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 1~4 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
嵇绍玉
①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
,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
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
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发仰慕之思。
②书法特别垂青于魏晋,魏晋书家才情早熟,素养宽博,韵致别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我们从书家行为
与心路历程便可知晓“魏晋风韵”产生的本质和动因。魏晋时期书家大多放浪
形骸,举止超脱,不滞于物,不拘于事。这种外界表现缘于他们充沛的内在感情。他们情感丰富, 易于
动情,对事对物一往情深,执著而痴迷。而这种情感体认与把握,又缘于他们对生命意识
的高度敏感。一方面,他们哀叹生命之仓促短暂。王献之《桃叶歌》中的“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对人生短促一唱三叹深感于怀,人生如梦、所欣皆为陈迹的悲凉始终萦绕胸际。另一方面, 他们感受到
生命反复无常。那个时代,谁都可能瞬间抓住偶然的机遇而登朝入室,谁都可能因 不测之际而面临灭顶
之灾,世事动荡成为人们存活的强大而酷烈的异己力量。《三国志•钟繇传》中记载:“人当道情,爱我
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正是社会炎凉极好的写照。再一方面, 他们欷歔生命之虚空无依。谢
安在《与支遁书》中说:“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生命随波逐流、风雨飘摇,使得趁时纵欲、及时行乐心态甚嚣尘上。为此,他们反复叩问生命真谛与意
义,在心灵深处自觉地认识到,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以自己的风度、智慧和思想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用宽广旷达的胸怀深情拥抱这个世间。
③这种自觉的“生命之思”,直接导致“魏晋风韵”的形成和发展。而与之相比较,后世书家再也没有这
种自觉自醒的机缘,失去了原生态感悟的底蕴,有的仅是享受智慧之果的福报,以此唤醒自己的审美意
识,“睡他人之榻,被他人唤醒”,正是后期书家无法超越“魏晋风韵”的本质原因。
④从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家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⑤功利目的和生活体验使智永成为“魏晋风韵”的谢幕者。作为“二王”后裔的隋朝书家智永书艺过人,
但他书写目的十分功利,生活方式也十分怪异,躲进楼阁临摹 40 年,只望复兴祖上宏业,留芳百代。强
烈的功利心和生活际遇使他无关严冬酷暑,无关春青秋黄,既不闻外界自然风风雨雨,也不见寺内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样的举止本身就与“魏晋风韵”难以合辙,使之书法相较王羲之笔法的秀润与圆劲还差一些
火候,清健流便稍显不足,欲传承祖上风韵只能徒生望洋之嗟,仅成为这一脉最后一位杰出的传承人。
⑥个性追求和创新理解,使米芾成为“魏晋风韵”信奉者。北宋的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 信仰“魏
晋风韵”,心慕手追“二王”书迹,《宣和书谱》中记载:“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
《宋史•文苑传》中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虽然他一生临池不辍, 但刻意角
逐个人笔法,求其特殊而又设法求变,最突出的是他笔法圆转、竖钩呈现陡起与“蟹爪”
,使书作外形过分竦削。他有“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中和”思想的体验,但又自称书写
过程为“刷字”,讲究痛快淋漓,欹纵变幻。这种人为的色彩和“魏晋风韵”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⑦内在情性和自我意念使苏轼成为“魏晋风韵”突出者。与智永、米芾不同,苏轼有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
见解与思考,这正是其《黄州寒食帖》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重要原因。他理解王羲之的“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价值创造之中,所以有骇世之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他的“生命之思”主要表现在人生不必对流逝的生命作无谓哀叹,不能把生命绝对化,而应多
维度去加以体验,顺则“兼治天下”,逆则“独善其身”。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对王羲之的继承与发
展,而且继承大于发展,失却“首创”与“自觉”意义。他将情性和自我意念举得过高,提出“我书意造
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书学思想,过分注重书家主观情感作用,格外追求
创作心态自由。情感浓郁甚于王羲之,有其优也有其劣,尽管如此,还是可以认为,在书法的千年历史长
河中,苏轼是最接近且具有“魏晋风韵”的卓越书家。
⑧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孟頫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元代的赵孟頫直追“魏晋风韵”, 耽于“二
王”时间最久,潜心研习“二王”功夫最足,明代的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说:“上下五百年,纵横
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他对书法的最大功绩便是复兴“魏晋风韵”,影响之大在元、明、
清三朝中无出其右。但时殊境迁,世人面对现实已无生命叹喟。而且在艺术形态上,审美也在发生着变
化,彼时总体上艺术审美风格日趋内敛,气度日趋狭小,特别是艺术上“ 逸笔”成熟,使得时代审美更
加精致、典雅、秀媚、甜熟。同时,在传承动机上也值得深究,也许赵孟頫追溯魏晋,有着恢复传统的民
族意识,但更多地为超脱现实环境之需。所以后世书家批评他“媚”“熟”,如明代董其昌说:“赵书因
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并非尖酸刻薄。这就是赵孟頫对“魏晋风韵”只能步其后尘,而不会为其
增色的原因。
(选自 2019 年 12 月 2 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3.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请简要作答。(3 分)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魏晋书家大多洒脱超然,书风追求自由随性,书作崇尚韵味、清逸流美。
“二王”是魏晋书坛杰出代表,后世书家因种种局限难以超越他们。 C.苏轼认为,只要融入主观
D.选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紧凑,逻辑严
4.
A.
B.
情感,恪守严谨法度,就能写出佳作。
密,说服力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5~9 题。
纪念傅雷
施蛰存
①1966 年 9 月 3 日,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 20 周年纪念。这二
