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书写(填涂)在答题卡正面和背
面的规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处。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
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再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飞窜.(chuàn)
铭.记(míng)
B. 炽.热(chì)
安详.(xiáng)
狡黠.(xiá)
C. 主宰.(zǎi)
呜咽.(yàn)
劝诫.(jiè)
D. 称.职(chèn) 哺.育(pǔ)
阔绰.(chuò)
【1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飞窜.(chuàn)——(cuàn);
C.呜咽.(yàn)——(yè);
D.哺.育(pǔ)——(bǔ);
故选 B。
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荡然无存
前呼后拥
画龙点睛
B. 震耳欲聋
家喻户晓
当之无槐
C. 灵机一动
妙首偶得
历历在目
D. 不知所错
哄堂大笑
锲而不舍
【2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析】
【详解】B.当之无槐——当之无愧;
C.妙首偶得——妙手偶得;
D.不知所错——不知所措;
故选 A。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
B. 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
C. 我们要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发展”改为“发挥”。
D. 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
【3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马上”与“渐渐地”相矛盾,不合逻辑,可去掉其中一个。故选 D。
4. 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号东坡居士
B. 柳宗元——宋代
C. 武松——大闹飞云浦
D. 郦道元——《水经注》
【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柳宗元不是宋代作家,他是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故选 B。
5. 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因防疫需要,同学们必须在家上网课。这天,到了做眼保健操时间,班主任老师在检查学生
做眼保健操的情况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想要求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
班主任老师说:
A. “做眼操了,有的同学摄像头怎么没打开?家长在家吗?在家的话看着点你家孩子,他眼睛坏了,你哭
都来不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摄像头没打开的,人在吗?别以为我发现不了。马上打开摄像头!要是不听话,返校后看我怎么收拾
你。
C. “上网课眼睛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做眼操对保护眼睛很重要。请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老师
想知道你是不是在认真、规范地做眼操。”
D. “同学们,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认真做眼操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同学们做眼操时,一定
要闭上眼睛,动作要规范,注意跟住节奏。”
【5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运用反问句,语气强硬,且对家长所说的话,语言生硬,不得体;
B.话语明显带有恐吓性,不得体;
D.“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这一言语有“夸大其词”之嫌;
故选 C。
6.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项是( )
幸福其实并不难获得。幸福就在你眼中,
;幸福就在你掌心,
;幸福就在你脚
上,
。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幸福离我们很遥远。望眼欲穿,也许我们看错了方向;苦苦挽留,
也许我们握错了手;奋力前行,也许我们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要好好珍惜。
A.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B.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C.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D.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6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本题找到题干与选项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作答。依据“幸福就在你眼
中”,第一空应该选用“只要用心就能捕捉”;依据“幸福就在你掌心”,第二空应该选用“只要合手就
能把握”;依据“幸福就在你脚上”,第三空应该选用“只要移步就能到达”。故选 C。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杜甫《春望》)
(7)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题答案】
【答案】
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小桥流水人家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 家书抵万金
⑦. 最爱湖东行不足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青”“蛙”“抵”的书写,这些都是易错字,要重点识记。
二、阅读(45 分)
(一)(9 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来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
)
(2)测:(
)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 为什么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8~10 题答案】
【答案】8.
①. 虚夸,夸大
②. 推测,计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9. (1)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
作战。
10. 示例:鲁庄公不是昏庸的君主。因为战前他诚恳地听取曹刿的意见,战时他认真地接受曹刿的意见,
战后他虚心地请教取胜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
思。比如本题中的“测”是“推测,计”;“加”是古今异义词,“虚夸,夸大”的意思。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乘(乘做一辆战车)、战(作战)、于(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
【10 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来分析。从文章中曹
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还是一个广开言路,礼贤下士的君主,是一个知道“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的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的君主;从作战过程看,鲁庄公是一个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君主;
从战后询问取胜原因看,鲁庄公是一个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君主。据此可以看出,鲁庄公虽“鄙”,但
不“昏庸”。据此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
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
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
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
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
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
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
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
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
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二)(11 分)
阅读《汉文读物的特质》,回答下面小题。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
②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 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
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③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
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
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量
相当于 3.7 个英文宇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会使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例如,
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
的联想无疑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深理解的程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
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有
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
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有很强的节奏
和韵律,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
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⑥汉文读物魅力独具,已恩哺千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也必将惠泽万世。
(选文有改动)
11. 简要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哪些特质?
12. 从第②段看,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3. 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 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
(2)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
)
(3)例如,看到“萤雪”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
景。(
)
14. 第⑤段说“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请你说说下面这副对联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11~14 题答案】
【答案】11. 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12. 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13.
①. 列数字
②. 作比较
③. 举例子
14. 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词语,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
有均齐的美感。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二段“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悠远性;依据原文第三段“汉文读物
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简约性;依据原文第四段“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
读者的联想”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联想性;依据原文第五段“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可概括
汉文读物具有审美性。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二段“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
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可知,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汉文字体没有出现断代情况,
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能力。
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说明方法的
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第一句“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 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500 年以上”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明汉字历史悠久。
第二句“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汉文读物”和
“拼音文字”作比较,说明汉文读物更能让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第三句“例如,看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举了人们看到“萤雪”词,会联想到车胤以萤
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以此说明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五段中对句式整齐的特点是这样阐述的,“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
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所给对联中,
首先上联和下联字数都是五字,字数相等。再看两联的结构,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
词语,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所以此句符合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构成
了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
(三)(14 分)
阅读《不喊冷的男孩》,回答下列小题。
不喊冷的男孩
①初冬的夜晚,我乘车从市里赶往我所在的那座小城。车刚出市区的时候,上来一对母女。母女俩扫
视了一下车厢,妈妈轻声说:“后面人少。我们还是到后面去吧。“小女孩说:“后面不更容易……”妈
妈说:“但受影响的人也少呀。”于是,两人便坐到了靠近车尾的座位上。
②上车没多久,这对母女便有了动静..。接下来女售票员的表现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
女售票员一边大声地喊着:“挺着点,快,塑料袋。”一边迅捷地从司机身后的靠垫处扯出几个塑料袋来,
扶着车座,跌跌撞撞地“跑”到车尾,塞给了母女俩。很快,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
晕车,并开始呕吐了。
③这辆车是全封闭的,两侧的车窗打不开。有的乘客拧着鼻子,颇有些不满。售票员嘴里嘟囔着:“谁
还没有个不舒服的时候!”“咣当”一声,就把车后部的天窗推开了,霎时,一股凉气压了下来——初冬
的风,有些许的寒意。
④不一会儿,车尾的几个乘客便纷纷挤到了前边。车后边只剩下我、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以及那
对在清新空气吹拂下明显好受了的晕车母女。
⑤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天窗吹进来的风,变得更加凛冽起来。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小
男孩摇摇头说:“不冷!真的不冷!”妈妈还是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小男孩身上。
⑥车内,静的很。
⑦这时候,又听见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要不,妈妈给你把天窗关上?”“妈妈,我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