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
题及答案
第 I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135.5
K39 Mn55
Fe56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汽油挥发
C. 粮食酿酒
D. 冰雪融
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高钙牛奶、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等产品,这里的“钙、碘、
铁”是指
A. 原子
【答案】D
【解析】
B. 单质
C. 分子
D. 元素
【详解】高钙牛奶、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等产品,这里的“钙、碘、铁”不是以单质、分
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的,这里的“钙、碘、铁”是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
选 D。
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面粉
C. 汽油
D. 酒精
A. 花生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
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汽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
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
项正确。
故选:D。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粉
C.
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5.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B. 酒精
C. 煤气
D. 汽油
A.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B、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C、煤气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D、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不是最理想的燃
料。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二氧化碳
C. 海水
D. 不锈钢
A.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不锈钢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7. 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
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B. +4
C. +2
D. -2
A. +5
【答案】A
【解析】
【详解】溴酸钠中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溴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故选 A。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B. 氧化汞
C. 焊锡
D. 硬铝
A. 黄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A、黄铜是铜锌合金;
B、氧化汞是金属化合物,所以不是合金;
C、焊锡是锡、铅的合金;
D、硬铝是铝的一种合金。
故选:B。
9. 将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 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 不反应;取 X 放入
Y(NO3)2 的溶液中,过一会儿,X 表面没有任何变化。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X
Y
Z
B. Y
Z
X
C. Y
X
Z
D. X
Z
Y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 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 不反应;说明
X、Y 能与稀盐酸反应,Z 与稀盐酸不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Y 排在氢前,Z 排在氢
后,取 X 放入 Y(NO3)2 的溶液中,过一会儿,X 表面没有任何变化,说明 Y 比 X 活泼,故 X、
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XZ。故选 C。
10.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C. 相同条件下煤块粉碎为煤粉,燃烧会更充分
D. 做饭时,燃气燃烧使锅底产生黑色物质,应减小进风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达到爆炸极限才会爆炸,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才会燃烧,不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煤块粉碎为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符合题意;
D、做饭时,燃气燃烧使锅底产生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充足,应增大进风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
的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1.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A. 氯化钠
【答案】B
C.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D. 蔗糖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
度降低,故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D、蔗糖溶于水溶
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故选 B。
点睛: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
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12. 为了验证 Fe、Ag、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Fe、CuSO4 溶液、Ag
B. FeSO4 溶液、Cu、Ag
C. FeSO4 溶液、Cu、AgNO3 溶液
D. FeSO4 溶液、Ag、CuSO4 溶液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
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
意;
B、铜、银与硫酸亚铁都不反应,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不符合题意;
C、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
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D、银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不反应,说明铁、铜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
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 AC。
13. 某化学反应,可用“A + B → C + D”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的 C 和 D 的总质量一定等于 A 和 B 的总质量
B. 若 C 为单质,D 为化合物,则此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 若 A 为气体单质,A 与 B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 A
是氢气
D. 若 A 为气体化合物,A 与 B 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 A 是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成 C 和 D 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A、B 可能有剩余,不符
合题意;
B、若 C 为单质、D 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
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若 A 为气体单质,A 与 B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 A
是氢气,该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符合题意;
D、若 A 为气体化合物,A 与 B 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 A 是
一氧化碳,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将 5 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5%
D.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因此饱和溶液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
质多,也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例如不饱和溶液通过
降温刚好变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C、将 5 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g
5g 100g
100% 4.76%
,小于 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该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质量相等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是 5∶4
B. 质量相同的 H2O2、KMnO4、KClO3、H2O 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少的是 H2O
C. 某化合物 3.2 g 与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和 3.6 g 水,该化合
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取 10 g 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是 56%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是 m,质量相等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硫原子的个数
比是:
m m :
64 80
5: 4
,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
2H O
2
2
MnO
2
2H O+O ,高锰酸钾分解:
2
2
2KMnO K MnO +MnO +O ;氯酸钾分解:
2
2
4
Δ
4
2
2KClO
3
2
MnO
Δ
2KCl+3O
2
,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化为:
2
3
KClO
3
MnO
2
2
3Δ
KCl+O
2
;水分解:
2H O
2
通电
2H
2
+O
2
,四种物质质
量相等,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生成氧气的质量最大,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
44
100% 1.2g
2
18
3.2g,故该化合物中一定含 C、H、O 元素,符合题意;
,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00% 0.4g
,1.2g+0.4g=1.6g<
D、铜粉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设原混合物中铁粉的
质量分数是 x
FeCl +H
2
2
=
73
+2HCl
Fe
56
10g 50g 14.6%
x
56
73
50g 14.6%
10g
x
x=56%。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第Ⅱ卷
16.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干冰 ③氮气 ④金刚石 ⑤二氧化硫 ⑥活性炭
(1)可形成酸雨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_____;
(4)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_____;
(5)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6)空气中含量最高,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_____。
【答案】
①. ⑤
②. ②
③. ⑥
④. ④
⑤. ①
⑥. ③
【解析】
【详解】(1)二氧化硫和雨水、氧气共同作用生成硫酸,可形成酸雨;故填⑤;
(2)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②;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⑥;
(4)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故填④;
(5)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氦气,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填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空气中含量最高,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氮气,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78%,
化学性质稳定;故填③。
17.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②“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图 1 中微粒 A 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图 1 微粒 A、B、C、D 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 7
④. 得
⑤. B
⑥.
CO+2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OH
3
【解析】
【详解】(1)①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
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由图可知,图 1 中微粒 A 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②图 1 微粒 A、B、C、D 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因为 10 号元素是氖元素,属
于稀有气体元素,其单质是氖气,化学性质稳定;
③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OH
3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