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
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
不出,于是拖延到今天。
②现在,我书架上有十五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敏寄赠的; 还有两本
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的亲笔题字。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
照片,是 1979 年 4 月 16 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
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
③1939 年,我在昆明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
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
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
④1943 年,我从福建回沪省亲,在上海住了五个月,曾和周煦良一同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去
看过傅雷,知道他息影孤岛,专心于翻译罗曼•罗兰。这一次认识了朱梅馥。也看见客堂里有一架钢琴,
他的儿子傅聪坐在高凳上练琴。
⑤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
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五十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
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
个字。
⑥可是,我不敢同他谈翻译技术,因为我们两人的翻译方法不很相同。一则因为他译的是法文著作,从原
文译,我译的都是英文转译本,使用的译法根本不同。二则我主张翻译只要达意,我从英文本译,只能做
到达英译本的意。英译本对原文本负责,我对英译本负责。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他屡次
举过一个例。他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场有一句“静得连一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但纪德的法
文译本,这一句却是“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他说“这不是译错,这是达意,这也就是传神”。
我说依照你的观念,中文译本就应该译作“鸦雀无声”。他说“对”。我说不行,因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
国话中不用猫或鸦雀来形容静。
⑦傅雷有一本《国语大辞典》,书中有许多北方的成语。傅雷译到法文成语或俗话的时候,
常常向这本辞典中去找合适的中国成语俗话。有时我去看他,他也会举出一句法文成语,问我有没有相当
的中国成语。他这个办法,我不以为然。我主张照原文原意译,宁可加个注,说明这个成语的意义相当于
中国的某一句成语。当然,他也不以为然。
⑧1958 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
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
⑨1961 年,大家都蒙恩摘除了“帽子”,可以有较多的行动自由,于是我又常去看他。他还在译书,而
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中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
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意见。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
“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⑩1966 年八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 就在一
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
家。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12 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
○
11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
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
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
是傅雷的感应。
○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
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
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
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
14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
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选自《施蛰存散文》,有删改)
13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孔子说:“好刚不
5.
傅雷别号“怒庵”,文中三次写其“怒”,请分别概括“三怒”的主要内容。(3 分)
请赏析第⑩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 分)
6.
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
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
7.
8.
9.
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结合选文和你读过的《傅雷家书》,简要说说傅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质朴无华 B.生动形象 C.言简意丰 D.饱含深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25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0~11 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
11. 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2 分)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3 分)
说
。(李煜《虞美人》)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1)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师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④焉, 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
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B.
C.
