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天津普通高中会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卡上;同时将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
A.“文化传承日”
B.“文化遗产日”
C.“物质文化遗产日”
D.“精神文化遗产日”
2.红军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
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__周年大会于 2006 年 10 月 22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A.60
C.70
B.65
D.75
3.2006 年 11 月 3 日至 5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
A.平等互信
C.合作共赢
B.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D.公平、正义、和谐、进步
4.凡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
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用
C.是否有使用价值
B.是否用于交换
D.是否耗费了劳动时间
5.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质是
A.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
B.价值尺度
D.流通手段
6.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种说法表明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C.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
B.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D.稀缺性是价值的制约因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回答 7~9 题。
7.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市场经济就是
A.商品交换的场所
B.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C.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
说,这种平等性是由
A.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决定的
B.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D.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决定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有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这主要
体现了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
10.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讲诚信,要在社会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是因为
A.在市场竞争中,有好的信誉就一定有好的效益
B.在市场竞争中,有好的形象就一定有好的效益
C.具有良好的信誉,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D.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
11.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
业的道路。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关键是
A.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B.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C.增加农业投入
D.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
A.物质的产物
C.人脑的机能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我国北方某牧区,由于人们无视草原的承载量,使牲畜数量增长过快,导致灾害
频繁发生。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C.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永恒不变的联系
D.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15.“桑基鱼塘”是一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在这个布局中,“桑一蚕一鱼”之间,
由于食物关系构成一条简单的食物链,维持了一种生态平衡。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不同物种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D.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这段话表明
A.整体与部分难以界定
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C.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状态
D.整体性能决定部分性能,整体性能大于各部分性能之和
17.我们在改革中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要处理好吸收与抵制的
关系;在收入分配中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这样做坚持了
A.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看问题
C.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国家的根本属性
A.阶级性
C.法制性
B.社会性
D.权威性
19.人民代表通过述职会向选民汇报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接受选民评议,这表明在
是
我国
A.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0.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我
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单一制
C.复合制
B.联邦制
D.邦联制
2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每一个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坚持
①任何权利都不放弃的原则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
原则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其中民主执政就是党
要
①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保证社会生活的法制化、
规范化③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相适
应、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回答 23~24 题。
23.在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B.参政议政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民主监督
C.政治协商
2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A.宪法和法律
C.坚持民主集中制
B.坚持依法治国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试卷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2.答题前须将密封线内项目和座位号填写清楚。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
题 号
分 数
二
三
总 分
25—27
28—30
31
32
二、简答题(共32分)
得 分 评卷人
25.(4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
请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
26.(4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
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7.(6分)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在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重要意义?
得 分 评卷人
28.(6 分)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在建设过程中,科
技人员顽强拼搏,勇克难关,针对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条件十分脆弱的实际,确
立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环境保护原则,环保设施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产,建成了一条生态、环保模范路。
请运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人应该怎样处理自身同自然
界的关系。
29.(6 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本质及根本目的是什么?
30.(6 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请简述坚持“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共20分)
得 分 评卷人
31.(8 分)
2007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
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突出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防止了经济增长
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4 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为什么要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对宏观经济政
策措施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4 分)
得 分 评卷人
32.(12 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
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
突出……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
请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3 分)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看待事物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4 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机
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到什么?(5 分)
2007 年天津普通高中会考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B
2.C
3.B
4.B
5.C
6.A
7.D
8.B
9.C
10.D
11.A
12.A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B
20.A
21.B
22.D
23.D
24.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简答题(共 32 分)
25.(4 分)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2 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 分)
26.(4 分)
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 分)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1 分)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 分)
27.(6 分)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2 分)是增
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2 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2
分)
28.(6 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 分)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
果,首先是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2 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确保青藏
铁路可持续性开发、建设与使用的重要保障。要取得这一工程的胜利,必须尊重、顺应自
然。(2 分)
29.(6 分)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 分)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2 分)
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 分)
30.(6 分)
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2 分)
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分)
第三,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2 分)
三、论述题(共 20 分)
31.(8 分)
(1)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1 分)它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1 分)盲目
性(1 分)、滞后性。(1 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 分)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1
分)有利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 分)
32.(12 分)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起来。(1 分)
1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 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1 分)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1 分)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1 分)
(3)第一,密切联系群众。(2 分)第二,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2 分)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 分)
注:答非选择题时,若考生有其他见解,只要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