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 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应用(10 分)
1. 按要求填空。
(1)湖月照我影,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
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 (1). 送我至剡溪
(2). 渌水荡漾清猿啼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人生如梦
(5). 一尊还酹江月
2. 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同学竞选高一(1)班班长,提及班风班纪不如人意,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慨叹。
B. 某跨国企业招聘高层领导时,引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期盼众多优秀人才加盟
的意愿。
C. 李阿姨经常回想起她童年时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间生活氛围,既安宁又
不失生机。
D. 刘同学非常珍惜她那支看着很普通的黑色钢笔,知道内情者都说她这是“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答案】A
3. 按要求选择。
(2)下面四个语段,语言表达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据报道,王某某为知名企业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将诈骗之手伸向了幼小的儿童。
对这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公众向来深恶痛绝。
B. 据报道,公众人物、知名企业家王某某将诈骗之手伸向了幼小的儿童,他的这种令人发
指的犯罪行为,令公众深恶痛绝。
C. 据报道,知名企业家王某某将诈骗之手伸向了幼小的儿童,对于公众人物的这种令人发
指的犯罪行为,公众向来深恶痛绝。
D. 据报道,王某某为知名企业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却将诈骗之手伸向了幼小的儿童,
对这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公众向来深恶痛绝。
二、阅读(70 分)
(一)(14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中国传统民俗古朴原始而又神秘奇异,这与中国人所经历的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道
路相关。民间大量传承的古老风习,“万物有灵”论极具市场,鬼魂神怪的原始观念依然浓
烈,诸多的民俗事象被蒙上了神秘色彩。再加上佛、道二教的传播与流行和对民俗生活的介
入,使中国传统民俗的神秘色彩更为浓厚。当然,民俗的神秘性长期存在的最根本原因,是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自然科学的不发达,深受压迫和剥削的民众生存环
境没有明显改变,人们在风雨飘摇中生活,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又无法应对
自然与社会的种种挑战。因此信奉神秘力量、使用神秘法术以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服务现
实生活的民俗必然会大量存在。
②神秘性在巫术民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如“作法事”“念咒语”“请神会”“画符”“占
卜”等等,都源于某种神秘观念,它的施行也大多依赖某种神秘行为或者语言魔力信仰。《西
游记》中唐僧的紧箍咒就是这一类咒术的典型代表。民间巫术中使用咒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捕鱼者有捕鱼的咒语,农耕者有农耕的咒词,医家的咒禁还是古代治病的方术之一。语言的
神秘观念又导致另一结果,即谶语的产生。谶语具有兆验性,属于预知巫术,它基于人们相
信语言与事件之间有某种神秘联系的心理。谶语在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中曾起过重要的舆论作
用,新进者往往利用谶语论证自己的崛起合乎神意,离开了神秘性,谶语也就失去了效用。
③神秘性在禁忌民俗中也多有表现,当然,它随禁忌内容的不同有程度的差别。与人性
命相关的禁忌其神秘性更强。如上山伐木、下海捕鱼都是危险性作业,所以伐木者、渔民有
着特别的语言、行为禁忌,决不能犯禁。而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禁忌,其神秘性相对就比较
弱,因此只是作为民俗,习惯性遵循,如小孩不能吃鸡爪,不然的话,字就写不好;乘船时
吃鱼忌讳将鱼翻过来食用等。
④【甲】当今还存在的如造房子上梁仪式中发糕和披红等等风俗事象,在形成之初,大
抵系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不自觉地适应和协调,在天长日久的岁月中,逐渐渗进了人们
的自觉意识,人们希望利用神秘力量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具有积极自觉状态。【乙】 中
国的民间信仰没有正统宗教的那种神圣和崇高的情感体验,追求的是世俗物质生活的满足和
精神愉悦,因此人们对神灵族属谱系并不看重,他们关心的是神灵能否带来吉祥,能否帮助
实现自己的愿望,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所以有学者称中国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度,无论山
精水怪、狐仙鬼魅,还是观音大士、玉皇大帝、现世英灵,它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人
们都不关心,唯一关心的是神灵的“灵气”,只要“显灵”,哪怕是荒郊野外的一棵树、深山
老林的一座庙,“有灵则行”。人们在各色神灵前祷告、祈求、供奉,采取各种近乎“媚神”
的方式,包括演戏、宰牲、烧钱、上酒等,以求取神佑,消灾祛病。【丙】与此同时,对一
些长期不显神灵的偶像,人们不仅不供奉,还采取责问拷打的方式,或者使用一些厌胜法术,
来“胁迫”其为民众服务。如祈雨民俗中就有一种在太阳底下曝晒龙王菩萨的做法,让不显
灵的菩萨切身体验一下百姓无雨的苦处。所以说在民间信仰中人与神并不总是上下级关系,
而更多的是一种平面的相互利用的关系,人们为自己的需要造神,这种在风俗文化的信仰中
的直接功利性,将它与一般的宗教信仰区别了开来。【丁】
4. 概括第①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 “风俗文化的神秘特性,以及民众对其的信仰并不是当代人简单地归纳为‘封建迷信’
所能了事。”这句话插在第 4 节何处最合适?(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
处
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如可以凭自身努力改变社会地位,将会不再信奉神灵。
B. 中国的神来源广泛,成员复杂,无具体固定的族属谱系。
C. 中国人认为神既然长期接受了香火,就该为人显灵造福。
D. 谶语因在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中具有兆验性而为人所信服。
7. 从选文看,中国民俗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_。
8. 作者如何得出中国民俗“有别于一般宗教信仰”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中国传统民俗神秘性长期存在的原因。
5. A
6. C
7.
