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A 卷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31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
(3)它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 qī(
(4)这是 ruì(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了职业之神圣。
)粉所诓骗。
A.漠不关心
B.再接再励
C.声名狼藉
D.目中无人
焕然一新
按部就班
呕心沥血
一诺千金
束手无策
别出心裁
异想天开
手不释卷
3.修改下列的病句。 (2 分)
(2 分)
无孔不入
契而不舍
荼毒生灵
骇人听闻
(1)规规矩矩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
(2)下面这段文章的横线上,应当填写的正确内容是什么?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位领导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是投桃报李....。
B.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自然是拍摄电视节目的绝好背景,但也经常出现阴差阳错....的麻
烦。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一些读者读起来会有些
困难。
D.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
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5.(1)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
”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眺楼,
“
,
”,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
阳楼记》,“
,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6
分)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中有很多体现作者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
运的名句,请默写出完整的两句。(4 分)
①
⑵
,
,
6.观察《水井“搬家”》这则漫画,回答问题。(4 分)
。
。
(1)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2分)
(2)看了这则漫画后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2分)
7.阅读文段后回答问题。(4 分)
中国,是有着 960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人们就感谢上帝的恩赐:
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研究表明:中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 2.7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45 种矿产资源保有储存量的价值排在世界第 3 位;许多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矿产也排
在世界的前列。可见,中国的资源总量以绝对数而言,无愧于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
每种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就非常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
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耗费量越来越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就会进一步趋向下降,处
于世界后列。因此,从相对数来看,我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1)根据我国的资源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 分)
(2)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人应该怎样做?(2 分)
8.“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
是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物,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这个像黑煞
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这段文字说的是哪一个情节?主要人物是谁?(3 分)
二、阅读理解(52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9—14 题。(14 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1)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几颗洪湖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
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
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
壳而出,
不至于永远
在泥土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
入空荡荡的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2)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项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此时我已经完
全灰了心,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3)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了奇迹。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
圆圆的绿叶,颜色虽极惹人喜爱,但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
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凄清
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子。
(4)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
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在池塘中
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真是惊人地快。几天后,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
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焦来了力量,
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5)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
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我无法
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
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6)接下来的日子,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门前池塘里的荷花,
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
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
荷花,高高得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
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
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们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
州搬到燕园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天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7)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荷塘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
静静地吸吮着荷花和荷叶的清香。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
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下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
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8)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纳凉。有一夜,天空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
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
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
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9)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
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10)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
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
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1)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9.阅读文章,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很重要的。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尝试着理清选文的思
路。(2 分)
(种荷) (
) (
) (祝荷)
10.第(1)段四个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2 分)
A.敲
C.锤
脱
穿
藏
躺
扔
丢
B.砸
D.击
破
钻
埋
没
投
掷
11.从(3)(4)两段看,第(2)段省略号处写的内容应该是第一年、第二年都不见有荷叶
露出水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描写,补写一段文字。(不超过 100 字)(3 分)
12.阅读第(6)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的外形之美(16 字以内)和内在
气质(12 字以内)。(2 分)
外形之美:
内在气质:
13.第(7)(8)两段都写到了夏夜美丽的荷塘给作者(或其家人)带来乐趣和美的享受,
写得都很美。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请你结合所选段落的具体内容谈一谈。(2 分)
14.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写荷的名篇。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花喻人,表达自己高
洁的品格与追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将荷花的美写到了令人心醉的极致。请你想想
看,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季荷”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他为什么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感情呢?
(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12 分)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他们预言未
来的机器人的大小应该跟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
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
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③一般来说....,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
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
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
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
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设计成功一
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
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
于是该机器人便做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
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的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人或
对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他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
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
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
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
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目前,制作微型传感器的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
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 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制造出了只有 1/5 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
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
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 24000 转的气动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
的发动机还要快。
⑧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装置要比电池小许多
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⑨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
大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5.为什么专家认为下一步研究方向是研制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2 分)
16.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说明什么情况?(4 分)
1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科学。结合语段内容,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
得删去的理由。
①一般来说....,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1 分)
②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1分)
18.符合本文说明的逻辑顺序的一项是(
)(2 分)
A.由原因到结束
B.由整体到部分
C. 由现象到本质
D.由概括到具体
19.要使微型机器人能大量生产,目前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2 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20—25 题(11 分)
给孩子一片空间
章智伟
①在 2003 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 12 岁的小学生
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
奖。
②蜜蜂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也一
直是这样写的。但 12 岁的聂利推翻了这一似乎铁定的“真理”。她通过认真地实验,仔
细地观察,用事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③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 为什么那么多的专家、学者都没有
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小聂利却发现了呢?这恐怕与聂利具有
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 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
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
她才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④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束缚着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
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调教” 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
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准准,规规矩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
想像力早已消磨殆尽,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去
怀疑、去创新了。
⑤“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
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
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抑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
想纳入承认轨道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
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规矩的
束缚下,有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怀疑、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扑灭。
⑥雪融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妙的想象啊!倾听蚕宝宝的呼吸声———多么富有创
意的构想啊!这是孩子用他们特有的眼光看到的,特有的耳朵听到的。这是大人们所没
有的“特异功能”——童眼、童耳、童心!
⑦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还要授之
以渔场,给孩子一片空间。这样,他们将会用他们的童眼、童耳、童心,创造出一个又
一个奇迹!
20.根据文意内容,说说“给孩子一片空间”这句话的含义。(2 分)
21.文章第③段的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2 分)
22. 从全文来看 12 岁的小学生聂利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2 分)
23.文章第④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24.文章第⑤段中引用古斯曼的话有什么作用?(1 分)
25.“雪融化了是春天”“倾听蚕宝宝的呼吸声”这些充满美妙想象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请
你也发挥想象,写出一个这样的语句。(2 分)
(四)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6——27 题。(5 分)
秋
词
刘禹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下,断肠人在天涯。
26.你认为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2 分)
27.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该诗的整体感情基调不协调,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和理由。(3 分)
(五)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 28—31 题。(10 分)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群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
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