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2.(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3.(3 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4.(3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5.(3 分)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 2CO3 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C.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 Cu2(OH)2CO3 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相同 6.(3 分)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7.(3 分)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 1)进行了改进.如图 2 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 2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 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 1、图 2 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 2 比图 1 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 1 和图 2 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 2 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8.(3 分)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FeO、CuO、C 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 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 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 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26 分) 9.(4 分)如图 1 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 如图 2 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图 2 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电子; 10.(4 分)NaOH、Na2CO3、NaCl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 1 NaOH、Na2CO3、NaCl 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0 10 20 NaOH 42 51 109 Na2CO3 7.1 12.2 21.8 NaCl 35.7 35.8 36.0 119 30 表 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 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39.7 NaCl 36.3 17.3 0.1 Na2CO3 <0.01 根据表 1 和表 2 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为证明 CO2 能与 NaOH 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 CO2 通入饱和 NaOH 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 的现象 (填“增大”或“减小”)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推测依据是 . 11.(7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 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Ⅱ.取少量 B 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 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从 C 到 D 液体的 pH (填“增大”、“减小”或 ,可能含有 ;
(3)D 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 加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观察现象. ; 12.(5 分)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 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 (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 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A、B 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 A、B 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 m 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 A 增加的质量为 a,装置 B 增加的质量为 b,装置 C 读数为 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 A、B、C 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盛放的液体是 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 B 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 A 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 己的计算结果 (3)甲同学依据装置 A 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填“偏小”或“偏大”). ;装置 C 的作用之一是测量 (用代数式表示). ;装置 B 的作用是 13.(6 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2%的无色溶液 10g.请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2015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菁 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和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根据合金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解:A.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会更易生锈,所以错误. B.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所以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离子,不能降 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D.铁合金是由铁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知识,金属防锈、空气组成、硬水软化以及合金,难度较小. 3.(3 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菁优网版权所 有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解答; B、根据低碳的理念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解答. 解答: 解:A、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正确; B、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能隔绝氧气,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3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 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 B、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 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 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 说法错误. 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可以 使用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沟油的危害、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食品添加剂、施用化肥对 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 分)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 2CO3 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C.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 Cu2(OH)2CO3 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相同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 B、根据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的意义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 X 的化学式; 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发生装置. 解答: 解:A、由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 误; B、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 Cu2(OH)2CO3 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5,故选 项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 X 的化学式是 H2O,H2O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故选项正确; D、加热 Cu2(OH)2CO3 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 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发生装置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是有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注意理 解化学式的意义. 6.(3 分)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 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 可以为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A 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 B 错误;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 C 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难度不 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3 分)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 1)进行了改进.如图 2 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 2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 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 1、图 2 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 2 比图 1 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 1 和图 2 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 2 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解答. 解答: 解:①图 2 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 1 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 1 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 2 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 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 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 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3 分)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FeO、CuO、C 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 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