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经典诗文积累(25 分) 1.依据原文填空。(选做 6 个题,共 6 分,多做不加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8)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两章》) 2.依据提示默写。(选做 4 个题,共 8 分,多做不加分) (1)《陋室铭》中写作者交往不俗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醉翁情趣之所 在。 (5)《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 的忠告。 (6)《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愉快幸福。 3.默写课文。(共 11 分,1 题必做,7 分;23 题选做其一,4 分。选做题要求写上题目和作 ...... 者.。) 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嗟夫!”至“吾谁与归?” 2 杜牧的《赤壁》 3 李煜的《相见欢》 二、阅读理解(65 分) (一)阅读《温暖城市的细节》,完成 4—9 题。(20 分) 温暖城市的细节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师 闻 (1)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 香港来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 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2)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 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 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 楼下的排污管里。 (3)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 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铜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 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 烦恼了。 (4)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 了,觉得不可思议。 (5)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 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6)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 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 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 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 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 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 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 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 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7)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8)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摘自《中外文摘》2009 年第 7 期) 4.根据语言环境,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善解人意: 食 言: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5.用一句话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 分) 6.第 5 段对前面的叙事有怎样的作用?(3 分) 7.写出第二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 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8.你认为第 6 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对后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4 分) 9.文章结尾说:“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联系题目, 说说作者凭借细节,对香港有了怎样的认识。(3 分) (二)阅读《说“屏”》,完成 10—15 题。(15 分) 说“屏” 陈从周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 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 童年与家人在庭院 nà凉,母亲总要背 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 xiāo 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 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 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 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 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 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 “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 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 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 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 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 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 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 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 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 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 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 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 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 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 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10.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nà ( 憩.( )凉 ) xiāo ( )魂 闺.女( ) 休 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屏的知识?(3 分) 12.读第 1 段,说说屏的什么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2 分) 13.屏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 分) 14.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屏的喜爱之情?(3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5.作者除了介绍屏的知识,还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 分) (三)阅读《“道德血液”不应缺失》,完成 16—20 题。(14 分) “道德血液”不应缺失 何 勇 (1)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一个只会赚钱、抛弃公众利益的企业家 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2)经济和道德,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前者依附于后者。作 为企业家,守不住社会道德这条底线,就谈不上利润,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3)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三鹿奶粉事件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企业家身上应 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必要 的社会责任。 (4)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自古以来即强调商家的道德修为,追求“儒商”,重视商业 道德,不义之财不取。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儒商”,则把儒家追求的仁、义、礼、 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正确的义利观。 (5)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产品的品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寿命。改革开放以来波 澜壮阔的实践,产生了一大批负责任、担道义、求创新、创品牌的民族企业家。汶川大地震 后,无数企业家的义举,已说明这一点。 (6)但也有一些企业家,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追求 昧心的利润。最近的三鹿劣质奶粉,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 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 (7)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企业家的竞争力、公信力和道德水准,从来就不仅是 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关乎着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一些知名企业、 百年老店,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得到社会信任,就是因为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将道德,将社 会责任,放在首位。而反观那些曾红火一时的短命企业,多是只顾及蝇头小利、缺乏长远眼 光之辈。 (8)当然,除了企业自律,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他律约束是必须的,政府部门的监督管 理是必要的,但监管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制度也有漏洞。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 (9)除了追求利润这个天然基因,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担当起一个社会 法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承担起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对 环境应负的责任;有作为、有追求的企业家,还应肩负起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 ——这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担负起的义务。 (摘自《新华文摘》2009 年第 1 期) 16.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7.写出第 7 段的中心句。(2 分) 18.分别写出文中采用的正、反事实论据。(4 分) 正面论据: 反面论据: 19.文章开头和结尾论述真正企业家标准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 分) 20.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 缺一不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 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 21—26 题。(16 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 1 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 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 2 受鱼,必有下人 3 之色;有下 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 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 即:假如。3 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 (1)蹴.尔而与之(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 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 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 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 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 分) 三、写作(60 分) 27.从下边给出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