(1). 神秘(或神秘性)
(2). 功利(或功利性)
8. 作者先是举上梁仪式中发糕和披红等风俗事象,分析其实质已渐变为人们对神秘力量的
自觉利用。接着援引学者称中国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度的说法,分析“泛神”实质,得出
“功利性”结论。作者还用人们媚神与拷神、胁迫神的行为作对比,说明中国民间信仰具有
直接功利性。
(二)(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涉世
安石榴
①大学实习阶段,我找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姑姑把我叫到她家去,晚饭之后,客
厅里只留下我们两个人。姑姑清了嗓子,竖起食指,对我说,我来给你上社会的第一课:
②十年前,我在乡财政所。我们为一项工作去石砬 lá子村,然后,去另一个叫做四里
半的村子。
③我说的我们是我和一个刚刚经过公务员考试取得这个职务的大学生,青青。
④事情办得不顺利,村里很不配合。这种事情我司空见惯,
,但经验告诉我们
不能很好地、可持续地解决问题。但是青青表现得相当激烈,这个初登社会舞台的姑娘热血
贲张,最后我已经不能掌控局面,所以当机立断,决定暂时放置,之后研究协调。双方战局
好歹才算进入僵持。
⑤村干部热情,他们一贯这样,非要送我们。从这儿到四里半村要跨越小半个莲花湖,
坐自行改装的柴油机动小船要走两个小时。书记、村长、会计送我们到湖边,船是会计家的,
此刻不在,说是正往这边赶。旁边是西瓜地,村长摘下两个足有四十斤重的西瓜,说:吃吧,
老蔫儿家的西瓜是绿色的。会计就从他的万能兜子里取出折叠刀,一会工夫,三角形的西瓜
片就摆了一地。
⑥他们四个人就大吃起来。青青很时尚,也很朴实,并没有嫌恶农村脏什么的,也坐在
地上一边叫着甜一边大吃。还抽空鼓动我,王姐,你怎么不吃呢?我告诉她我不吃西瓜。
⑦我告诉她我不吃西瓜的时候,地上已经全是西瓜皮了。他们可真够猛的,一个西瓜二
十斤,两只西瓜四十斤,你说他们每个人吃了多少?书记还问青青,还吃吧?管够。青青拍
着肚子说,不行了,已经满满一肚子了。那三个人就哈哈大笑了半天。这时候,船也来了。
我们就一起上了船。
⑧接下来就出现了状况。
⑨西瓜这个水果非常的利尿,他们又吃了那么多。那三个人也不在乎,有内急时就大叫
一声,背转身子往湖里尿。后来干脆也不用发出大叫的警示,背过身子就来。他们是男人,
天生就有方便的条件。
⑩青青起初还好,又说又笑还唱了几支歌配合山水的心情,渐渐的,青青沉默起来,一
直四处观赏美景的眼睛收了回来,而且黯淡无光。她坐在船舷上,合上眼睛,紧闭嘴唇,佝
偻着身体,胳膊抱着双膝,一声不吭。
我于是担心起来,小声说,不行你就解吧,让他们背过身去,我挡着你。青青坚决地
摇了头,事实上的确那很难,船非常小,人挨着人。我只好转而敦促会计把船开快点,我知
道说也是白说,那种船我坐过多少次了。果然,他慢悠悠地说:也得能够啊,这是最大马力
了。说完,那三个人又一次大笑了起来。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了四里半村,但是,青青狼狈透顶,她的水磨石浅色牛仔
裤湿了一大片。我叫四里半村的妇女主任取来裤子的时候,青青终于大声痛哭起来。换了裤
子之后,她坚持回乡里,改乘另一艘船,船开动起来时,她看了我一眼,我看到一种幽怨和
敌意。
说实话,我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没理睬那三个人就往村里走,远远地听见他们说:还
大学生呢,这不傻逼吗?自己是什么鸟不知道!
我回到乡里之后,最先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青青辞职了。她再也没回来过,辞职手
续都是她的父亲代为办理的。
姑姑讲到这儿就沉默下来。我问姑姑:
现在她怎么样了?
不知道。没有她的任何消息。姑姑回答。
我又问:你当时知道这种结果,是吗?
