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甘肃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甘肃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 1、《时报》∶《时报》是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904 年 6 月 12 日创刊于上 海,康门弟子狄楚青主持该报达 17 年之久,《时报》报名取义于《礼记》"君子而时中"一 语,该报主张"执中公允",实则贯彻保皇党人的主张,狄楚青主张"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 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该报在编辑采访写作等方面都出做过许多重要的改革。如 将"时评"移植于日报,首创报纸周刊,采用不同字号排版,版面划分及两面印刷等。《时报》 适应当时读者的文化水准,节省了时间,新闻多且准,它还说出许多当时人们想说而不敢说 地话,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好评。 2、"韬奋精神"∶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 7 个报刊,他既担任主编,又是主 要作者,还要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 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 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韬奋精神",其中几个主要方面有∶ 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第二,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和特色。 第四,文风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 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 3、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代表和体现政党利益的基本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指一定 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党性原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而 且是整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一个根本性原则,一个光荣的传统。党性原则的具体 表现是∶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马克思想主义做为新闻工 L 作的指 针;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地自觉行动;在组织上, 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的纪律。
4、"拒检运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全国新闻舆论界的钳制和摧残,激起了民主进 步报刊和爱国的新闻工作者的极大愤慨,一场同国民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器针锋相对的斗 争展开了。 1945 年 8 月 7 日,国讯书店未经送检,直接出版了黄炎培的著作《延安归来》拉开了国统 区人民拒检运动的序幕,十天后,《宪政》等 16 家期刊发表声明拒检,8 月 27 日,重庆 33 家杂志社联合发表声明不再送检,国统区拒检运动全面展开了,9 月 1 日,重庆《新华日报》 发表时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表达了报界广大群众的心声,新闻出版界纷纷响应。9 月 22 日,在全国新闻出版界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宣布自 10 月 1 日废除新闻检查制度,拒检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但新闻出版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并未终止。 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其具体 因素包括∶(1)时间性 (2)空间性(3)重要性 (4)独特性 (5)戏剧性 (6)斗争性 (7)离奇性 (8)性的因素 (9)情趣 (10)猎奇等等。新闻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的产物,是大众化报纸的产物,是新闻商品化的产物,是大众化报纸竞争的产物,是新闻 学研究的产物。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是以商业化报刊时期创造的以新闻吸引力和可读性为标 准的新闻价值学说。由于这一理论建立在受众心理感应的基础上,远离人们认识世界,把握 自己命运的理性运动,加之理论本身缺乏强有力的逻辑支撑,逐渐为新的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所取代,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是以哲学,社会学理论为引导,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的价值学说, 力图建立新闻价值的主客观系统。 6、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白由在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1951 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了衡量"新闻自由"的四项具体 标准∶第一,采访自由;第二,传递与报道自由; 第三,出版发行自由;第四,批评自由。 新闻自由是在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提出的,理论基础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从古典新闻自由 过渡到近代新闻自由,直至发展到本世纪的现代新闻自由,扩大了新闻活动的权利范围。古 典新闻自由主要指报刊、书籍发行者的自由,是从出版物的著作和编辑者言论来考虑报道权 问题,近代新闻自由表现为报刊要求公开报道政治问题和政府事务,现代新闻自由则是要求 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 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新闻自由都有其相对性和具体性,都要受到具体的社会控制。 二、简答(13'×4=52') 1、真理标准讨论及其重要意义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不仅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而且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新闻事业重新回到党和人民的手里,在引导全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实现 伟大历史性转折的过程中,新闻事业作为党的思想武器和社会 download.kaoyan.com 第三、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不停地变革是近年来新闻媒介的一个特点,报纸 的版式,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不断变化,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归根到底在于新闻媒介 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追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变革。 (1)我国受众群体呈现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无论是受众群体自身还是相关的信息需求 都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有 第一、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 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今天的中国受众,求知欲更强,敏感度更高,眼界更开阔,这给新闻 媒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政策, 企业,家庭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信息需求,新闻媒介在此方面大有可为。 第三、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媒介要及 时,充分地满足多元群体的多样化追求,自身也必须实行方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受众多 元化信息需求。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又是流动和善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及时追踪了解它们的 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也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 求生存,图发展, 2、联系近年新闻实践,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和舆论一体相连,密不可分的。它所发映的不是个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而是一 定社会群体对社会现实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见。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 的方式反映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 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做出的强有力的回应,因而在实施对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 影响力和权威性。一般来说,舆论监督主要具备下列几种功能∶ 第一、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舆论监督的社会监视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晴雨表"和"候风仪"的监测作用。 在社会变迁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以公众的反映、议论、评价和呼吁为表现方式的舆论 监督,总是能够率先感悟并紧紧抓住时代与社会在这个时期呈现出的一切问题。舆论监督表 现出的高度敏感和意见表达的及时足以引起社会的警觉和注意,是其他任何社会机制难以比
拟的。 第二、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 合。第三、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从社会控制类型看,这是一种积极性控制,主要以舆 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 第四、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在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上, 舆论监督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也是最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力,这种权力在进行权力制约 和权力抗衡的时候,能够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由于它是以表达舆论的形式出现,其监督的领 域之广,反应之迅速,参与公众之多,影响效果之大,都是其他社会制衡功能难以相比的。 第五、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与其他社会监督形式相比,舆论监督表现山自 己突出的特点;第一,舆论监督总是积极主动地介入监督领域。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事件首 先以舆论监督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舆论监督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总是严密监督目标与对象 行为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的信息,描述新的进展。第三,舆论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 平衡手段。 联系近年米我国的新闻舆论实际,新闻监督的主要功能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对政治、 经济机制的改革和运行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嘉禾拆迁事件"、"孙志刚"案、"奥运场馆" 争论,都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发展监视,整合社会结构,协调不同意见,制衡权力, 伸张正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3、传媒组织把关的作用及其实质 (1)"把关"与"把关人"是传播学的重要范畴。"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传播为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于 1947 年发表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 文中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把关人"又译作"守门人"。卢因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 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实际上, 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加工过程就是把关。 (2)在卢因研究基础上,美国学者把这个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 过程的"把关"模式。他指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 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关口", 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后来不少学者指出新闻选 择过程中的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是把关人、编辑是把关人、编 审和总编是把关人;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把关虽然与记者、编辑个人的价值 判断密切相关,但这些判断只有在与组织的报道方针不相冲突的前提下才能发生实质的影
响。 (3)人类生活中所产生信息的无限性同传播媒介传输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信息 数量的无限和受众承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需要传媒组织以把关的形式加以协调;各种形式 的信息鱼龙混杂,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或错误使用信息及不同国家和政治集团对传播的要求和 限制等方面都需要传媒组织以把关的形式加以协调。换句话说,信息的差异性、传播目的的 差异性和受众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传媒组织的把关作用。这种把关作用的实现形式一般是 通过抑制和疏导两种方式。其把关的标准既有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标准,又有新闻制作中的 业务标准和新闻传播中的市场标准。 (4)传播组织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这种活动必然受所在制度环境的 制约和影响,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 及个人因素影响。大众传媒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大 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 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 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 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 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 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 体现,这即是"把关"的实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