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LabView大作业基于声卡的LabVIEW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LabView 大作业 实验报告 第 7 次实验 实验名称: 基于声卡和 LabView 的虚拟仪器设计 专 姓 业: 名: 实 验 室: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 学 号: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审阅教师: 1
目 录 前言……………………………………………………………1 1. 实验说明……………………………………………………2 1.1 设计原理 1.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3 说明与注意事项 2.软件设计……………………………………………………5 2.1 设计方案 2.2 程序框图 2.3 方案实现与前面板设计 3.结果分析……………………………………………………12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附录(使用说明)……………………………………………17 2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声卡和 LabView 的虚拟仪器设计这一 实验的过程。这次实验中主要包括了声卡、线路输入与保存、输 入数据回放、信号分析处理以及对计算机内部产生信号的分析处 理。下面先对设计背景做简单介绍。 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 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在虚拟仪器系统中, 硬件解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软件可以方便地修改仪器系统的功 能,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其中硬件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卡。 目前市售的数据采集卡价格与性能基本成正比,一般比较昂贵。 随着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走向成熟,PC 机声卡可以成为一个 优秀的数据采集系统,它同时具有 A/D 和 D/A 转换功能,不仅 价格低廉,而且兼容性好、性能稳定、灵活通用,驱动程序升级 方便。同时一般声卡 16 位的 A/D 转换精度,比通常 12 位 A/D 卡的精度高,对于许多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来说都是足够高的, 其价格却比普通数据采集卡便宜得多。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说明,介绍这次实 验的要求与内容。第二部分为软件设计,介绍软件的设计原理, 程序框图等。最后是结果分析与结束语。 在此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两位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谢许 多同学对我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 1
1.实验说明 1.1 设计原理 声音的本质是一种波,表现为振幅、频率、相位等物理量的 连续性变化。声卡作为语音信号与计算机的通用接口,其主要功 能就是将所获取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 DSP 音效 芯片的处理,将该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声卡的基本工 作流程为:输入时,麦克风获取的音频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 换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进行播放、录音等各种处理;输出时, 计算机通过总线将数字化的声音信号以 PCM(脉冲编码调制)方式 送到 D/A 转换器,变成模拟的音频信号,进而通过功率放大器送 到音箱等设备转换为声波,人耳侦测到环境空气压力的改变,大 脑将其解释为声音。 1.2 设计内容与要求 本次大作业基于“硬件的软件化”思想,在对信号分析、虚 拟仪器技术和声卡的实用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仪 器专用语言LabVIEW开发环境,设计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用普 通的计算机声卡代替商用数据采集卡,利用声卡的DSP技术和 LabVIEW的多线程技术实现信号的数据采集,开发基于PC机声卡 的虚拟仪器,可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信号存储,信号回放、 输出等多种功能。 要求: 1.程序可通过声卡采集、存储线路输入口的信号,或麦克风接口 的信号或计算机内部产生的信号,并实时显示波形。 (1)缓存区大小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数据缓存区大小; (2)声音格式,调节声卡采集数据时的参数,可以调节通道数 如单声道和双声道、采样频率可以选择8000Hz、11025Hz, 22050Hz、44100Hz四种采样频率。采样位数为8位,16位可选; 2
(3)一个用来停止采集的控制按键; 2.对采样的信号进行一些分析和处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其中时域分析包括实时显示波形,测量信号电压、频率、周 期等参数;频域分析包括幅值谱、相位谱、功率谱和FFT变换 等。 3.保存采样的信号数据,以文本文件的形式保存,通过用户界面 可将数据以excel形式提交给用户。 4.点击回放按键。面板上可显示回放存储数据的波形,或计算机 内部产生的信号波形(需通过控件来选择),同时信号通过 声卡完成D/A转换输出,连接计算机线路输出接口与真实示 波器,可对虚拟仪器前面板显示的波形与传统示波器显示波 形做对比。 5.设计界面要美观,程序可读性好。需合理排布用户前面板,体 现良好的程序用户交流界面。 注意: 1.计算机内部产生的信号:通过调用框程图中的不同功能函数, 得到不同的信号。面板上可选择信号类型按钮:选择正弦,余 弦、三角波、方波、锯齿波等;频率选择按钮:调节输出信号 的频率;幅值调节按钮: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值。 2.采集从线路输入口 Line In 或麦克风接口 Mic In 的外部信号 由信号发生器提供。注意幅值不同: 线路输入口 Line In:可接入不超过 1.5V 的信号 麦克风接口 Mic In: 可接入大约为 0.02~0.2V 的信号 3.在运行程序时一定要选好计算机系统的声音选项。要不然可能 得不到正确的波形。比如要采集从线路输入口进入的外部信 号。那最好对录音选项里选择线路输入,而不是混合单声道 或者是混合立体声,要不然会产生干扰.波形有极大的噪点。 3
当选择混合输入时,最好不要使计算机系统产生任何声音.要 不然不能采集显示所需要的波形。 1.3说明与注意 1.除完成以上功能外,有余力的同学可进行功能的拓展。 2.2011 年 11 月 30 号交大作业,包括:报告,VI 程序,操作使 用说明。 3.大作业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封面、目录、页码、设计题目、任务分析、实现过程、程序前 面板及流程图、测试结果和分析、使用说明、结束语、心得体 会、参考文献等。(报告除按照以前所给的要求之外,需增加目 录、页码、参考文献。) 注意: ①计算机前部: 粉色插头--- Mic In(接麦克风)--- 有前置放大器 绿色插头--- 音源输出Lin Out(接耳机、音箱) ②计算机后部: 粉色插头--- Mic In(接麦克风)--- 无前置放大器 绿色插头--- 音源输出Lin Out(接耳机、音箱) 蓝色插头--- 音源输入 Lin In(录音机里的声音用电脑播放) 4
2.软件设计 2.1 设计方案 在对程序框图进行设计之前,应先对前面板做一个框架设计, 由于实验要求的内容比较多,前面板需要一个大选项卡,因此在 程序中首先放入一个事件结构以选项卡控件连接。之后将不同程 序放入不同事件选显卡中。程序中需要用到声音打开文件子 VI, 文件对话框、关闭声音文件子 VI、配置声音输出子 VI 和写入声 音输出子 VI 等等,利用之前学习的循环结构分别对各种信号进 行输入、读取和写入的操作。实验程序首先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 记录显示,并且保存下来。输入信号包括线路输入,语音输入以 及计算机内部产生的信号,根据信号的不同,将外部信号独立为 一个选项卡,内部信号也有一个选项卡。接下来就是输入数据的 回放,将保存的信号文件打开进行回放,同时显示该信号的文本 信息。最后再对该信号进行分析。分析包括幅值谱,相位谱以及 功率谱。这便是总体的设计方案。 2.2 程序框图 5
2.3 方案实现与前面板设计 2.3.1 方案实现 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