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中国的文人似乎对月亮情有独钟。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 ”
(《 水 调 歌 头 》) 细 致 描 绘 了 月 光 的 流 转 ; 范 仲 淹 用 “ 皓 月 千 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表现了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中国的文人
似乎尤其爱借酒抒怀,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白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行路难》)表现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渔 家 傲 · 秋 思 》) 表 达 出 戍 边 征 夫 的 矛 盾 心 理 ; 欧 阳 修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暗示了自己趣在物外的心境。
【答案】 ①. 转朱阁
②. 低绮户
③. 浮光跃金
④. 静影沉璧
⑤. 金樽
清酒斗十千
⑥.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⑦.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⑧.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⑨.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⑩.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朱阁、低、绮、
浮、沉璧、樽、珍羞、直、燕然、未勒、醉翁”等词语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东城区沙滩有一座红色地标性建筑——北大红楼。“红楼”修建于 1918 年 8 月,
是一座西洋古典风格的大楼。由于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
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坐标,这座红楼被 fù ① (A.赋 B.斌)
予了 象征意 义,也 点亮 了中国 的颜色 。它是 “新文 化运动 ”的重 要营垒. ② (A.lěi
B.léi )、“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 甲 (A.发源 B.发祥)地之一,是
中国
、
和
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走向
的历史起点。同时,北大
红楼还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在
这里,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 乙 (A.大刀阔斧 B.大动干戈)进行教育改
革,陈独秀等人创刊了《每周评论》,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_______
②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在文中空白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思想启蒙
②社会革命
③伟大复兴
④民族觉醒
A.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B. ①④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1)
①. A
②. A
(2)
①. B
②. A
(3)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
(由于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
(4)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赋予,fù yǔ,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故选 A。
②营垒,yíng lěi,指堡垒、阵营,军营四周的围墙、防御建筑物等设施。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甲,发源,fā yuán,意思是指江河等开始流出,起源。发祥,fā xiáng,意思是兴起,发
生。句中指“红楼”是以上运动兴起、发生的地方;
故选 B。
乙,大刀阔斧: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动干戈:原指大规
模地进行战争,现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句中指蔡元培果断地推行教育改革;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此句语病为句式杂糅,“由于”和“这就是……的原因”杂糅,可修改为“主体采用红砖砌
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或修改为“由于主体
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的衔接与排序。
联系历史经验可知,前文中的“新文化运动”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故第一空为①;
“‘五四’运动”是我们民族觉醒的标志,故第二空为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我们国
家社会革命的崭新里程碑,故第三空为②;最后“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正在奔赴的目标,
故第四空为③。
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④②③;
故选 B。
二、阅读(7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紧扣“壮词”来写,上阙写军旅生活,下阙写战斗场面,可谓壮怀激烈。
B.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亮的共勉之词。
D. 词的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4. 假如你是辛弃疾的朋友,借用以下链接材料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会用
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3. B
4. 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来宽慰。理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时可效仿诸葛亮,归隐田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的理解分析。
B.这首词中采用典故的语句有两处。“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据《世说新语》
载:是一种牛的名称。这里用此典烘托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氛;“马作的卢飞快”中,的卢
是一种名马,以跑得快而著名。史书载:三国时,刘备靠他其的的卢马才脱险。这里借用此
典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五十弦”“霹雳”并非典故;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词人借这首词追忆了梦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而[链接材料]中,诸葛
亮借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对先帝的感激和自己忠君报国、兴复汉室的决心。联系材料中的
原话,选择符合情境的语句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意为: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
中出名。围绕归隐田园、淡泊名利的角度,宽慰辛弃疾在壮志难酬之际,效仿先贤归隐田园,
宁静致远,放下执念;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意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形势危急之时
奉行使命。可从成大事者要能耐住寂寞,要有在国家危难紧急时刻站出来的勇气,宽慰辛弃
疾不必为一时的壮志难酬而郁闷,而要振作精神,随时做好在国家危机时刻战斗的准备。
示例: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宽慰辛弃疾。理由:诸葛亮敢于在国家危急
关头承担使命,不应因一时的报国无门而磨灭志向,要振作精神,时刻准备着在国家危急关
头挺身而出。
【点睛】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
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
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形势危
急之时奉行使命,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二)(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侯①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②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③也。
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④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⑤。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⑥;次功坐中行,
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
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⑦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选自《吴子•励士第六》)
【注】①武侯:魏武侯,战国初期魏国国君。②起: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
家。③恃:依靠,依仗。④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⑤士大夫:将士。⑥牢:古代祭祀用
的牲畜。⑦著:显露,显示。
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致.之奈何
(2)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
(3)秦人兴师.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致:______
妻子:______
师:______
A. 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
B. 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
C. 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
D. 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刑明赏,足以胜乎?
(2)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
8. 邹忌与吴起进谏方式不同,你更喜欢谁的方式?请结合选文或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5.
