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陕西渭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资料共4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陕西渭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0.83 分,共 49.8 分) 1.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的地方课程,比如地方戏曲课程、民间手艺 课程等,从而避免这些戏曲和手艺消亡。这体现了() 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人口功能 C.教育的文化功能 D.教育的生态功能 【答案】C 【解析】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最为基本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题干的描述即体现了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 2.为了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我国教育工作者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不断积极地构建现 代教学策略。现代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是() A.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 B.教师教学材料的组织 C.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D.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变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科学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应体现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 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3.吴某为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用小学课本替代了各种玩具, 因此孩子的童年没有游戏、同伴。就这样,孩子 12 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吴某仍不满 意,继续给孩子施压,让其拼命学习。最终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进了精神病院。这一 “天才”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
A.教育一定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B.教育一定要在学校完成 C.教育课程应当由专家制定 D.教育一定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吴某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才酿成了“天 才”的悲剧。这启示我们在实施教育时.一定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4.张老师与李老师在教学研讨会上展开了一场辩论,张老师认为教学应以学生掌握理论 知识为目的,调动学生理性思维的运转及发展,是一种理性运动。李老师则认为教学重在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意志锻炼,是一种情意活动。他们之间的辩论实质上属于()的辩论。(易错) A.行为主义学派与人本主义学派 B.科学主义学派与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主义学派与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与形式主义学派 【答案】B 【解析】科学主义学派:主张教学是一种理性活动;人本主义学派:认为教学是一种情 意活动,是人性的表达。 5.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 微乎其微,这种情况最可能导致() A.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法得到培养和发展 B.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C.学生无法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D.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 【答案】C 【解析】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
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但从课程本身角度讲,学科课程又与现实 生活存在较远距离,缺乏活力,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凝固化。而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 体验。所以,过分强调学科课程的地位,而忽略经验课程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关于 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6.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智育的基本任务的是()(常考) A.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C.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D.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答案】C 【解析】智育的具体任务有:(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 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 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4)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 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C 项是美育的基本任务。 7.有一天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问他手下大臣有 办法。大臣们提出的方法都被曹操否定。这时候年方七岁的曹冲出了个好主意:把大象牵到 船上记下船边的吃水线,再把大象牵下船,换成石块装上去,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 再把石块卸下来,称出石块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中曹冲解决问题主要依靠 的是() A.创造性思维 B.形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动作思维 【答案】A 【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曹冲称象”就 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8.在某一节课上,张老师尝试采用这样的方式授课:她把两个平行班合并为一个大班, 首先花 20 分钟讲解知识点并布置讨论题;然后将全班分为 4 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织
能力和学业表现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根据课堂所授知识点对讨论题 进行讨论探究;最后 15 分钟让学生独自完成作业,作业分为指定作业及学生自选作业。这种 授课方式借鉴的是()教学组织形式。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制 【答案】A 【解析】特朗普制是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 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 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 20 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 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题干中张老师的做法就是对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9.赵琪上七年级时被推选为班长,妈妈发现赵琪自从当了班长后,越来越懂得为人处世 的方法,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且经常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他人。赵琦的变化主 要体现了()(易混) A.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B.班级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C.班级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影响 D.班级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包括:(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 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 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题于中赵琦的表现体现了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10.某中学开发了高效课堂模型,该课堂围绕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首先学生独立学 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填充及能力提升,然后由合作小组组织进行对学和群学,纠正知识误 区与漏洞,再由教师适时点评总结。该课堂模型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做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从旁引导,体现了教 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基本规律。 1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多种教育,完成多种多样的教学任 务,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这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广延性 【答案】A 【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2)教师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5)教师劳动手 段的复杂性。其中,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指的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 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题干的描述即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 12.某师范教育学院联合团市委等多个部门招募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和应用 心理学等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志愿者团队——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并鼓励有条件 的社区充分发挥本社区内“五老”人员的帮带作用,共同参与社区内青少年儿童的德育工作。 该师范教育学院的做法是在() A.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工作 B.通过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C.通过社区建立德育课堂 D.借助外部力量创办德育学校 【答案】A
【解析】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 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题干中该师范教 育学院的做法属于社区德育的范畴,是在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工作。 13.许多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都提示我们,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常考) A.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标准,不断提高 思想品德水平 B.通过言行示范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人格化,提高受教育者的品德认识、 陶冶其品德情感 C.通过营造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D.通过指导受教育者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 行为控制 【答案】B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为: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 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 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的意思为: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 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这两句话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它要求教师在 德育工作中通过言行示范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人格化,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 品德认识、陶冶其品德情感。 14.某学校每年都组织各年级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加孤儿院的义工活动,有家长表示 反对,认为义工活动占据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而且认为学生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面而非 花费在社会活动中。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认为参加义工活动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要原因是()(易错) A.义工活动可以置换学分 B.义工活动是德育课程知行统一原则的体现 C.工活动能使学生的体能得到训练 D.义工活动能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答案】B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 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 到言行一致。题干中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加义工活动正是德育知行统一原则的体 现。 15.新学期何老师接任新班级,发现学生小明上课时无精打采,而且总是不能按时完成 作业。她向以前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后得知小明之前成绩优异,最近这个学期成绩才下滑。 何老师通过多次主动与小明沟通,才知道原来小明家庭遭遇变故,去年小明的妈妈因病去世, 爸爸也外出打工还债。 何老师了解小明的情况后,在生活上特别关心小明,课堂上对小明的每点进步都给予鼓 励,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明补习功课。在何老师的努力下,小明的成绩很快得到提高,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离开学校前一天,小明给何老师写了一封信,信里称何老师为“最 好的老师”。这个案例中教师()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开发外部教育资源 ③热爱、尊重学生④擅长与学生沟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案例中何老师向以前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做到了了解和研究学生;多次主动 与小明沟通,做到了积极与学生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小明,则说明何老师热爱、尊重 学生。而“开发外部教育资源”,案例中并没有体现。 16.郑老师很注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开学初他就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级共同目标, 和班干部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此外,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活动,动员 全班同学一起参与。郑老师开展这些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对班级有归属感的学生更容易开展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B.凝聚力强的班级更加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C.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树立和加强教师威信 D.对班级的归属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答案】D 【解析】略。 17.班上小王的成绩不突出,平常也沉默寡言,既不跟同学亲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 班主任希望以小王为切人点,研究该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因此班 主任对小王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研究。班主任对小王的研究属于()(易混) A.个案研究法 B.历史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性研究法 【答案】A 【解析】个案研究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为表现的个体或具有反常行为的个体, 研究周期一般较长,需要对个案进行连续的跟踪研究。题干中班主任对小王的研究运用的就 是个案研究法。 18.小红平日钢琴演奏出色,但她不愿意参加任何比赛或演出。音乐老师想解决这一问 题。她知道不能用强制的手段粗暴地强迫小红改变,因此,她经常邀请小红去观摩别人的演 奏,并相互交流看法。不久后,小红向音乐老师倾诉了自己的困惑:每次在人多的地方演奏 时自己都会紧张怯场,特别容易出错。老师没有批评小红,而是帮助小红分析造成该问题的 原因,并让小红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针对以上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该案例中,音乐老师和小红更多的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②音乐老师一开始就应给予小红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来帮助她克服紧张心理,从而使小 红更快地获得进步 ③音乐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科知识传授中因学生智力因素造成的问 题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