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泰安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资料共3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泰安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 1. 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 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 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B.鲸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因此,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体现生物能进行呼 吸,正确。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体现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正确。 故选 C。 2. 图示“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 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d→c→b→a 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 160 倍 C. 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 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 c 所滴液体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2)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①]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②]细准焦螺旋 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详解】A.制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制作该 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 滴清水→d 取材→b 将表皮展平→a 盖盖玻片,A 错误。 B.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故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10=160 倍,B 正确。 C.甲物像到乙物像,细胞体积变大,放大倍数变大,若视野模糊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 物像更加清晰,镜筒升降幅度较小,C 错误。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滴的是生理盐水,而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 c 滴的是 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D 错误。 故选 B。 3.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中的②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B.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和结 构④密不可分 C. 结构⑤内的物质是细胞质 D. 结构⑥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②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和支 持的是①细胞壁,A 错误。 B.④细胞核中的 DNA 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 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物 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B 正确。 C.⑤是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含各种味道的物质等,C 错 误。
D.结构⑥是细胞质,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但叶绿体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 胞的细胞质中,D 错误。 故选 B。 4. 下列关于一株大豆和一条鲫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 大豆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C. 鲫鱼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D. 大豆的种子、鲫鱼的鳃都属于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豆属于被子植物;鲫鱼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大豆和鲫鱼有属于有性生殖,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A 正确。 B.大豆是被子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 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B 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动物体,C 正确。 D.大豆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鲫鱼的鳃也属于器官,D 错误。 故选 D。 5. 如图表示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B. 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比原细胞减少一半 C. ③过程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①②③生理活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 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 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据图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详解】A.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会变小,营养物质供应会不足,所以,①
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 正确。 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 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 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B 错误。 C.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③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 细胞群叫组织,C 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和③细胞分化的共同结果, D 正确。 故选 B。 6. 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 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在这些器官中有输导组织 D. 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果实俗称“白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 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 织,错误。 B.墙藓属于苔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 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 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 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 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正确。 D.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在两亿七千万年前,银杏就已经出现了,再后来绝大部分的银杏也 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有“活化石”和植物中的“熊猫” 之称。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 树的种子,错误。 故选 C。 7. 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 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 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在本实验中,遮光区域和未遮光区域构成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光。因此,本实 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 正确。 B.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暗处理,②叶片遮光处理,④叶片酒精脱色,①碘液染色, ⑤观察实验现象,B 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 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 烧杯中的酒精里,C 正确。 D.⑤叶片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而叶片遮光部分缺少光照 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⑤的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 正确。 故选 B。 8.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动的。这主要是 靠植物的哪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 A. 蒸腾作用 B. 吸收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呼吸作 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 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 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 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
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 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 雨量增多。 【详解】A.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 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动的,正确。 B.植物主要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 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错误。 D.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错误。 故选 A。 9. 城市绿地的草坪边缘往往设置有一些提示语标牌,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 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小草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 B. 小草缺少水份,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草根的呼吸 D. 叶片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 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空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故选 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一般题,属于理解层次。 10.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B.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构成化石的生 物越高等 C.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 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 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详解】A.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故原始大气 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 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构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B 错 误。 C.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 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 正确。 D.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 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 错误。 故选 C。 11. 人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如图中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详解】A.当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叫做受精,即受精的部位是①输卵管,A 符合题意。 B.②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B 不符合题意。 C.③是子宫,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产所,C 不符合题意。 D.④是阴道,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 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D. 该实验可得出结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 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唾液,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A 正确 B.用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唯一的不同的量是有无唾液,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 化作用,B 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 加碘液后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 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 错误。 D.该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 37℃是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D 错误。 故选 B。 13. 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 A 有关 B. 侏儒症与缺乏维生素 B1 有关 C. 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 C 有关 D. 佝偻病与缺乏维生素 D 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 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详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 A 会患夜盲症、皮肤干燥等,A 不符合题意。 B.人体缺乏维生素 B1 会患脚气病,神经炎,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的,B 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坏血病,牙龈出血等,C 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乏维生素 D 会佝偻病、骨质疏松症,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