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四川凉山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 0. 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
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 5 毫米黑色墨迹签 字笔书
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
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本试题为道德与法治(50 分)、历史(50 分)合卷。全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多选均不
得分, 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自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
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
(
)
A. 三省六部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郡县制,开创了此后
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 项正确;隋朝设三省六部制,排除 A 项;世袭制从夏
朝开始,排除 C 项;元朝设行省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
使命的是(
)
A. 班超
【答案】D
【解析】
B. 甘英
C. 班勇
D. 张骞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138 年,张骞率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在
图中被匈奴抓住,他始终不忘使命,被扣了 10 余年之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归途又被
扣留 1 年,最终得以回国,公元前 119 年,再次出使西域,D 项正确;汉明帝时,班超出使
西域,排除 A 项;班超还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排除 B 项;班超 71 岁回到中原,
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
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
A. 台湾府
检司
B. 宣政院
C.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 澎湖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澎湖巡检
司,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
项正确;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 A 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排除 B 项。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到辛亥革命的纲领口号,都没有正面地
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都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
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2 年,中共召开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最高纲领,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
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5. 1927 年到 1928 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 100 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
胜利的道路。其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
B. 秋收起义
C. 武昌起义
D. 上海工
A. 南昌起义
人武装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带领北伐军三万余
人,在周恩来、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
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A 项正确;秋
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排除 B 项;武昌起义是指
1911 年 10 月 10 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
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 C 项;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北伐战争期间﹐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
北伐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1935 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 一二・九运动
D. 九一八
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
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
书桌了”,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千名学生聚集新华门前,向国民
党当局情愿。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C 项正确。1919 年五四运动,排除 A 项;1923 年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排除 B 项;1931 年九一八事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1954 年 9 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
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1954 年 9 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B 项正确;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 A 项;1950 年颁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 C 项;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的是(
)
A. 彼特拉克
B. 迪亚士
C. 拉斐尔
D. 莎士比
亚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5 世纪后期至 16 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
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C 项正确。彼特拉克 是文学三杰之一,
排除 A 项;迪亚士是航海家,排除 B 项;莎士比亚是作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
A. 电气时代
B. 蒸汽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经济全
球化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B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 信息时代,现在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10. 1928-1937 年,苏联建成 6000 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
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
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
A.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时
C.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答案】A
【解析】
D. 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 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 项正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 1922 年,排除 B 项;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于
1921 年,排除 C 项;苏维埃俄国成立于 1917 年,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 1929-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 1/3 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3。美国
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 40%,贸易额减少 70%。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
)
A. 进行南北战争
C. 废除黑奴制
【答案】B
【解析】
B. 实施罗斯福新政
D. 走上法西斯道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
扭转经济形势,B 项正确;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美国进行南北战争,排除 A 项;林肯颁布《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奴制,C 项正确;面对经济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12. 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67 年,法国和联邦德
国等六国成立的组织是(
)
B. 华沙条约组织
C. 欧洲共同体
D. 北大西
A. 国际联盟
洋公约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
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 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三
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C 项正确;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
组织,建立于 20 是 20 年代,排除 A 项;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于 1955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
排除 B 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 1949 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 举出《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答案】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任举 4 个,4 分)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0 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 年中国
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因此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4. 举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
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
系的基本准则。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40 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反映了
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材料二 这次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
民地 13 个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
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材料三 19 世纪中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威胁下,被迫打开了
国门。日本通过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1640 年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13 个州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的“改革”是指什么事件?最早侵略日本并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
约的是哪个国家?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
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来克星顿的枪声,萨拉托加大捷。
(3)明治维新,美国。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材料“ 1640 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可知,这次革命是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
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小问 2 详解】
根据材料“北美英属殖民地 13 个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可知这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
争,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
【小问 3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 19 世纪中期,被迫打开国门,改革后逐渐成为世界强国这些信息,可知这是
1868 年的日本明治维新,美国最先打开日本国门,迫使其不得不进行改革。
16. 一战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众多国家卷入其中,给世界
带来巨大灾难,也对战后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 “屠场”
之称的是哪次重要战役?
(2)二战中不同制度、不同种族的国家面对法西斯威胁逐渐走向联合,签署了《联合国家
宣 言》,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凡尔登战役。
(2)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
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雅尔塔会议。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欧洲列强展开激烈的斗争,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阵营,分别是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组成三
国协约,以德国为核心,德意奥组成三国同盟;一战中,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被称为“绞
肉机”“地狱” “屠场”。
【小问 2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
联合,1942 年 1 月,中、美、苏、英等 26 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 言》,签字国
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
同敌人停战议和;194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
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上决定战后成立
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