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为选择题,第 II 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 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该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2.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能设想一个比这 更好的政府”。他主要赞赏中国的 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3.清代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该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理藩院 D.尚书省 4.二战期间,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台 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日本窃取上述领土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时期发 生在四川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建立 B.保路运动 C.新军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B.中共二大召开 D.中共七大召开
7.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9.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其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A.雅典奴隶 B.雅典公民 C.雅典妇女 D.外邦人 10.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作为“别了”的标志性事件应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联盟的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1.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是 A.郑国 B.王景 C.李冰 D.大禹 1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 出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刀耕火种 D.重农抑商 13.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 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中国 A.农产品的丰富 B.商业的繁荣 C.冶铁技术的成熟 D.纺织水平的高超 14.《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地区,“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布棉布质量的提高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D.洋布洋纱的冲击 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D.戊戌变法期间 16.服饰往往能展现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右边三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7.16 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 格革命”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成熟 18.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大国之迷,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的创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体制创新最突出的表现是 A.创立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积极开辟海外市场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9.二战后期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 A.军事体系 B.政治体系 C.贸易体系 D.货币体系 20.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2011 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 复苏,2013 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上述事例说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1.右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 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经济思想 22.主张“格物致知”的宋代理学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23.小明为了深入研究严复在维新变法过程中的贡献,他最应该选择的文献是 24.1925 年,孙中山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下列解 释错误的是 A.驱除鞑虏——民族主义 B.恢复中华——民主主义 C.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5.1915 年《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 并重。”此文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蔡元培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26.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属于建国后写成的是 A.《论持久战》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十大关系》
27.2013 年 12 月 2 日凌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几 千年来的“奔月梦”。下图中首次将中国人的“太空梦”变成现实的科技成就是 28.“在受审判时,只要认一下错,就可以避免死刑,但他自愿选择死!这样,他既服从了 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此处的“他”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伯里克利 29.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是多么高贵!” 这些对人性的赞美之词,出现在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30.“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 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该材料表明卢梭主 张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自由平等 D.制约平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注意事项: 1.第 II 卷各题的答案,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本部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 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 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 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政体?(2 分)请写出为该政体奠定法律基 ——人民版《历史》(必须第一册) 础的文献名称。(2 分) (2)回答材料二中所指的“三项大权”分属哪三个机构?(3 分)体现美国联邦宪法的 政治原则是什么? (2 分)它反映了哪位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2 分) 32.(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农业生产总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是古今中外历史上 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 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 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 年 7 月 23 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 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 年 5 月 31 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52—1956 年新中农业生产发展趋势。(2 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 1958 年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 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试行? (4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 分) 33.(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 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 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 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3 分)其中图一、图三的发 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2 分) (2)“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潜在的危 险正在显露出来”。请任选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弊。(5 分) 34.(10 分)探究题 材料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 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 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伟大进程。”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时的讲话 (1)举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 派进行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4 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请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典型事例。(4 分,任举两例)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请谈谈你的打算。(2 分) 2012 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B 11 C 21 C D 12 A 22 B C 13 D 23 B C 14 D 24 B B 15 B 25 D C 16 A 26 D C 17 B 27 B C 18 D 28 B B 19 D 29 B D 20 A 30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本部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10 分) (1)政体:君主立宪制(2 分); 文献:《权利法案》 (2 分)。 (2)机构: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最高法院(3 分); 原则:三权分立(2 分); 思想家:孟德斯鸠(2 分)。 32.(10 分) (1)趋势: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增长(2 分) (2)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分) (3)省份:安徽、四川(4 分) (4)建议:适时调整生产关系,注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改革开放,加大 投入,建设新农村。(2 分) 33.(10 分) (1)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 分) 时代:图一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三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 分)。 (2)蒸汽机的发明、运用,利——为工业、交通运输提供新动力,弊——导致环境大 气污染; 汽车的发明、运用,利——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人员等交流,弊——导致交通拥 堵、大气污染; 计算机及网络的发明、运用,利——促进地区间、人员间交流沟通更加便捷,弊—— 网络沉迷等。(5 分) 34.(10 分) (1)活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