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9 年广东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一、文学及文化部分基础知识(50 分) (一)填空题(13 小题,每题 1 分,共 13 分) 1.《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都善于用的形式说明道理。 2.谢灵运的诗歌,扭转了当时的玄言诗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派。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韦良宰文章的评价,后人常以此形容其诗歌语言艺 术。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这脍炙人口的曲子,出自汤显祖《》。 5.《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具有的艺术典型,如曹操、刘备、诸葛亮。 6.“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的《班主任》。 7.“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形容的是田汉《》话剧 中的主人公。 8.《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它是派戏剧的经典作品,表现了“什么 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9.苏格拉底在批判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时,提出了“即知识”的。 10.莫里哀在他的喜剧里塑造了达尔杜弗这个典型形象。 11.今文经是对汉代师生口耳相传,并最终用通行字体写定的儒家经典的总称。 12.《儒林外史》描写的“范进中举”,所说的考试是。 13.儒家提出的实践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出自《》。 (二)术语解释题(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建安文学 2.新月派
3.多余人形象 4.低语境文化 (三)简答题(2 小题,共 17 分) 1.苏轼词在词史上的贡献(9 分)。 2.谈谈你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8 分) 二、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30 分) (一)选择题(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1.小明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做笔记,这反映了注意的哪种特征?()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反映了感觉的什么规律?() A.适应 B.对比 C.融合 D.联觉 3.学生想参加汉语桥大赛,但又怕比赛占用学习时间影响成绩,请问这是什么冲突?()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冲突 4.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A.系统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艺术性 5.为了了解留学生已有的汉语基础,对其进行摸底考试,这属于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差异性评价 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A.教育 B.教学 C.学生发展 D.教师发展 (二)填空题(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分别用宋体、楷体或草体书写汉字“华”,都会被人们认作“华”字,这是知觉的。 2.玛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这是。
3.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 4.学生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 (三)简答题(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请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3.请用教学实例说明什么是启发创造的教学原则。 4.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语言教学知识(30 分) (一)填空题(5 小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语音教学应该以、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2.汉字教学时,应按照、和整字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课堂教学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和,以及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4.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之所以有母语负迁移,是因为。 5.中介语是学习者的动态语言系统。 (二)选择题(5 小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年龄、国别、语言水平来选择教材,这是教材选用的()原 则。 A.实用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D.系统性 2.从口语教学开始,课堂使用目的语,新的语言点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先听说后读写 教学,这是()教学法流派的特点。 A.情景法 B.直接法 C.听说法 D.全身反应法 3.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目的提出不同性质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 注意提问的方式、难度,还应注意()
A.提问的类型 B.提问的态度 C.提问的对象 D.对答案的反馈 4.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看图说话的二语学习者,比准备了 10 分钟后看图说话的学习者语 法正确率明显低,这是中介语的()现象。 A.任意变异 B.上下文语境条件变异 C.心理语境条件变异 D.社交情境条件变异 5.ESL 习得的初期阶段,学习者主要使用“S+V+O”语序句子,体现了多元发展模式中 提到的()的制约。 A.从属句策略 B.-尾位策略 C.典型顺序策略 D.自然顺序策略 (三)简答题(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语言”跟母语者使用的自然语言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说明以下词语分别用什么教学法比较好? (四)分析题(10 分) 以下是外国学生先后产出的句子,请分析其中偏误的特征、原因,归纳是非问句的习 得过程。 1.请问这里是外语学院? 你去上课吗? 2.我们在哪里上课吗? 你是不是喜欢唱歌吗? 3.你的英语一定很好吗? 4.他的情况你应该知道了吧? 你是这里的学生,对吗? 四、学术写作(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目前 CSL 学习者类型及背后的学习动机与相应的教学法等问题 的某一点深化开去,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1000 字(含标点);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论据论证充分;条 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规范流畅,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外国人的汉语学习,也是中国强弱的晴雨表。这晴雨表的刻度,显示学习人数的多少, 学习内容的变化,也显示学习者的年龄。海外汉语学习者,除了历史上的东亚,除了海外 华裔,过去基本上都是成年人。而现在,海外有不少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儿童也步入 汉语学习者的行列。这种汉语学习者中非成人越来越多的现象,称为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 龄化”。 柴如瑾、王忠耀(2017)指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 8 倍。 在美国、英国、法国、泰国、韩国等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 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李应齐(2017)报道,英国《金融时报》中文 网站发表文章称,学习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视为一项不错的投资。如今,中文教育 已经成为英国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英国已将汉 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另据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统计,苏格兰地区有 400 所学校开设了汉 语课程,其中 86 所小学和 37 所中学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选择学习汉语的学生数已超越 选学盖尔语(苏格兰当地语言)和意大利语的。2010 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学中文人数的增 长基本上在中小学。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2017 年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2015 年美国正规中 小学有 227,086 人学习汉语(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 0.42%)。 这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它象征着汉语学习价值的巨大提升,象征 着中国对世界的意义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求汉语教学要有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的适应与 改变,要求中国留学生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要有一系列的适应与改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