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码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匀称.(chènɡ) 慰藉.(jiè) 扶掖.(yè) 广袤.无垠(mào) B.追溯.(sù) 亵.渎(xiè) 谄.媚(chǎn) 即物起兴.(xīnɡ) C.狩.猎(shòu) 提.防(tí) 羸.弱(léi) 相形见绌.(chù) D.殷.红(yān) 懵.懂(měnɡ) 差.使(chāi)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色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诀窍 口头禅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C.皈依 笑吟吟 苍海桑田 殚精竭虑 D.蓦然 文绉绉 不可名状 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老百姓收人稳步增长。 B.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天鹅湖》欧洲之旅今天完美收官,连续演出 40 场,场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创造了一个演出奇 迹。 D.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 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 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幵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 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中国方案的重耍。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二、文化积累(6 分) 7.古今诗文名句默写。(6 分,每小题 1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池》)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月思人,表达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 , 。” ( 6 ) 《 爱 莲 说 》 中 称 莲 是 “ 花 之 君 子 ” , 人 们 心 目 中 的 君 子 洁 身 自 好 , 应 当 具 有 “ , ”的美好品质。 三、诗文阅读(46 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8~10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 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不知不觉的,他来到了中海。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
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 祥子听见自己的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 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的快。 不敢过去推门,恐怕又被人捉住。左右看,没人,他的心跳起来,试试看吧,反正也无家可归,被人 逮住就逮住吧。轻轻推了推门,门开着呢。顺着墙根走了两步,看见了自己屋中的灯亮儿,自己的屋子! 他要哭出来。弯着腰走过去,到窗外听了听,屋内咳嗽了一声,高妈的声音!他拉开了门。 “谁?哟,你!可吓死我了!”高妈捂着心口,定了定神,坐在了床上。“祥子,怎么回事呀?” 祥子回答不出,只觉得已经有许多年没见着她了似的,心中堵着一团热气。 “这是怎么啦?”高妈也要哭的样子的问:“你还没回来,先生打来电,叫我们上左宅,还说你马上 就来。你来了,不是我给你开的门吗?我一瞧,你还同着个生人,我就一言没发呀,赶紧进去帮助太太收 拾东西。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我和太太瞎抓,少爷已经睡得香香的,生又从热被窝里往外抱。 包好了包,又上书房去摘画儿,你是始终不照面儿,你是怎么啦?我问你!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 好,你没影儿啦!太太气得——一半也是急得——直哆嗦。我只好打电叫车吧。可是我们不能就这么‘空 城计’,全走了哇。好,我跟太太横打了鼻梁(注:横打了鼻梁,即保证。),我说太太走吧,我看着。 祥子回来呢,我马上赶到左宅去;不回来呢,我认了命!” 祥子没的说。 “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 “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 “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节选自《骆驼祥子》,有删节) 【注释】①横打了鼻梁:即打保证。 8.《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初中语文课本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 》。(2 分) 9.上文中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2 分) 10.上文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情节?(2 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1~15 题。(13 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 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 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 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 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 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 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 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 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 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 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 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 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 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 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 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 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 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幛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7 期) 1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 分)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 →(田垄上找→菜池里找→ )→找到簪子 12.文中划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3 分) 13.“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14.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3 分) 15.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 16~19 题。(11 分)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 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就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 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 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 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 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 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 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
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 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 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 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 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 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16.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17.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是什么?〔3 分) 18.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19.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3 分)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20~22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 分)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 分)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 分)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23~27 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 (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君子之学必好.问 (4)舍.问,其奚决焉 旨: 反: 好: 舍: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 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 分) 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 分) 四、综合性学习(6 分,每小题 2 分) 28.恩施是民歌的海洋,恩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动人的音符之一。2500 年前的春秋时期,名曲“下 里巴人”就盛传于巴山楚水;2012 年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曾多次播出“恩施民歌”专题。优 秀的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和推介。为了让恩施民歌这朵奇葩常开不败,学校开展“恩施民歌”主题探 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请你从地位或内容方面,用简明的语言为恩施民歌名曲《龙船调》写一段推介词。(50 字左右) (2 分) (2)请将下面《清江河》歌词选段仿写完整。(2 分) 清江河水清又长, 清江河水清又长, 五里沙洲十里浪。 五里沙洲十里浪。 妹摇桨来哥撒网, , 滩上滩下忙又忙。 歌满江来鱼满舱。 (3)结合题(2)中《清江河》选段和下面《筛子关门眼睛多》选段,说说恩施民歌有哪些主要特点。 (2 分) 男:对河对面斜对门, 女:铜盆淘米用手搓,
看到我小妹长成人。 事事难为我情哥。 早盼爹妈来下聘, 本想留郎吃顿饭, 晚盼父母请媒人。 筛子关门眼晴多。 五、个性表达(50 分) 2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 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 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服(诗歌除外)。 (2)情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义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 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