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
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伐薪烧炭南山中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伐薪烧炭南山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
化.
2.(2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稀释浓硫酸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D.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滴加液体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氧气的化学
性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高温熔融物.
C、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滴加少量液体时,要“悬空中放”.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避免高温溅落物把
集气瓶底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切不可把大拇
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滴加液体滴管不能伸进试管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
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 分)胭脂红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 C20H11N2O10S3Na3.下列关于胭脂红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1 个胭脂红分子中含有 49 个原子
C. 该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4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解答:解:A.由胭脂红(C20H11N2O10S3Na3)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由胭脂红(C20H11N2O10S3Na3)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胭脂红分子中含有 20 个碳原子、
11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10 个氧原子、3 个硫原子和 3 个钠原子,共 49 个原子,
故正确;
C.由胭脂红(C20H11N2O10S3Na3)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氢、氮、氧、硫、钠六种元素
的质量比为:(12×20):(1×11):(14×2):(16×10):(32×3):(23×3)=240:
11:28:160:96:69,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OH
B.C6H12O6
C.Al2O3
D. H2SO4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NaOH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B、C6H12O6 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C、Al2O3 含有 Al 和 O 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物质,则属于氧化物;
D、H2SO4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
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5.(2 分)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下列不属于
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CO2
B.SO2
C.PM2.5
D. 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
氮、二氧化硫等
解答:解:A、CO2 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SO2 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D、NO2 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6.(2 分)在 PH=2 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K+、OH﹣、NO3
﹣
C. Ca2+、CO3
2﹣、Cl﹣
B. NH4
+、Cu2+、Cl﹣
D. K+、Na+、SO4
2﹣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 pH=2 的无色溶液,并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
沉淀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H+和 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因 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则与无色溶液相矛盾,故错误;
C、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H+和 CO3
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Ca2+和 CO3
2﹣能结
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三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
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注意 PH=1、无色溶液等信息的使用,学生需熟悉复分解反
应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溶解性等.
二、填空题(共 5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7.(5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硫酸根离子 2SO4
2﹣ ;
(2)2 个镁原子 2Mg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O3 ;
(4)3 个氮分子 3N2 ;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Ca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
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
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
前,数字在后.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
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SO4
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
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镁原子表示为:2Mg.
(3)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 价,铁元素显+3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
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题中铁元素的化
合价为+3 价可表示为: 2O3.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
故答案为:(1)2SO4
2﹣;(2)2Mg;(3) 2O3;(4)3N2;(5)C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
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5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在焙制糕点时常需加入一种名为“泡打粉”的膨松剂,其主要成分是 NaHCO3,俗称 小
苏打 .
(3)淀粉发酵后可生产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
(4)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
是 CO (填化学式).
(5)在轿车的车箱内放入几包活性炭便可减少其中的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
附性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
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分析回答;
(3)根据乙醇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分析回答;
(5)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解答:解:(1)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
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2)在焙制糕点时常需加入一种名为“泡打粉”的膨松剂,其主要成分是 NaHCO3,
俗称小苏打.
(3)淀粉发酵后可生产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4)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
体,它是 CO.
(5)在轿车的车箱内放入几包活性炭便可减少其中的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
的吸附性,能够吸附异味.
故答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小苏打;(3)C2H5OH+3O2
2CO2+3H2O;(4)
CO;(5)吸附性.
点评: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
9.(6 分)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 是四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13 .
(2)C 粒子属于 阴离子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 D 为原子,则ⅹ=
8 .
(3)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填序号).
(4)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对于给定如此多的相关示意图,要从问题去看图示,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
解答:解:
(1)氧元素的原子结构核外最外层电子为 6,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
元素;根据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可知,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13.
(2)C 粒子性质的判定,从核内质子数是 17,而核外电子数为 2+8+8=18,可以看出
外面电子多,所以应该为阴离子.而对于 D 原子,由于是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所以 X=18﹣(2+8)=8.
(3)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可知道,只要
是单原子或者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一元素的微粒,图中 B、C 质子数都是
16,所以它们二者属于同一元素的微粒.故答案为 BC.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A 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B 中硫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 6,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故本题答案为:
(1)非金属; 13; (2)阴离子; 8;
(3)BC;
(4)B.
点评:有时题干很多的信息,解答时未必都会涉及到,所以可以从选项或者问题去看题干.
10.(3 分)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把 50g 乙物质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
饱和”)溶液.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蒸发溶剂或加入甲物质 的方法使它变为
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