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音乐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引出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音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婚礼进行曲》。
(2)结合音频片段,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阅的文字资料,简单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音乐
作品。
(二)新课教授,深入学习
(1)初次聆听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通过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感受
乐曲的风格特征。
(2)再次完整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请同学们跟随音频,轻声哼唱乐曲的高声部旋律,感
受乐曲幽静、舒缓的特点。
(3)将乐曲中的装饰音先去掉,跟随着琴声演唱乐曲的高声部旋律,同时注意演唱时的呼吸
位置,以及换气的气口,做到声音的连贯、舒展,以及旋律的起伏。
(4)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加入高声部旋律中的装饰音,再次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高
声部。
(5)教师指挥学生进行高声部旋律的哼唱,并提出哼唱要求:
①注意乐曲的前奏和弱起小节的演唱,观察教师的指挥动作;
②跟随教师的指挥,注意气口的换气,以及旋律强弱对比的灵活处理。
(6)跟随录音带以及教师的指挥动作有感情的演唱乐曲高声部旋律。
(三)拓展延伸,演奏练习
(1)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乐器—吉他,教师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练习 C 大调音阶的弹
奏作为课堂的基础练习。
(2)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并提出合作要求:
①一组练习高声部旋律,另一组练习低声部旋律;
②练习时注意相互配合,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练习时间为 10 分钟。
(3)全班同学合作进行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合奏。
(四)小结作业
学习演唱、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了解了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及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合唱、
合奏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请学生搜集门德尔松的相关作品。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针对刚才教学过程的演唱指挥,你觉得你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在刚才的演唱指挥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涉及到对指挥手势的讲解,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
进行的比较简单。只是让学生在演唱中,跟着教师的指挥手势进行演唱,却并没有很好的利
用指挥手势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你是学习什么专业的?
【参考答案】
我本身学习的是音乐表演专业,但是在大四一整个学年的时间里,我在一所高中进行毕业前
的实习工作,授课对象就是高中学生,进行的是音乐课的授课工作。因此,对于高中学生的
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场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播放背景音乐
《黄河协奏曲》的片段,引出作品《黄河大合唱》。
(二)探究学习,赏析音乐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就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
(2)播放乐曲,请学生闭眼聆听,在脑海中想象歌曲描述的画面,并思考:从乐曲中感受到
了什么?作品可分为几部分?分别采用怎样的声乐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慷慨、宏伟的气势。全曲分为八个部分:《黄河船夫曲》(混声合
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混
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
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
(3)分段欣赏
①欣赏《黄河船夫曲》,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描述了什么场面?总结其音乐材
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
动人场面。
②欣赏《黄河颂》,聆听并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析音乐
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方式,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
民对黄河的赞颂。
③欣赏《保卫黄河》,聆听并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了解其激昂的情感特点。请学生随着
音乐哼唱,并学习指挥的手势。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配乐诗朗诵,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四)小结作业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
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
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业:收集更多冼星海的作品,感受其民族精神。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作者。
【参考答案】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杰出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曾任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对解放区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和四部大合唱,是现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其代表作品包括《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只
怕不抵抗》《黄河大合唱》和《生产运动大合唱》等优秀作品。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是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由于他对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的重
要贡献,逝世后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2.音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包括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兴趣,树立
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增强集体主义精
神,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其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知识与技能,其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第二批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6 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百鸟朝凤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 10 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需要有分段赏析的环节。
3.试讲中需要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小明在作文里写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马戏团里的小丑,一人老师看到后,说小明胸无大
志没出息,而另一个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愿你把欢乐带给全世界”。对此,你怎么看?
2、某大学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授课期间均不能玩手机”,对于这个规定,你怎么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置情境教学,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象鸟类的形象,并引导话题,
在音乐中,很多乐器也能模仿出音频中鸟类的叫声,而且非常的形象,让大家猜猜都有什么
类似的乐器呢?
2.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对器乐模仿的话题已经议论的热火朝天,教师顺势为大家介绍“唢
呐”这一乐器,并引入今天的音乐主题——唢呐名曲《百鸟朝凤》。
(二)新课教授,深入欣赏
1.初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又是什么样的速度?
(欢快跳跃的情绪、感受到各种鸟类鸣叫、嬉戏的场景;乐曲速度自由,属于散板)
2.教师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乐器的相关背景知识。
3.分段复听乐曲,教师带领同学们通过聆听,认识并区分每一段的主题旋律。
第一段:主题旋律的展现。清晰地展示出曲调风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风格
第二段:运用唢呐的各种演奏技法来模仿不同鸟类的声音特点。
第三段:乐曲的第三乐段,延续欢快喜庆的音乐形象,对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
4.带领同学们对乐曲的第二段进行详细的欣赏和分析。
(1)在听第二段旋律,让同学们自由抒发感受,概括第二段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可能总结出:唢呐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演奏技法多样。)
(2)同学们通过聆听,寻找第二段一共模仿了几种鸟类的叫声?
(布谷、斑鸠、公鸡、喜鹊等)
(3)邀请同学们分组尝试着模仿一下这些鸟类的叫声,感受唢呐乐器的声音特点。
(4)同学们通过赏析和切身表演体验,概括出唢呐乐器的音色特点。
5.教师带领同学们赏析作品的第三乐段,对比一下第三乐段和第一、第二乐段有何不同。学
生总结:第三乐段杂糅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因素和第二乐段的华彩演奏技法,形成
了更加完整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
6.最后完整聆听作品,整体感受作品。
(三)巩固提高,对比欣赏
1.教师为同学们播放由民乐独奏《百鸟朝凤》改编的钢琴版《百鸟朝凤》,感受不同乐器风
格下的《百鸟朝凤》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2.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乐器表现形式?并说明原因。
3.同学们互相之间自由交流,互相抒发感受,教师给予鼓励性点评。
(四)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民族音乐进行整体的概括,并引导同学们更多的去关注民族
音乐和器乐发展,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同时,引导同学们关注大自然,热爱小
动物的思想情感。最后,邀请同学们针对唢呐独奏版的《百鸟朝凤》写一篇小小的听后感受,
下节课大家一起来分享。
2.教师播放音频,在越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小明在作文里写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马戏团里的小丑。一个老师看到后,说小明胸无大志
没出息,而另一个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愿你把欢乐带给全世界”。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首先,这两位教师的做法,我更加认同的是第二位教师。
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学生有积极阳光的理想,教师都应当鼓励他并且尽力帮助学生
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一位教师的做法显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这可能是当下浮躁社会风气
所造成的影响;相比而言,第二位教师的做法,更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是我
们应当学习的对象。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以新课标中的要求为方向,关爱、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为他们的理想创造机会。
2.某大学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授课期间均不能玩手机”。对于这个规定,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首先,授课期间为了保证课堂秩序的正常进行,维持课堂纪律,禁止玩手机这个规定是非常
有必要的。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上课玩手机会影响教学思路及教学进度,同时也是一种不尊重学生的
行为。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上课时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玩手机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力,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这项规定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要考虑到实际
的课堂情况,运用手机来查找资料辅助学习,还是可以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6 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洪湖水,浪打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