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
D.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作《师说》以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分 ) A.是故圣益
)(3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5. 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
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欧阳修《醉翁亭记》)
”。(陆游《游山西村》)
”,疫情期间,老师们以最大的诚意,最艰苦的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6. 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
(2) 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请相信“
(3) “
歌。(李商隐《无题》)
(4)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8 分)
,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我们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刘禹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21 题。(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奋进二十年 品质新随州
张琴 张清 刘诗诗 陈云 包东流 冯家园
2020 年,地级随州市迎来了( ① )的二十岁。建市 20 周年是随州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 lǐ
chéng bēi 。二十年来,随州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品质随州,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建市以来,从夯基固本的“兴工富市”战略,到特色引领、加快发展的“四个随州”“工业兴市”
“圣地车都”战略,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品质随州”战略,随州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抢
抓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2019 年全市 GDP 总量过千亿元,四大产业
基地引领特色发展;城乡面貌( ② ),正向“双百”大城市迈进;人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城崛起,从“一河两岸”到“生态绿城”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老城区“单核”驱动,到“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全面
发展,随州城市发展变化翻天覆地,“鄂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一河两岸”拉开城市框架。湖水
之上,府河大桥、编钟大桥、青年路大桥等十桥飞架,是 20 年来随州城市建设发展最好的( ③ )。
“生态绿城”厚植民生福祉,如今的“一河两岸”,集合经济商贸、综合交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生
态景观等多重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随州商务集聚的经济带、传承历史的文化轴、通行畅达的交通线、生态
现代的景观廊和亲水宜居的生活区。
特色发展,“四大基地”铸造产业新城
特色是城市的品牌。2006 年,随州提出“以特取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特
色工业,打造“特色随州”;2012 年,“圣地车都”战略确立;2019 年初,提出建设品质随州,打造
“三城四基地”,依托现有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
市大力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20 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特色产业搭上发展“快车”。 一台台
改装车载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向专汽千亿元重点特色产业迈进;一朵朵香菇种出“中国香菇之
乡”,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重点产业集群;一台台风机走进地铁市场,拥抱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一套青
铜乐器敲响“中国编钟之乡”,成为响彻中外的文化经典。
擦亮名片,叫响文旅名城
随州,人文历史厚重,山川景色秀美,旅游资源 dé tiān dú hòu。
建市 20 年来,随州立足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铸品牌,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
深度融合,将旅游产业的市场优势与文化产业的内涵优势紧密结合,抢抓机遇发展文旅产业。
20 年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随州文化积淀已蝶变成文旅名城的厚实内涵,文旅产业也跨越
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单独的旅游景点也抱团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 年来,特色产业,让农业更有奔头;美丽乡
村,让农村更有看头;良性善治,让乡风更加文明。20 年来,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④
)田野生机勃勃,果蔬大棚孕育希望,农家小院欢声笑语,美丽村庄游人如织……一幅美丽乡村新
画卷徐徐展现。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高速时代,拉近大城市经济圈
高速时代,随州被纳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融入大武汉,对接北上广深,“朋友圈”越来越大。随州加速
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加快“一芯两带三区”区域融合发展的步伐。20 年来,充满活力的
随州 ,
,
可及已近在指间。
(摘编自《随州日报》)
。网络通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应用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曾经的遥不
17.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4 分)
(1)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随州城市发展变化翻天覆地,“鄂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3) 建市 20 周年是随州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 lǐ chéng bēi。
(4) 随州,人文历史厚重,山川景色秀美,旅游资源 dé tiān dú hòu。
18.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中“(
)”里,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3 分)
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
A.①风华正茂 ②日新月异 ③见证 ④广袤
B.①风华正茂 ②改头换面 ③见证 ④广博
C.①风华绝代 ②改头换面 ③证明 ④广博
D.①风华绝代 ②日新月异 ③证明 ④广袤
19. 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B.
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C.
乡村振兴方针,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D.
