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辽宁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辽宁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x | x 1 },B={x 1|  x A.{x 1|  x C.{x 1|  x 2 } 1 } 2 }},则 A B= | B.{x x 1 } 1| D.{x  x 2 } 2. i 为虚数单位, 1 i  1 i 3  1 i 5  1 i 7  A.0 B.2 i C. i2 D.4 i 3.已知向量 )1,2(a , kb ,1( ) , a  2( ba  0)  ,则 k A. 12 B. 6 C.6 D.12 4.已知命题 P:  n∈N,2n>1000,则  P为 A.  n∈N,2n≤1000 B.  n∈N,2n>1000 C.  n∈N,2n≤1000 D.  n∈N,2n<1000 5.若等比数列{an}满足 anan+1=16n,则公比为
A.2 B.4 C.8 D.16 6.若函数 )( xf  x )(1 2( x  x  a ) 为奇函数,则 a= A. 1 2 B. 2 3 C. 3 4 D.1 7.已知 F是抛物线 y2=x的焦点,A,B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 AF BF =3 ,则线段 AB的中点 到 y轴的距离为 A. 3 4 B.1 C. 5 4 D. 7 4 8.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 32 ,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 如右图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A.4 B. 32 C.2 D. 3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n是 4,则输出的 P是 A.8 B.5 C.3 D.2 10.已知球的直径 SC=4,A,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2, ∠ASC=∠BSC=45°,则棱锥 S-ABC 的体积为 A. 3 3 C. 4 3 3 B. D. 2 3 3 5 3 3 11.函数 )(xf 的定义域为 R , )1( f 2 ,对任意 Rx , f  x )(  2 , 则 )( xf 2  x  4 的解集为 A.( 1 ,1) B.( 1 ,+  )
C.(  , 1 ) D.(  ,+  ) |   |,0   2 ),y= )(xf 的 12.已知函数 )(xf =Atan(x+)( 部分图像如下图,则 A.2+ 3 C. 3 3 f (  24 ) B. 3 D. 2 3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 题~第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2 题~第 2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已知圆 C经过 A(5,1),B(1,3)两点,圆心在 x轴上,则 C的方程为___________. 14.调查了某地若干户家庭的年收入 x(单位:万元)和年饮食支出 y(单位:万元),调查显示 年收入 x与年饮食支出 y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由调查数据得到 y对 x的回归直线方程: ˆ y  .0 254 x  .0 321 .由回归直线方程可知,家庭年收入每增加 1 万元,年饮食支出平均增 加____________万元. 15.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 n项和,S2=S6,a4=1,则 a5=____________. 16.已知函数 )( xf  x e  2 x  a 有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ABC的三个内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asinAsinB+bcos2A= 2 a. (I)求 b a ; (II)若 c2=b2+ 3 a2,求 B.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QA⊥平面 ABCD,PD∥QA,QA=AB= 1 2 PD. (I)证明:PQ⊥平面 DCQ; (II)求棱锥 Q—ABCD的的体积与棱锥 P—DCQ的体积的比值.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农场计划种植某种新作物,为此对这种作物的两个品种(分别称为品种甲和品种乙) 进行田间试验.选取两大块地,每大块地分成 n小块地,在总共 2n小块地中,随机选 n小块 地种植品种甲,另外 n小块地种植品种乙. (I)假设 n=2,求第一大块地都种植品种甲的概率; (II)试验时每大块地分成 8 小块,即 n=8,试验结束后得到品种甲和品种乙在个小块地上 的每公顷产量(单位:kg/hm2)如下表: 品种甲 403 397 390 404 388 400 412 406 品种乙 419 403 412 418 408 423 400 413
分别求品种甲和品种乙的每公顷产量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根据试验结果,你认为应该 种植哪一品种? 附:样本数据 , xx 1 2 , ,  nx 的的样本方差 2 s  [(1 n x 1  2 x )  ( x 2  2 x )  ( x n  x ]) 2 ,其中 x 为 样本平均数.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xf =x+ax2+blnx,曲线 y= )(xf 过 P(1,0),且在 P点处的切斜线率为 2. (I)求 a,b的值; (II)证明: )(xf ≤2x-2.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椭圆 C1 的中心在原点 O,长轴左、右端点 M,N在 x轴上,椭圆 C2 的短轴为 MN,且 C1,C2 的离心率都为 e,直线 l⊥MN,l与 C1 交于两点,与 C2 交于两点,这四点按纵坐 标从大到小依次为 A,B,C,D. (I)设 e  ,求 BC 与 AD 的比值; 1 2 (II)当 e变化时,是否存在直线 l,使得 BO∥AN,并说明理由.
请考生在第 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是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圆上,AD的延长线与 BC的延长线交于 E点,且 EC=ED. (I)证明:CD//AB; (II)延长 CD到 F,延长 DC到 G,使得 EF=EG,证明:A,B,G,F四点共圆.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统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x y      cos sin   (为参数),曲线 C2 的参数 方程为 x y      a b cos sin   ( 0 ba ,为参数),在以 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 中,射线 l:θ=与 C1,C2 各有一个交点.当=0 时,这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 2,当=  2 时, 这两个交点重合.
(I)分别说明 C1,C2 是什么曲线,并求出 a与 b的值; (II)设当=  4 时,l与 C1,C2 的交点分别为 A1,B1,当=  时,l与 C1,C2 的交点为 A2,  4 B2,求四边形 A1A2B2B1 的面积. 24.(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xf =|x-2| | x-5|. (I)证明: 3 ≤ )(xf ≤3; (II)求不等式 )(xf ≥x2 8 x+15 的解集.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 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 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 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5 DADAB 6—10 ACBCC 11—12 BB 二、填空题 13. ( x  2 2)  2 y  10 14.0.254 15.—1 16. (  ,2ln 2 2]  三、解答题 17.解:(I)由正弦定理得, 2 sin A  sin cos B 2 A  2 sin A ,即 sin (sin B 2 A  2 cos ) A  2 sin A 故sin B  2 sin , A 所以 b a 2. ………………6 分 (II)由余弦定理和 2 c  2 b  2 3 , a 得 cos B  (1  2 3) c a . 由(I)知 2 b a 22 , 故 2 c  (2  2 3) a . 可得 2 cos B  1 2 , 又 cos B  0, 故 cos B  2 2 , B 所以   45 …………12 分 18.解:(I)由条件知 PDAQ 为直角梯形 因为 QA⊥平面 ABCD,所以平面 PDAQ⊥平面 ABCD,交线为 AD. 又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C⊥AD,所以 DC⊥平面 PDAQ,可得 PQ⊥DC. 在直角梯形 PDAQ 中可得 DQ=PQ= 2 2 PD,则 PQ⊥QD 所以 PQ⊥平面 DCQ. ………………6 分 (II)设 AB=a.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