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工程伦理.docx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大数据工程风险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 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 据指不用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关于大数据的特 点,一种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的说法是由 IBM 公司提出的 4 个“V”:即数量大 (volume)、类别多(variety)、增长速度快(velocity)和真实可信(veracity)。 面对 4 个“V”,寻找合适的计算架构和算法,从而创造真正的价值(value),这 最后一个“V”才是大数据时代众多商业和政府治理创新关注焦点所在。在迈尔- 舍恩伯格看来,大数据与以往数据应用不同之处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可以获得 全体数据而非采样数据,这既决定了大数据算法原理与样本分析方法明显不同, 也体现其复杂度迥异;第二,允许获取的数据呈现湿乱,复杂状态而不再强求干 净、精确,即大方向的正确比微观精准更重要;第三,聚焦发现和分析事物的相 关性而非因果性.避免在因果性上劳而无获、止步不前。 然而.上述看法都没有突出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性因素。近年来,互联网,尤 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让各类数据形成非线性的复杂网路,借由社交网 络构成人和人的便利连接.这些易复制、易流传、易分享、易公开的数据,十分 容易准确定位到设备、到 IP 地址、到用户账号、到人,从而可以从多源、海量、 关联的数据中提取、刻画出人的情感、需求、欲望和活动。例如,在大数据时代, 当客人用手机拨通快餐店订餐电话,客服可能立刻根据来电号码提取出会员卡 号、住址、口味爱好,甚至通过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得到该顾客的健康记录、借书 情况、金融记录、地理位置.....进而对客人的配餐选择、信用情况、是否需要 外送服务等作出可靠的判断。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感知网络里,无所不知 的云端计算和存储、须臾不可分离的智能终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充斥着你的生 活,交织在你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试想,当你在订餐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想 好今天究竟吃什么,但各大订餐平台的大数据系统中已经保留有你曾经的订餐习
惯、口味偏好,在推荐栏中会根据你的习惯来给出相应的推荐餐品,这就使得你 下意识(或者说懒)的选取这份餐食,其实不仅是饮食,在选购其他产品的过程 中,都是如此。 当然,大数据时代之所以引起轰动,既是因为技术进步而使众多大数据创新 成为现实,更是因为它与“人”的紧紧关联! 概括而言,大数据时代,作为技术应用提供方的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创新企 业、政府部门,与做为使用方的普通用户、社会团体,共同面对以下四方面新的、 更为集中的伦理挑战。 (1)身份困境:数字身份与社会身份可以分离还是必须关联? (2)隐私边界:“相比遭遇恐怖袭击、破产和财产被盗,美国人更担心网络在 不经意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中,怎样理解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法律该如何提 供保护? (3)数据权利:大数据是资产吗?在个人、企业政府、公众之间,关于大数据 的拥有权、采集权、使用权、处理权、交易权、分红权等权利成立吗?可以定价 么?符合伦理吗? (4)数据治理:政府主导的公众数据是否应当无条件开放共享?基于大数据的 公共理创新如何才能避免歧视、不当得利或威胁个人自由? 本文主要想讲一讲我对数字身份困境的看法。 首先,每个人都有身份,这是用来界定一个人是谁或是什么,具有可识别性. 独特性、唯一性。各国政府进行公共治理,首先要进行人口调查、个体身份确认。 在中国,通过身份证号可以唯一确定一个人:在美国则以社会安全号唯一确定到 人。 然而,身份证可能丢失、可能被伪造,且除了警察和车站、机场、银行等特 定业务人员,普通人无权随意查验他人身份证件。因此,在现实交往中,人们往 往通过长相、口音、姿势等生物特征,询问姓名、籍贯、经历,考察其社会关系(同 伴、家庭和朋友),借助共同的记忆.故事等来判定人的身份;医生和专业人士还 可能采用指纹、虹膜、基因比对等方式鉴定人的物理身份。 人还具有社会身份和相应责任。孩子、父母、祖父祖....父慈子孝、尊老爱
幼、夫妻和睦,各有家庭人伦责任。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军人、商人、科 学家、工程师、律师、公务员...既指代职业,也宣示该职业的社会责任,如军人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医生救死扶伤、尊重生命;工程 师创造安全、可靠、可用性强的工程项目造福社会,同时维护环境、永续发展; 作为法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公平 正义。 由于生活场景多样、生活环境可变,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不时发生变化:家中是 父亲,单位是法官,旅行时是游客,开车时是司机...但是,无论社会身份或角色 如何变化,遵纪守法是公民的行为底线,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为正当、合乎 道德是做人准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凝练 出符合国情的社会风尚,也是指引当代中国人道德风气和行为规范的基本依据。 其次,相对于社会身份,在网络时代,每个人还有其对应的多个数字身份。 简单地说,数字身份就是公众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创建的属于自己的个人账户,每 个人有自己的账号秘密及 ID。 数字身份有相应的特点: 1. 多样性。在合法字符范围内,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多个网络账号。 2. 可变性。每个账号的 ID、密码、绑定的电话等可以变更。 3. 允许匿名和假名。在网络上人人可以叫科比、蔡徐坤,并没有特定的要 求。 问题也随之而来:(仅说两点) 其一,公众的个人账户,无论是用于社交的微信,还是用于发表言论的微博、 虎扑等,总有人发表不正当的言论,俗称“键盘侠”,但真的挖掘出背后的社会 身份你才发现,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工人,甚至于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 过的不如意,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和存在感。 其二,在流量为王、用户黏度至高无上的大数据经济时代,数字身份具有重 要的商业价值。从技术上看,数字身份存在易被盗用和易被追溯两个主要问题, 进而影响人与人的社会相处、伦理判断。数字身份被盗用,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甚至生命灾难。尽管防范措施不断进步,盗用事件在现实中却层出不穷。提供铁 路购票服务的 12306 网站深受被盗用之困。 解决方法及分析: 针对与不当的网络言论,很多人提出实名制伦理考察的观点。我认为,这对 于个人用户来说,将使我们在网络环境中发言更加谨慎,更加合乎法律、道德, 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但是,相对应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受到限制,个 人数据泄露之后,其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接受不当个 性化推送服务的频次也会增加。因此,这种解决方式不算一个高效的方法,在当 今时代,网络的发展速度远大于法律法规完善健全的速度,个人认为,今后提高 公民整体素质,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才是重中之重。 针对于盗号事件,这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个人隐私。从前,当他人窃取到你 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时,就会出现财产受损,当家庭住址、手机号等信息被 窃取后,不外乎就是骚扰电话,推销产品,诈骗信息。中国人口基数大,大量的 信息被窃取后,总有个别人贪图小便宜或一时不查,导致财产损失严重,甚至危 害生命。现如今的预防措施愈发高级和多样,从最初的账号密码,到将军令、设 置问答、绑定手机短信验证、再到指纹、虹膜技术。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 法分子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窃取我们的信息,我认为,我们在今后还应 当注意信息的保密性,不随便泄露给他人,提高自我警惕意识。 大数据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你搜索别人资料信息的同时,网络爬虫 也将你的信息记录储。我们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警惕,在大数据时代善用网 络,为改善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