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00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2.(3.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3.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B.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污染环境
4.(3.00 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防止生锈
C.不挑食,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D.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5.(3.00 分)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3O2
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6.(3.00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 H2O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装置气密性良好,图 I 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 m 的 H2O2 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
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 I 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 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 I 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 H2O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 b 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 V 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7.(3.00 分)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
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 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
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 M
8.(3.00 分)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
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
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
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K 点和 L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 M 点和 N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 I 中加入
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 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如纯碱也可解毒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满分 26 分)
9.(4.00 分)在通常状况下,硫是一种黄色粉末,如图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图中所示粒子的符号为
;
;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00 分)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t1℃时,将 50g 硝酸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
。
(4)将 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 100g 分别蒸发 10g 水,然后降温至 t2℃过滤,得到溶液 a 和
溶液 b。对于溶液 a 和溶液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 a<b
C.溶质质量 a=b
D.溶剂质量 a<b
E.溶质的质量分数 a=b
11.(6.00 分)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
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B、C 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
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H2O↑+CO2↑,
NH3 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N.实验完毕,测得装置 B、C 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 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 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 B 中盛放的液体是
。
(2)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 m1、m2 的代数式表示)。
12.(6.00 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
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
。
(2)向固体 A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 B 中含有的物质是
。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13.(6.00 分)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 5.00g 样品于烧杯中,加
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58g 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018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00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分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故 A 错;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 B 正确;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 C 错误;
D、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构成,知道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3.(3.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B.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污染环境
【分析】A、根据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解答;
B、根据过滤的作用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D、根据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污染解答。
【解答】解:
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故正确;
B、过滤能够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污染,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有关水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加强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是解答
本类题的关键。
4.(3.00 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防止生锈
C.不挑食,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D.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解答;
B、根据钢铁生锈的条件解答;
C、根据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解答;
【解答】解:
A、使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故正确;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故正确;
C、注意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不利健康,故正确;
D、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不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地
球环境人人有责。
5.(3.00 分)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3O2
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解答】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O2 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4+3O2
2X+2H2O,
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1、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2,根据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O2,X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