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图 1 是湖北秭归的屈原祠。祠,即祠堂,指为共同祭祀祖先或某个人物 而修建的房屋。追溯历史这源于 A.宗法制 C.郡县制 B.分封制 D.皇帝制 2.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 湾。这里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历时两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 利完成了长征。2016 年是长征胜利 A.50 周年 B.60 周年 C.70 周年 D.80 周年 4.“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 的伟大构想是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一国两制” D.“依法治国” 5.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它 的兴衰成败已成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它留给后世最主要的文明成 果是 A.罗马法 B.元首制 C.民主制 D.贵族制 6.18 世纪后期,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政体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7.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歌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古代 A.商朝 B.秦朝 C.北宋 D.明朝 9.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抗日战争时期
10.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习俗有 ①跪拜作揖 ②铁路交通 ③长袍马褂 ④自由婚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拉开序幕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荷兰的殖民扩张 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郑和下西洋 1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减 少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公有制 B.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行“自由经济”政策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14.下图所示的经济组织中,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5.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6.下列绘画作品中,描绘民间风情的是 17.17~18 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法国著名思想家及成就简表
人物 作品 主张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架起了欧 洲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 A.海顿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柴可夫斯基 19: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0.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二、材料题 21.(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 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 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摘自《人民日报》1955 年 4 月 21 日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名称。(2 分)这次会议中我国提出了什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I
么方针?(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与其相关的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6 分) 这些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22.(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 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 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 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 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 1914 年至 1921 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 %,粮食产量从 1916 年的 7400 万吨下降到 1919 年的 3000 万吨。……甚至喀琅施塔得的 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 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3 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3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4 分)为应对这一 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3 分) 2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 19 世纪 50 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 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 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发生在 20 世纪 40~60 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已经产生、并 且仍在产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 的发明……,辅助人类不断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生物工程、核技术、 激光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宇宙空间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都将人 类的生产生活推向了新的高度。 (1)材料一中“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4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分)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6 分)
参考答案 ACDCA DACBD BADDA CCBBB 21. “亚非会议” 成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中 日建交)。影响为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2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收集制(余粮征集制)”。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新的严峻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为扭转这一局面,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23.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电力时代)。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对事物的认识问题,学生需要把握全面、客观、辩证的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