①. 得到
②. 妻子儿女
③. 军队
6. A
7. (1)赏罚严明就足以打胜仗了吗?(2)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每年派人慰问、赏赐他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们的父母。
8. 示例一:邹忌由“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谈到“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从生活小事关联到国家大事,类比讽谏,更容易使对方接受,所以我更喜欢邹忌的讽谏。示
例二:吴起直接告诉武侯“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进谏时直击重点,措施具体,
明白晓畅,所以我更喜欢吴起的直谏。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怎样才能做到呢?致:做到,得到。
(2)句意:又在庙门外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妻子:妻子儿女。
(3)句意:秦国出兵。师:军队。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判断方法加以判读。这
句话的意思是:赏罚严明这件事,我不能详尽地说明,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严明之事”是主语,“臣不能悉”是谓语,中间应该断开。“虽然”是句首的关联词,应
当与“非所恃也”断开。因此可断句为: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严刑明赏:赏罚严明;胜:打胜仗。
(2)死事之家:死难将士的家属;岁:每年;使使者:派遣使者;劳赐:慰问、赏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
结合链接内容,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和“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知,邹忌进谏前先讲自己的家事,然后以家事类比国事来进谏,属于
委婉进谏;分析本文内容,由“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
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和“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
功而励之”可知,吴起直接回答武侯的问话,属于直言进谏。解答时,能够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两人不同的进谏方式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武侯问道:“赏罚严明就足以打胜仗了吗?”吴起答:“赏罚严明这件事,我不能详尽
地说明,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它。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
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这三点,才是君主所应该依赖的。”
武侯说:“怎样才能做到呢?”吴起答:“您选拔有功人员,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他们,
这对无功的人也是一种勉励。”
于是武侯设席于祖庙,分三排坐位宴请士大夫。立上等功的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珍贵
餐具,猪、牛、羊三牲俱全。二等功的坐中排,酒席、餐具较为差些。没有功的坐后排,只
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宴后出来,又在庙门外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也按功劳大小而
分差列。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每年派人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表示心里没有忘记他们。
这个办法实行了三年之后,秦国出兵,到达魏国的西河边境,魏国的士卒听到这一消息,
不待官吏的命令,就自动穿戴盔甲奋勇抗敌的数以万计。
链接材料: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
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
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
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你一把草
卢树盈
①蛮塔村有一个低保户,扶贫干部过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扶起来。这个
低保户叫老郭,是一个老光棍,他就是懒,什么也不想干,就靠着低保金过日子。
②这天,市里来了一个扶贫干部,三十出头,穿着很嘻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进
了老郭的小院,直皱眉头,里面杂乱脏,无处下脚。