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的原因。
20. 在材料中“ ”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争做信息技术发展的弄潮儿
②秉持创新发展理念
③抢占互联网经济的风口
A.①③②
B.③②①
21.根据提示,补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家乡随州的赞美之情。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生动表达,不少于 80 字。(5 分) 我的家乡在随州,
C.③①②
D.②③①
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
当前,我市之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因为大力推进乡
22.根据要求作文。
四、写作(50 分)
在你的成长中,总有那样一件事让你终生难忘,总有那么一段经历让你刻骨铭心……
请以“从那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书写清晰;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
少于 700 字。
随州市 2020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1 分)
1.(2 分)“魏晋风韵”难以超越。
2.(3 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明代王世贞的话(名人名言)论证了“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
孟頫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元代赵孟頫直追‘魏晋风韵’,研习时间最长,功夫最足”)的观
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3 分)后期书家只注重审美,没有像魏晋书家一样自觉地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证明自身的
存在与价值。(紧扣“没有自觉地‘生命之思’”概括作答,意近即可,3 分;直接摘抄原文,2 分)
4.(3 分)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5.(3 分)第一怒: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一怒回上海。
第二怒:在上海,和作者因对黄宾虹晚年画作意见不同而发怒。
第三怒:文革期间,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一怒,1 分;意近即可)
6.(3 分)“踱”,慢步行走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1 分),形象地写出了“我”既关心
(担心)傅雷又因其性格刚直不敢靠近的矛盾心理(2 分)。(意近即可)
7.(3 分)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对傅雷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2 分),他希望傅雷刚直不
屈,坚持真理的品德能在知识分子间传承(1 分)。(意近即可)
8.(4 分)傅雷是一个性情刚直(性格刚劲、刚直不屈)、教子严格、治学严谨、舐犊情深、坚持真理、
工作专注、德艺双馨、人格高贵、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写出其中四方面, 每方面 1 分;语句完整,
意近即可)
9.(3 分)B
二、古代诗文阅读(25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5 分)
10.(3 分)D
11.(2 分)(1)一上高城万里愁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12.(2 分)B
13.(3 分)A
14.(4 分)(1)(2 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明白)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知”“孰”
翻译正确各 0.5 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 分)
(2)(2 分)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德行有才能。(“是故”
“贤”“于”翻译正确,各 0.5 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0.5 分)
15.(3 分)
示例一:我认同这种观点(1 分),因为互联网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改变了教学方式。学
生一“键”在手,学海任游; 足不出户,“名师”任求。学习更便捷、高效。所以教师“传道受业解
惑”的作用不再重要(2 分)。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种观点(1 分),因为即使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校依然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
仍然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依然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网络学习的引导者
(2 分)。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6.(8 分)(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18 分)
zài (2)cuǐ càn (3)里程碑(4)得天独厚(1 小题 1 分,有注音错误
17.(4 分)(1)chéng
或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8.(3 分)A
19.(3 分)B
20.(3 分)D
21.(5 分)示例一:我的家乡在随州,她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是一座风景秀丽、物产
丰富、民风纯朴的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在这里诞生,曾侯乙编钟在这里出土,千年银杏在这里静守。
如今,我的家乡又搭上特色发展的快车,正驶向新征程。
示例二:我的家乡在随州,她是一座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享有“鄂北明珠”之称的年轻城市。大洪
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尚市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千年银杏谷“满城尽带黄金甲”……我
骄傲,我是随州人,我深深爱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修辞两种,运用恰当,2 分;语言生动,符合题意,2 分;字数不少于 80 字,1 分)
四、写作(50 分)
22.写作(50 分)
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 45-50 分
标准: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新颖有创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有文采,不说空话、套话,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700 字以上。
二类卷 38-44 分
标准: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
验,结构完整,语言准确,不说空话、套话,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600 字以上。
三类卷 30-37 分
标准: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 能表达出自己的
感受,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准确,基本不说空话、套话,书写比较规 范,标点错误较少,500 字左
右。
四类卷 20-29 分
标准: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中心模糊,内容不充实,空话、套话较多, 书写不够规范,
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较大。
五类卷 19 分以下
标准:不符合题意,不符合文体要求,无中心,内容混乱,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 标点错误多,字
数相差大。
说明:1、错别字每 3 字扣 1 分(重现者不计),扣完 3 分为止;
2、作文中若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