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 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 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争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 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 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更替 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2.如图所示,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A.春分日 C.秋分日 B.夏至日 D.冬至日 2009 年 11 月 8 日至 12 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先后遭受暴雪袭击,受灾 严重。据此回答 3~4 题。 3.下列图示天气系统,与本次暴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 C 4.受本次暴雪影响较小的产业部门是 B D A.工业 C.农业 B.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 下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6.水循环能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 C.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D.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下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据此回答 7~8 题。 7.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乱砍滥伐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下图阴影示意的是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读图,回答 9~10 题。 9.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10.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010~2011 年冬春季节,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读“我国部分地区 旱情分布(阴影)示意图”,回答 11~12 题。 11.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 C.水稻 B.冬小麦 D.油菜 12.缓解北方旱情的短期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建南水北调工程 C.优化灌溉方式 B.开发地下水 D.实施人工降雨 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10 年 11 月,国家投入大 量人力、物力组织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据此回答 13~14 题。 13.与以往历届人口普查相比,本次普查中统计工作难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国际人口迁移量过大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规模很大 14.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宜选取下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 年 10 月 31 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落幕。据此回答 15~16 题。 15.上海世博会的“零碳馆”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如右图所示)。据 图判断,拍摄者应位于“零碳馆”的 A.东北 C.东南 B.西北 D.西南 16.小亮参观了世博园中的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他采用的地 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D.数字地球 下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⑤ 18.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平坦 C.资源丰富 B.气候优越 D.交通便利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读“某城市地质剖 面图”,回答 19~20 题。 19.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 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 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 C.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D.美化城市环境 20.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甲 C.丙 B.乙 D.丁 下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示意图”,该区域人多地少。读图,回答 21~22 题。 21.图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2.依据该区域的条件,甲村不适宜...发展 B.农家一日游 D.柑橘、茶叶生产 A.淡水养殖 C.商品稻生产基地 下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23~25 题。 23.为发展旅游业,该区域内拟建一个大型海滨浴场,最佳位置应在 A.① C.③ B.② D.④ 24.图中甲城四周虚线范围内最适宜种植的是 A.水稻、小麦 C.花卉、蔬菜 B.烟草、苹果 D.甘蔗、柑橘 25.因工业发展,需要建造一个港口,最佳位置应在图中 A.① C.③ B.②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为了保护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2008 年 12 月 26 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 任务。 材料二 我海军护航编队航线图。 (1)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 西行途中,三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2)舰艇编队出发之日,地球公转到 (快、慢)。西行途中,为了与当地区时取得一致,官兵的手表需调 分) 。(2 分) (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3 (3)舰 艇 编队 途 经 北印 度 洋 时 ,海 区 盛 行风 向 是 , 洋 流流 向 是 。(2 分)
(4)舰艇编队行驶过程中的定位与导航主要依靠 。(1 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当地时间 2009 年 12 月 7 日 10 时 40 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甲图)开幕。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 气候、石油、粮食的关系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乙图)。乙醇汽油是 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 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甲 乙 (1)丹麦的气候类型是 风带控制。(2 分) (2)哥本哈根提出到 2025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从气候条件看,要实现 ,这里终年受 这一目标,应以当地丰富的 资源为保障。(1 分) (3)选择填空(填写与序号相应的字母):乙图中①是 ,②是 。(2 分)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C.石油资源的短缺 B.森林破坏 D.人口增加 (4)2010 年地球日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 生活”。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种符合时尚的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请例举 你践行低碳生活的做法。(答出三点即可,3 分) 28.右为某区域示意图,A、B、C 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三个功能区。读图,分析回答问 题。(8 分) (1)A、B、C 三个功能区中,属于商业区的是 (2)该城市在城郊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 分) (3)该地区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 (填字母)。(1 分) 资源。 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判断,该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 什么?(4 分) 29.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于 2011 年 6 月通车运营。结合右 图,分析回答问题。(8 分)
(1)从图中看,影响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2)小明乘京沪高速铁路的动车从北京到上海。请你写出他沿途所经过的自然带的名 。(2 分) 称: 、 。(2 分) (3)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 “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 分) (4)图示地区虽已有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但国家仍然投巨资建设专门用于客运 的京沪高速铁路,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30.下面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年代的两幅地图。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8 分) (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2)2010 年的地图与 1950 年的地图相比,鲁尔区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3 分) (3)20 世纪 60 年代,该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分) 措施?(答出三点即可,3 分) (4)我国京津唐(唐山)、沪宁杭、辽中南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中,最适合借 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的是 。(1 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山东半岛沿海某地 1950 年(甲图)和 2000 年(乙图)土地利用变化示 意图”。
材料二 山东半岛濒临渤海和黄海,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2011 年 1 月 4 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蓝色海洋经济将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 增长点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图示区域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2)2000 年与 1950 年相比,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面积增 。(1 分) 加的有 、 和 ,面积减少的是 。(4 分) (3)该地区由于土地利用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有哪些?(2 分) (4)简要分析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答出三点即可,3 分) 2011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参考答案 2.D 1.B 15.D 16.A 3.C 4.A 5.A 7.A 17.D 18.D 19.A 20.C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6.D 10.A 23.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8.B 21. D 9.B 22.C 11.B 24.C 12.A 25.B 13.D 14.C 26.(1)昼短夜长(1 分) 夜渐短,昼渐长(1 分) (2)近(1 分) 快(1 分) 慢 (1 分) (3)东北风(1 分) 自东向西(或逆时针)(1 分)(4)全球定位系统(或 GPS) (1 分) 27.(1)温带海洋性气候(1 分)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1 分) (2)风能(1 分) (3) ①—A(1 分) ②—C(1 分) (4)①出行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②尽量采用网络等通 讯工具;③少用传真打印机;④少用纸巾,重拾手帕;⑤购物不用塑料袋;⑥随手关灯、 开关、拔插头;⑦少用空调;⑧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每个要点 1 分,答出其中 3 个要 点即可;共 3 分) 28. (1) B(1 分) (2)①城郊地价较低;(1 分) ②城郊环境质量较好;(1 分) ③煤 铁资源丰富。 (1 分) (3)非可再生(1 分) 向;(1 分) ②位于河流的下游。(1 分) 29.(1) 城市的分布(2 分)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 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 分) (3)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2 分)(4)①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运量 大;(1 分) ②缓解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的运输压力。(1 分) 合理(1 分) ① 远 离 城 区 且 位 于 盛 行 风 的 下 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