③老郭看到扶贫干部后面跟着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马上就兴奋起来。以前的扶贫干部来,
带着小鸡、小鸭、小鹅、小兔,都想让他勤劳致富。结果这些小动物养大,都进了老郭的嘴
巴。这次得目标大点,要头小牛,不用喂养就可以宰杀了吃牛肉。
④扶贫干部让老郭叫自己“小伍”,并一口气答应了老郭的要求。巡视屋内屋外一番后,
小伍对着摄像机夸下海口:一年让老郭脱贫,两年让他致富,五年让他进小康。这些话老郭
听了无数遍,心想又是扶贫干部在作秀。
⑤几天后,小伍来了。身后没有记者,也没有小牛,他只拿着一把草。老郭有点失望,
热情的脸马上变得冷若冰霜。小伍嬉皮笑脸地说:“郭大叔,你要养牛,先种草。如果你种
上一亩蒲草,我送你一条发财牛。”看来这次的扶贫干部不简单。老郭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把
草,敷衍地点了下头,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⑥第二天,小伍就拉来蒲草苗。老郭本想偷懒,在自家的水田里随便种点蒲草,剩下的
蒲草苗卖给别人。可小伍不走,跟着老郭种蒲草,晒得全身发黑。老郭不好意思偷懒,只能
硬着头皮....干。
⑦蒲草苗施足了肥料,在水田里疯长。可小伍到了九月才来,仍然不见小牛,只告诉老
郭把草割了晒干,就把小牛送来。遇到这样较真的扶贫干部,老郭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收
割蒲草。小伍仍没走,陪着他收割蒲草,等到晒干,装进屋子才离开。
⑧老郭得意地等小伍送来小牛,他想着喂完蒲草,就宰牛吃肉。结果却只等到了小伍的
电话,他着急地让老郭帮他谈了几年的女朋友找一双植物染色、手工编织、花色好看的拖鞋,
承诺只要女朋友满意就马上送牛来。
⑨老郭生气了,小伍这不是变相地问自己要贿赂吗?可一想到自己满满一屋子的蒲草等
着喂牛,便压住了火。一想到蒲草,老郭突然眼前一亮,年轻的时候,他可是蒲草编织能手。
干脆给小伍的女朋友编一双拖鞋,贿赂一下小伍。
⑩老郭赶紧挖了些红茜草。捣碎。加入明矾发酵后,得到了红色染料。他又动作麻利地
把蒲草放下去染红。晾干,就得到了红色蒲草。他花了一天时间,按照商店里最流行的样式,
用蒲草编织了一双女式拖鞋。小伍接到老郭的电话,喜滋滋地来了,拿着拖鞋就急匆匆地走
了。
⑪一个月过去了,小伍才过来,可仍不见牛的踪影。小伍笑嘻嘻地拿出一百元钱和一张
禅语窗帘的照片,说拖鞋女朋友非常喜欢,并央求老郭为丈母娘编织照片上植物染色的窗帘,
承诺只要丈母娘满意,马上送钱送牛来。
⑫这禅语窗帘,样式新颖,有五种颜色,还有花鸟,编起来肯定费心思。可想到既有牛
又有钱,老郭只能埋头苦干,足足花了半个月功夫才完成。小伍把这比照片还古朴耐看的窗
帘放进车里,急匆匆地走了。
⑬小伍拿走窗帘后,居然一个月没有露面,电话也打不通。老郭想起自己半个月的心血,
一气之下跑到镇长办公室举报。镇长说小伍去日本考查了,等他回来一定给老郭一个交代。
⑭这天,老郭正待在家里郁闷,小伍挎着一个大包急匆匆赶来,将一叠钱拍在桌上,喜
滋滋地说:“这是禅语窗帘的三千元钱!”说着又递过一张地毯照片,问老郭会不会编织蒲
草地毯。老郭冷笑:“你太小瞧我了。我家祖上五代都是编织蒲草的,有独特的植物染色技
术,秘不外传的编织手法。不过让我编,得先给订金。”小伍激动地从大包里拿出一万元钱
递给老郭:“如果你编织得好,还会有很多订单。”
⑮老郭愣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⑯“在我参加精准扶贫活动以前,详细地了解过你。你是蒲草编织匠人,有工匠精神。
我早就结婚了,为了给你的蒲草编织物找销路,才骗你编出样品。我拿着样品跑遍大江南北,
还去了趟日本。你的手工编织很受欢迎,这不还接到了地毯订单呢!”看着老郭惊愕的眼神,
小伍继续兴奋地说:“郭大叔,现在我已经送了你一把草——咱凭手艺吃饭,靠勤劳致富!”
⑰看着小伍信任殷切的眼神,老郭狠狠地点点头,大踏步走向那间蒲草屋……
(选自《上海故事》,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小伍“穿着很嘻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是一种欲抑先扬的写法。
B. 第④段写老郭认为扶贫干部又在作秀,暗示了之前个别干部的做法流于形式。
C. 第⑥⑦段加点的两个“硬着头皮”表现老郭种蒲草、割蒲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D. 前文写老郭编蒲草拖鞋和窗帘,为后文揭示他的蒲草编织匠人的身份埋下伏笔。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1.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蛮塔村有一个低保户,扶贫干部过了一拨又一拨
.....,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扶起来。(赏析
加点词)
(2)看着小伍信任殷切的眼神,老郭狠狠地点点头,大踏步走向那间蒲草屋……(赏析句
子)
12. 扶贫干部小伍身上体现了哪些闪光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13.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送你一把草”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9. A
10. 扶贫干部小伍运用巧妙的方式帮助低保户老郭重拾编织手艺,勤劳致
富。
11. (1)示例:“一拨又一拨”在此处形容扶贫干部来过好多批,侧面表现了对低保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