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下半年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8 下半年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 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提出“白板说”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2. 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 信息革命出现 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 学校物质文化 B、 学校组织文化 C、 学校环境文化 D、 学校精神文化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一般有三个层次的活动,其第二个层次的活动是指( ) A、 心理活动 B、 社会活动 C、 生理活动
D、 实践活动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 提高社会生产力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D、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6.在不同阶段,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是指身心发展具有 (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矛盾性 D、 不平衡性 7.中国最早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教育学的学者是 ( ) A、 徐特立 B、 李大钊 C、 陶行知 D、 杨贤江 8.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 A、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 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9.将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是我国古代 ( )
A、 官学的特点 B、 私学的特点 C、 书院的特点 D、 科举制度的特点 10.我国对在校学生的应尽义务作了法律规定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依据是( ) A、 课程设置要求 B、 课程管理层次 C、 课程任务 D、 课程内容 12.课程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 A、 泰勒 B、 斯克里文 C、 斯塔弗尔比姆 D、 加德纳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14.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 ( ) A、 直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5.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是指( ) A、 课的结构 B、 课的部分 C、 课的设计 D、 课的程序 1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 能力分组制 17.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 A、 社会学习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认知模式
D、 体谅模式 18.衡量一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应当是 (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9.班级授课制开始广泛兴起是在 ( ) A、 16 世纪西欧古典中学时期 B、 17 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时期 C、 19 世纪的国民学校时期 D、 20 世纪的现代学校时期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 ( )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 静态评价和报考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都属于_________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的代表人物。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综合性、_________性、灵活性、性、指向性。 3.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 成人是_________期生理发展的特点。 4.学校精神文化几种基本成分可以分解为认知成分、成分、价值成分、_________成分。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课和_________课。
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 7.学校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生理适宜性原则。 8.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_________。 9.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学媒体的使用受制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 _________的选择。 1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_________环节。 11.选择德育内容:一是依据德育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 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2.体谅模式把道德___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_________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 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_________,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 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教育对科技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推动作用? 2.课程评价包括哪几个步骤?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层次。 5.何谓巩固性原则,贯彻该原则应遵循哪些要求? 6.J•M 索里和 C、•W 特尔福德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提出了哪几方面的建议? 四、论述题(10 分)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请联系实际予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A 2.A 3. D 4. A 5.B 6.A 7.D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分) 1.人 2.可操作 层次 3.少年 4.情感 理想 5.单一 综合 6.课文 7.整体性 迁移性 8.教学目的 基本准则 9.教学方法 10.中心 11.目标 身心发展 12.情感 13.班主任 目标体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1)教育能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确定评价对象。 (2)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3)运用评价工具广泛地收集课程系统的信息。 (4)处理评价资料。 (5)作出评价结论。 3.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4.(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校各门课程的目标。 (4)教师的教学目标。 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 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基本要求: (1)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好各种复习,克服遗忘。 (3)加强平时以巩固教学为目的的教学训练,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1)保持儿童的好奇心; (2)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 (3)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也鼓励幻想; (4)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5)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6)鼓励个人的首创性; (7)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四、论述题(10 分) (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2)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4)交往意味着对话、平等参与、合作与建构,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 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5)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共同发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