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下列金属中,熔点最高的是 B. 钨 C. 铬 D. 铝 A. 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铜的熔点是 1083℃、铝的熔点是 660℃、铬的熔点是 1907 ℃,钨的熔点是 3410℃, 则熔点最高的是钨,故选 B。 2. 今年 9 月 15 日到 11 月 15 日为我国秋季森林防火期。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禁止烟火标志,故 A 正确; B、为禁止带火种标志,故 B 不正确; C、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 C 不正确; D、为禁止吸烟标志,故 D 不正确。故选 A。 3.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详解】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 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 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 D。 4.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B. 磁铁矿 C. 黄铜 D. 金刚石 A. 水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银是纯金属,故 A 不正确; B、磁铁矿是一种铁矿石,故 B 不正确; C、黄铜是铜锌合金,故 C 正确; 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泥土 C. 蔗糖 D. 汽油 A. 面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以得到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 A 不正确;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 B 不正确; C、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能得到溶液,故 C 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故 D 不正确。故选 C。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2 个氢分子:2H2 C. 2 个镁离子:2Mg+2 【答案】A 【解析】 B. 氧化铝:AlO D. 60 个碳原子:C60 【详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故 A 正确; B、氧化铝中氧元素显示-2 价,铝元素显示+3 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 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 数字为 1 时不写。故氧化铝表示为 Al2O3,故 B 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镁离子表示为 2Mg2+,故 C 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 上相应的数字。故 60 个碳原子表示为 60C,故 D 错误; 故选 A。 7.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中子数 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 【详解】试题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选 B。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8.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子数为 8,核外电子数为 8,为原子,故 A 不正确; B、质子数为 9,核外电子数为 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 B 不正确; C、质子数为 10,核外电子数为 10,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 C 不正确; D、质子数为 13,核外电子数为 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 D 正确。故选 D。 9. 如图是今年世界杯吉祥物 La'eeb 手办,其主体是由 PVC 塑料制成,PVC 由氯乙烯(C2H3Cl) 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成。下列关于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 B. 氯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氯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3:1 D. 氯乙烯由 2 个碳原子、3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乙烯(C2H3Cl),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2 1 3 35.5 62.5 正确; B、氯乙烯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 : 1 3 :35.5 24:3:35.5            ,故 A ,氯元素 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B 不正确; C、氯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 : 1 3 :35.5 48: 6: 71    ,故 C    不正确; D、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分子构成,1 个氯乙烯分子由 2 个碳原子、3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构 成,故 D 不正确。故选 A。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B 制取气体 点燃氢气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气体 C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 D 排水法集满氧气后 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取气体之前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故 A 正确; B、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为防止不纯点燃发生爆炸,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气体,故
B 正确; C、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倒吸,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故 C 不正确; D、排水法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氧气逸出,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把集气瓶移出 水槽,故 D 正确; 故选 C。 11. “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 生成物中有两种氧化物 D. 和 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CO+2NO 2CO +N 2 2 。 【详解】A、反应不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该反应 不是置换反应,故 A 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2 1:1 ,故 B 正确; C、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有一种氧化物,故 C 不正确; D、 和 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 D 不正确。 故选 B。 1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 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容器加盖,目的是创造一个有限的空间 B. 实验中迅速下压打气阀,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 D. 据图 3 可知,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越剧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爆炸要在密闭的空间发生,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不会爆炸,因此 实验中容器加盖,目的是创造一个有限的空间,故 A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迅速下压打气阀,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粉尘燃烧更充分,故 B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小,爆炸威力越小,故 C 选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据图 3 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爆炸越剧 烈,但超过这个浓度范围后,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小,爆炸剧烈程度减弱, 故 D 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图像考查燃烧与爆炸的知识,学会分析图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 B 接触。若试管①中导管口有较 多气泡产生,则液体 A 和固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 A.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 水和氢氧化钠 B. 水和生石灰 D. 水和硝酸铵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会产生氧气,从①中的导管冒出,不符合题意; B、水和生石灰反应会放出大量热,使得试管②中的空气膨胀,从①中的导管冒出,不符合 题意; 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也会放出大量热,使得试管②中的空气膨胀,从①中的导管冒出, 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时,要从环境只收热量,试管②内空气遇冷体积缩小,从而①中的导管形 成水柱,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物质反应或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FeCl2 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KCl 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 C. CO2 气体(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CaO 固体(CaCO3)——高温嫩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能除去铜和过量的铁,该选项方案 可行;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而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会引入新杂质,该选项方案不可行; C、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该选项方案可行;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能除去碳酸钙,该选项方案可行。 故选 B。 15.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定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 的两个不同时刻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中 t1 时刻的质量/g 反应中 t2 时刻的质量/g 甲 100 66 49 乙 200 120 b 丙 0 60 c 丁 2 a d
B. b=80 C. c=90 D. d=81 A. a=56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反应后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 100g 200g 2g ,故 A 正确;  ,a 56g       66g 120g 60g ag 66g 49g 100g 66g   , b 80g , c 90g   B、 C、 D、  120g bg  200g 120g  cg 60g 60g 0g dg 56g 56g 2g   66g 49g 100g 66g 66g 49g 100g 66g         ,故 B 正确; ,故 C 正确; , d 83g  ,故 D 不正确。故选 D。 二、(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4 分)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下列气体中也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甲烷 ④臭氧 ⑤氮气 ⑥氟利昂 (2)如图所示,将煤粉和木屑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片刻,发现木 屑燃烧,煤粉未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计算燃烧 100g 氢气,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天然气 ②. ③④⑥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x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