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试题及答案
能用到的相对原广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
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汽化
【答案】D
B. 水结冰
C. 水沸腾
D. 水电解
2. 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给液体加热
C.
氧气验满
D.
量 9.5mL 液体
【答案】B
3. 2020 年 3 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4. 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NaCO3)
B. 硫酸铁(FeSO4)
C. 硫化锌(ZnS)
D. 硝酸银
(Ag2NO3)
【答案】C
5. 下列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Cl2
【答案】B
B. KCl
C. KClO3
D. NaClO
6. 将密封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
)
A. 气体微粒的数目增加了
B. 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变大了
C. 气体微粒的体积变大
D. 气体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B
7. 下列有关实验及重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铁丝插入稀硫酸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C. 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A
8. 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
)
A. 常见的单质:石墨、铜绿、水银
B. 常见的白色固体:碳酸钙、碳酸氢铵、高锰酸钾
C.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氢气、一氧化碳
D. 常见的金属材料:金刚石、赤铁矿、青铜
【答案】C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O2 和 O2 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 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实验室用 KC1O3 或双氧水制 O2 时,加入的 MnO2 作用相同
D.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酸雨
【答案】D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
Y
6
15
M
111
0
N
4
84
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4
x
A. M、N、Y 都是反应物
B. x 的值为 22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中 X、Y、M、N 四种物质的质比为 22:9:111:80
【答案】D
11. 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
高温
4
Si N +6CO
3
,此化学方程式中 X 的化学式是(
)
B. SiO2
C. NO
D. CO2
3X+6C+2N
2
A. Si
【答案】B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答案】D
13. 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杂质
B.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CO2 和 O2
C. 用稀盐酸清洗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 用磁铁吸引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
合物
【答案】A
二 、填空题
14.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______等做过滤层;
(2)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
如图所示进行过滤。请问:
①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②图示实验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______。
A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 食盐和沙子
C 食盐和蔗糖
D 二氧化锰和铁粉
【答案】 (1). 纱布、砂石
(2). 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
质而使其沉降
(3). 玻璃棒
(4). 引流
(5). A B
15. 图 1 是由锶元素(Sr)形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图 2 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 3 是锶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图 1 中表示的微粒符号是______;
(2)图 2 中所示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
(3)图 2 中 D 与 E 两种微粒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试推测构成该物质的微
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图 3 可以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有______(写一点即可);
(5)自然界中许多物质都含有 A 对应的元素。请选出一种符合该要求的物质,写出其发生
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Sr2+
(2). BDE
(3). Na2O
(4). 离子
(5). 锶元素的原子
序 数 为 38 ( 或 锶 元 素 原 子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87.62 或 其 他 合 理 即 可 )
(6).
2H O+O 或 2
2
2
2
H CO =H O+CO 或 2
2H O
3
2
通电
2H
+O
2
2
或 其 他
MnO
2
2H O
2
2
合理即可
16. 实验室利用如图 1 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不能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______;
(3)下列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 C 的是______;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②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③锌块和稀硫酸制氢气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4)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气
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取 10g 黃铜(铜锌合金)与含 H2SO49.8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
是______g,黄铜中含金属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答案】
(1). 试管
(2). A
(3).
Δ
2KMnO
4
K MnO +MnO +O
2
4
2
2
(4).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会聚集在空气的下方,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易从瓶口逸出
(5). ①③
(6).
CaCO +2HCl=CaCl +H O+CO
3
2
2
2
(7).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
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8). 0.2
(9). 35%
17.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 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 C2H5OH)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2)实验 2 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实验 3 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 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曲
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A 曲线①表示 O2 含量的变化
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
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C H OH 3O
+
2
5
点燃
2
2CO 3H O
+
2
2
(2). 燃烧需要可燃物
(3).
白磷
(4).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 ABC
(6). 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7). 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
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18. 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定量进行化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老
师决定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第一小组: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如图所示:
(1)这三个实验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写一个即可),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第二小组:该小组同学选择了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
(2)同学们指出 D 装置在反应后托盘天平一定不会再保持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是______;
(3)E、F、G 均是 D的改进装置。其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是______实验时应注
意______,不能采用的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答案】 (1). AC
(2).
Fe+CuSO =Cu+FeSO 或
4
4
4P+5O
2
点燃
2P O
2
5
(3). B
中酒精和蒸馏水不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4).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
(5). F
(6). 保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7). E 中反应产生气体会导致气球膨胀,浮力增大,使天平示数偏
小,G 中反应产生气体时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容易导致瓶塞弹出。
19. 金属铁及其合金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也是我们初中重点学习
的金属单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