条例》 D.《联邦宪法》 20.下图是英国发行的一组邮票,其中的人物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这位人物是( )。 A.凯伊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哈格里夫斯 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消耗最大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坦能堡战役 22.1950 年法国提出的一份文件中写道:“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 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这一文件是( )。 A.《马歇尔计划》 B.《巴黎条约》 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D.《舒曼计划》 23.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会议的东道主是( )。 A.中国 B.南斯拉夫 C.印度尼西亚 D.坦桑尼亚 24.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 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这里涉及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 A.比较法 B.时空定位法 C.归纳法 D.因果分析法 25.纲要图示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功能是( )。 ①对历史资料进行具体解释 ②直观明了地呈现历史信息 ③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④对知识要素进行整合与概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6.简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27.什么是历史讲述法?简述其主要特点。 28.简述历史课外读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48 分) 29.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 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 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 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崇祯十二年(1639 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 年)攻陷河南…… 十六年(1643 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 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 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 (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 分) 30.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历史教学法教材在论述课文辅助系统时所用的案例。
结合地图,归纳一下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①从地理位置看。 ②从经济发展看。 ③从革命基础看。 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如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 数数看,到 1911 年,共有多少省份宣布独立?它们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问题: (1)指出该课文辅助系统编排的主要特点。(8 分) (2)这种编排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何重要作用?(8 分) 31.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个体学习:阅读课文学案中的材料,完成学案的基础知识题。 (2)小组交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分组进行交流。 (3)合作探究:结合学案中的材料,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共同纲领》的内容、图片 《开国大典》、国旗、国歌等,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主题,进行活动、发表感想。 (4)总结提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