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Zr 9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 CO2
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 3 个性状由 3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让
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 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 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
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 N 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
是
A.果蝇 M 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 M 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 N 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7.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8. A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 重水( 2D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0N
A
B.3mol 的 2NO 与 2H O 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A4N
C.32g 环状 8S (
)分子中含有的S S 键数为 A1N
D.1L pH 4 的
0.1mol L K Cr O
1
2
2
溶液中
7
Cr O 离子数为
2
7
2
0.1N
A
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气体
方法
A
氨气
加热氯化铵固体
B 二氧化氮
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
C 硫化氢
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
B.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
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11.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W 和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也是 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W 和 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Z Y X W
B.W 与 X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 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W、X 和 Z 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12 . 已 知 相 同 温 度 下 ,
4
K BaCO
sp
3
. 某 温 度 下 , 饱 和 溶 液 中
2
lg c SO
4
、
sp
K BaSO
2
lg c Ba
2
lg c CO
3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
BaCO 的沉淀溶解曲线
3
B.该温度下
BaSO 的
K BaSO 值为
sp
4
4
1.0 10
10
C.加适量
BaCl 固体可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b 点
2
D.
c Ba
2
10
5.1
时两溶液中
2
c SO
4
2
c CO
3
y
2
y
1
10
13.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果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 2H O
解离为 H 和 OH ,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问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Br 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
HO C C OH 2H 2e
O O
||
||
O O
||
||
HO C C H H O
2
C.制得 2mol 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mol 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 H 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
的得 0 分。
1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 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
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 Q处静止释放,物块
沿平板从 Q点滑至 P点所用的时间 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由 30°逐渐增大至 60°,物块的下滑时
间 t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5.“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
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转速可达 50 r/s,此时
纽扣上距离中心 1 cm 处的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
A.10 m/s2
B.100 m/s2 C.1 000 m/s2
D.10 000 m/s2
16.两足够长直导线均折成直角,按图示方式放置在同一平面内,EO与 O'Q在一条直线上,PO'与 OF在一
条直线上,两导线相互绝缘,通有相等的电流 I,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若一根无限长直导线通过电流 I
时,所产生的磁场在距离导线 d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则图中与导线距离均为 d的 M、N两点处的
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
A.B、0 B.0、2B
C.2B、2B D.B、B
17.如图,一个原子核 X 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 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
的总个数为
A.6
B.8
C.10
D.14
18.2021 年 2 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运行周
期约为 1.8×105 s 的椭圆形停泊轨道,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 2.8×105 m。已知火星半径约为
3.4×106 m,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3.7 m/s2,则“天问一号”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
的最远距离约为
A.6×105 m
B.6×106 m
C.6×107 m
D.6×108 m
19.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 a、b、c、d、e为电场中的 5 个点,则
A.一正电荷从 b点运动到 e点,电场力做正功
B.一电子从 a点运动到 d点,电场力做功为 4 eV
C.b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右
D.a、b、c、d四个点中,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最大
20.一质量为 m的物体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
动能为 Ek,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 Ek/5。已知
sinα=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
E
A.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 k
2
mg
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g/5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0.5
D.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
21.由相同材料的导线绕成边长相同的甲、乙两个正方形闭合线圈,两线圈的质量相等,但所用导线的横
截面积不同,甲线圈的匝数是乙的 2 倍。现两线圈在竖直平面内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一
段时间后进入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上边界水平,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
知下落过程中线圈始终平行于纸面,上、下边保持水平。在线圈下边进入磁场后且上边进入磁场前,
可能出现的是
A.甲和乙都加速运动
B.甲和乙都减速运动
C.甲加速运动,乙减速运动
D.甲减速运动,乙加速运动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5 分)
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
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 sinα=0.34,cos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手
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 5 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ΔT=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si(i=1,2,3,4,5),如下表所示。
s1
s2
s3
s4
s5
5.87cn
7.58cm
9.31cm
11.02cm
12.74cm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_________。(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9.80 m/s2)
23.(10 分)
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 2.5 V,额定电流
0.3 A)、电压表(量程 300 mV,内阻 300 Ω)、电流表(量程 300 mA,内阻 0.27 Ω)定值电阻 R0、滑动
变阻器 R1(阻值 0~20 Ω)、电阻箱 R2(最大阻值 9 999.9 Ω)、电源 E(电动势 6V,内阻不计)、开关 S、
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
(1)有 3 个阻值分别为 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 0-300 mA
的 U-I曲线,R0 应选取阻值为______Ω的定值电阻;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_______(填“a”或“b”)端;
图(b)
(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 R2 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 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10 mA 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保留 1 位有效数字);
(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 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 R2 的阻值调整为
_________Ω。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 R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____(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160 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