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山东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山东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 24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 88 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 2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8 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中与。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A.细胞分裂延迟植物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 B 淋巴细胞形成效应 B(浆)细胞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3.右图中曲线 ba, 有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 运输 B.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a 和 b 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4.下列有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 ATP 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 pH 在 5.0 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 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②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 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7.蚕豆根失细胞有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 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9.15O 和 14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O2 和 18O2 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 和 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16O2 和 1.12L18O2 均含 0.1NA 个氧原子 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 11.下列说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B.Na2O、Na2O2 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 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 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 SO4 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 BaCl2 溶液和稀盐酸 15.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 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pH,金属阳离子 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Kap[Fe(OH)3]
M 和远地点 N 的高度分别为 439km 和 2384km,则 A.卫星在 M 点的势能大于 N 点的势能 B.卫星在 M 点的角速度大于 N 点的角速度 C.卫星在 M 点的加速度大于 N 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 N 点的速度大于 7.9km/s 19.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0:1,原线圈 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 图乙所示,P 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 50Hz 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31V C.P 为右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 D.P 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加 20.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 点场强大于 b 点场强 B.a 点电势高于 b 点电势 C.若将一试探电荷+q 由 a 点释放,它将沿电场 运动到 b 点 D.若在 d 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 由 a 移至 b 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21.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MN、PQ 为其边界,OO′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l 的正方形闭合加在路 abcd ,回路在纸 面内以恒定速度 0v 向右运动,叵运动到关于 OO′对称的位置时 A.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 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2 0Blv 22.如图所示,倾角  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D.回路中 ab 边与 cd 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  30 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 ,质量为 m ,粗细均匀,质 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下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 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 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mgl 1 4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 力所做功之和
第Ⅱ卷(必做 120 分+选做 32 分,共 152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16 道题,其中 23—30 题为必做部分,31—38 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 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 2 道物理题、1 道化学题和 1 道生物题作答。答题前, 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 2B 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23.(12 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必做部分]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 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 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 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 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 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 MN、PQ,并 测出间距 d 。开始时将木板置于 MN 处, 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 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 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 板运动到 PQ 处的时间t 。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td, 表示为 a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 a 与弹簧秤示数 F1 的关系。下列图象能 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 (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 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 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 完好,电源电动势为 E): 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 E, 则发生故障的是 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 (填“待测金属
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 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 关旋至 压 10V”或“直流电流 2.5mA”)再将 档(填“欧姆×100”“直流电 (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 a 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 dcb , , 接线柱。 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 、 。 24.(15 分)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 OA 与水平轨道 AB 相切,它们与另一水平轨道 CD 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 OA 的半径 R=0.45m,水平轨道 AB 长 s 1  ,OA 与 AB 均光 3 m 滑。一滑块从 O 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 A 点时,静止在 CD 上的小车在 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 F。当小车在 CD 上运动了 s F 2  6.1 28.3 N m 的 时 速度 v /4.2 sm ,此时滑块恰好落入小车中,已知小车质量 M 2.0 kg ,与 CD 间的 动摩擦因数 4.0 。(取 g  /10 s 2 )求 (1)恒力 F 的作用时间t 。 (2)AB 与 CD 的高度差 h 。 25.(18 分)如图所示,以两虚线为边界,中间存在平行纸面且与边界垂直的水平电场,宽 度为 d ,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质量为 m ,带电量 q ,重 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 1v 垂直边界射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后进入电场做匀 加速运动,然后第二次进入磁场中运动,此后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交替运动。已知粒子 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是第一次的二倍,第三次是第一次的三倍,以此类推。求 (1)粒子第一次经过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W1。 (2)粒子第 n 次经过电场时电场强度的大小 nE 。 (3)粒子第 n 次经过电场所用的时间 nt 。
(4)假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电场区域场强为零。请画出从粒子第一次射入磁场至第 三次离开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不要求标明坐标刻度值)。 26.(15 分)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 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 向传 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 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 →神经末梢释放→ 位变化→右手部肌内收缩。 若某运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 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 会 →后膜电 。 →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 兴奋,导 致 分泌乖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 导致了糖代 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谢异常。 27.(18 分)10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 回答问题:、 (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长翅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灰体长翅。用 F1 雄果蝇进行测交,测 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 200 只、黑体长翅 198 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 色体。用 A、a 和 B、b 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 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 。F1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 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和 。 (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 F1 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 染 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 X 或 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 D、d 和 E、e 表示,F1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F1 雌雄果蝇互交,F2 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 和 。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 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 果蝇偶然受到了 X 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 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 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 ② ③ ; ; ;
结果预测:I 如果 II 如果 III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则 X 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28.(14 分)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SO2+2H2O+I2===H2SO4+2HI 2HI I II III 2H2SO4====2SO2+O2+2H2O H2+I2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 III 易在常温下进行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O b.反应 I 中 SO2 氧化性比 HI 强 d.循环过程中产生 1molO2 的同时产生 1 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 1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HI(g), 发生反应 II,H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HI)= 该温度下,H2(g)+I2(g) 常数 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 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则 a.平衡常数 c.达到平衡的时间 。 2HI(g)的平衡 是原来的 2 倍。 。 b.HI 的平衡浓度 d.平衡时 H2 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 Zn 和稀硫酸制取 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c.Na2SO4 a.NaNO3 b.CuSO4 (4)以 H2 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移动(填“向左” ,产生 H2 的速率将增大。 d.NaHSO3 已知 2H2(g)+O2(g)====2H2O(l)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 22.8kJ 电能时,生成 1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离为 △H=-572kJ·mol-1 29.(12 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 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糟液中加入 下列试剂中的 a.NH3 ②以铝材为阳极,在 H2SO4 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 NaHCO3 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 c.NaOH d.HNO3 b.CO2 。 淀的原因是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