姑姑带着明显的悔意说:我没有估计到会这么尴尬,这么严重。
我沉静下来,细细地揣度这个故事。
这可真是很好的一堂课。直到我坐在火车上奔赴我的舞台——每个人必须亮相的舞台
时,我还这样想。
需要补充的是,我的姑姑的确不吃西瓜,家族的人都知道。
9. 以下填入第④段画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用规章制度不是不能解决问题
B. 用规章制度虽然也能解决问题
C. 用规章制度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D. 用规章制度固然可能解决问题
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用“战局”“僵持”这样的战斗词汇,表明青青和村里之间,是坚持规章制度与否的正邪
斗争。
B. 用“幽怨和敌意”告别不吃瓜的“我”,表明青青未能从这次难堪中吸取到最关键的人生
教训。
C. 情节不曲折起伏,事情不惊天动地,没有一个坏人,本文表现的是这样一种近乎无事的
悲剧。
D. “姑姑”用“我”的口吻向“我”上社会第一课,这既使故事真实自然,也令叙述简约
流畅。
11. 本文叙事运用铺垫手法颇 为成功,请举两例并作简析。
12. 文末八个段落都独行成段,请分析这样分段的表达效果。
13. 试用从《乡土中国》阅读中获得的认识,剖析男人们在西瓜事件中的表现。
【答案】9. A
10. A
11. 两次提西瓜重量、全程所需时长 2 小时、船在吃瓜后才来、“我”确实不吃瓜,(说出其
中一种即可),都为下文青青最终的尴尬作了铺垫。
“青青”的名字、大学生身份、着装、处理公务情绪激烈,(说出其中一种即可),都表明她
涉世未深,也为她后来辞职的尴尬结局作了铺垫。
12. (1)末八段,写“我”听完姑姑的“课”后,与姑姑对话,深究姑姑在西瓜事件中的
内心世界和责任定位;说明姑姑“这一课”起到了启迪“我”深思的作用。
(2)独行成段,起强调突出段落的作用,能使读者阅读时更为关注。
(3)分段多则停顿多,停顿多是为了放慢叙述速度,从而突显对话双方的沉重心情
13. 男女有别(男人可以随时撒,女人不可以。青青虽然是个大学生,也质朴,能跟乡民打
成一片,似乎融入其中了,但在性别及由此造成的不便方面,她连冲破这个局限的意识都没
有,可见观念之深入人心。)
礼俗社会(村里对乡财政所的一项工作很不配合,但一码归一码,村干部对待青青和我姑姑
仍然非常热情,一定要为她们送行。)
差序格局(如果青青是这三个男人中任意一个男人的妻女,他们会忍心让她遇上这样的窘迫
吗?对自己人一套心肠,对外人又是一副心肠。)
(三)(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词牌)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 本词词牌为_________;按风格本词可以归入________词。
15.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牛郎织女传说歌咏七夕和“乞巧”主题。
B. 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C. 以乐景写哀,也以哀景写乐,都先哀后乐。
D. “似水”照应“银汉”, 即景设喻写闺怨。
16. 本词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请选择两种,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1). 鹊桥仙
(2). 婉约
15. B
(四)(15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 文中“七月既望”指农历七月
日。
1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 固一世之.雄也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 且夫天地之.间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 下列对“适”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之也”“往也”,如“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B. “女子出嫁”,如“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C. “适宜”“适应”,如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D. “舒适”,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⑵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1. 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答案】17. 十六
18. AC
19. D
20. ⑴(他)持酒面对大江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如今在哪里呢?
⑵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的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21. 答题要点:引发客对历史的回忆(联想)(或:引发客对曹操雄心壮志与惨败现实对比
下的回忆);引发客对自身现实处境、未来无可期盼的悲叹;引发客对因命运虚无、生命短
暂而应当及时行乐的感慨;引出客人对箫声悲凄的原因的交代;引出下文苏子劝说客人(实
则为苏轼自我心理建设)的哲理议论。长江无穷,对比之下引出人生渺小短暂之叹和内容结
构上启下两点估计会比较多学生写。
(五)(15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姚崇、张说同为宰辅,不相能。姚既病,诫诸子曰:“张丞相少怀奢侈,尤好服玩。吾
殁后,汝其盛陈.吾平生服玩,宝带重器,罗列于帐前。若不顾,汝速计家事,举族无类矣。
目此,吾属无所虞。便当录其玩用,致.于张公,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登时录进,先
砻石以待之,至便镌刻。张丞相见事常迟,数日之后,必当有悔。若却征碑文,以刊削为辞,
当引.使视其镌刻,告以闻上可也。”姚既殁,张如.之,目其玩服三四姚氏诸孤悉如教诫不数
日文成叙述该详时谓极笔。后数日,果使使取文本,以为词未周密,欲重加删改。姚氏诸子
乃引使者示其碑,乃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叹曰:“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
不及也远矣。”
(《初潭集·君臣八》)
22. 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四处)。
目其玩服三四姚氏诸孤悉如教诫不数日文成叙述该详时谓极笔。
2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