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7月26日河北省委政法委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年7月26日河北省委政法委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 年 7 月 26 日河北省委政法委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简答题(200 字以内) 1.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是什么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也是政法工作最本质特 征和最大优势,是根本执政原则。 2.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使命任务是什么 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 2019 年 15 日至 16 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 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 职业化建设,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 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不断谱写政法事业发 展新篇章。 第二题:材料分析题(300 字以内) 1.如何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 式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善于运用地方立法权,有针对性地通过立法建章立制,为 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具体、明晰、有效的法律依据。 二要切实推进基层法律实施。针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要健全落实依法决策 机制,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针对影响城乡基层社会稳定的重点人员、重点部位、 重点领域,要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安全感。针对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要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执法司法便民利民 措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要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乡镇、村居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站点建 设,广泛运用互联网开展法律咨询,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法律服务。要 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 等基层普法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 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如何加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 新时代赋予政法机关新使命,对政法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毫不动摇地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警方针,持续用力、久 久为功,努力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为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突出“一个原则”。把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最高原则,加强政治督察,强 化政治体检,定期对政法部门和政法队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 实政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 坚持“两个维护”。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 一领导作为最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督促政法干警做到“四个服从”, 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 抓实“三个绝对”。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作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的政治 标准,建立政法队伍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制度,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干警汲取教 训,确保政法队伍“三个绝对”的指导性意见,深入组织开展工作清理“两面人”、“两面派” 专项行动,确保政法干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三题:大作文(1200 字以上) 材料:上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 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1963 年,“枫桥经验”经毛
泽东同志批示后在全国推广,57 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成为我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 光辉旗帜。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早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充分珍惜、 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 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 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 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问题:请你以“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主题写一篇文 章。 以人民为中心是政法工作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维 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疑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政法工作,必须搞清“属于谁、为了谁、依靠谁、保护谁”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政 法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体 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 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把群众合理合法 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这其中蕴含了群众观点,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根 本要求。 群众路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好人民权益的根本方法。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 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 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 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实践证明,从群众的诉求出发,站在群众一面,替群众讲道理,找有利于群众诉求的事 实和法律依据,就能获得群众的信任。相反,一味地忽视群众诉求,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 从而激化矛盾,疙瘩越系越紧。走群众路线是获得法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司法干部走群众路 线,就能获得司法公信力。“马锡五审判方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和良好的效果,是 因为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同。 群众的诉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法律依据,必须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得以认定。要获得群众 的信服,必须把事实调查清楚。调查研究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要把调查的事实与当事 人沟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根据需要,也可以把调查的事实与其他群众沟通,甚至可以向 社会公开,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政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群众路线,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激发群众积极 性,让群众有效参与突出矛盾化解。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不仅仅是民主的法治方法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合理合法解决。让群众有效参与突出矛盾化 解,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的评价机制,使得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法律判断 的科学性。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一方面弥补了专业视角的偏见,增强了结果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纠正了群众非专业认识的偏见,提高了群众的法治观念,从而增强了结果的合法性。 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实现情、理、法的有效沟通。既合理 又合法,是最佳的实质正义。合理与合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社会与法律不断发 展。法律往往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法律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客观上讲,群众 的诉求是合理的,但可能于法无据。这时就必须在坚持法律的基本原则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仍然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予以合理解决。对于群众表达的不合理不合法 诉求,必须予以引导或者疏导,将法制宣传与情感沟通相结合,使群众能够懂法律、明事理, 最终放弃不合理不合法诉求。从民生出发,采用民生救助和社会保障兜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一方面必须把人文关怀的道理讲清楚,另一方面必须要符合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要 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