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4 分)(2014•孝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B. 好朋友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是由音调来分辨的 C. 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D.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 解:A、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是频率高的声音,故 A 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依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故 B 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 C 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 的对错. 2.(4 分)(2014•孝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 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 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3)物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解答: 解: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 A 错误;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液化而成的,故 B 错误;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故 C 正确;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凝华而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4 分)(2014•孝感)一条光线 A0 从空气中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如图所示.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同时发 生反射和折射.在下图中有四幅描述其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应用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同一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在不同种介质中;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 解答: 解:A、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了,故 A 错; B、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故 B 正确; C、入射角等于折射角了,所以错误; D、图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此类问题,要深刻理解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光线的方向、位置和 角度的大小. 4.(4 分)(2014•孝感)下列四幅实验装置图中,属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电和磁. 分析: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而电磁感应是指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 解:由图可知,A、反映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中当 ab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中指针会发生偏转,即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发 电机正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C、反映了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 D、反映的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力. 故选 B.
点评: 本题应能根据题中的实验装置得出实验的原理及揭示的现象,同时还要把握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4 分)(2014•孝感)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 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 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考点: 浮力的利用. 专题: 应用题;压强和浮力. 分析: 木块底部所受的压力是液体内部压力,即是先通过公式 p=ρgh 计算木块底部所受的压强,而后再用 公式 F=pS 来计算,所以分析木块底部所浸入水中的深度,而后利用公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木块在水中是处于漂浮状态,即随着向容器中倒水,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所处的 位置变高,但所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不变的,即 h 不变,据公式 p=ρgh 可知,木块底部所受的液体 的压强不变,而后再由公式 F=pS 可知,木块底部所受的压力不变; 当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由于金属网是束缚,使得木块不能继续上升,即随着倒水,木块浸入水中 的深度不断增加,据公式 p=ρgh 可知,木块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变大,而后再由公式 F=pS 可知, 木块底部所受的压力变大. 故选 C. 点评: 能分析清楚木块在碰到金属网之前和碰到金属网之后的情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4 分)(2014•孝感)现有 R1、R2 两个电阻,它们的 U﹣I 关系图象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将这两个电 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 6V 的电源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路中电阻 R1 的阻值是电阻 R2 阻值的 2 倍 B.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是通过电阻 R2 电流的 2 倍 C.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与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相等 D.电阻 R1 与电阻 R2 的电功率相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两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且它们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压,根据两个图象找出符 合的电压和电流值;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两电阻的阻值关系,根据 P=UI 判断两电阻的电功
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将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 6V 的电源两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故 B 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 I=0.2A,U1=4V,U2=2V 时符合, 则 = = ,故 C 不正确; 由 I= 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 = ,故 A 正确; 由 P=UI 可得,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 = = = ,故 D 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找出符合题意的 电流和电压值. 三、实验探究题: 7.(10 分)(2014•孝感)(1)如图 1 所示,用外力 F 把一个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请画出物体 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 2 所示,S 是烛焰上 S 点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SA 是从 S 点上射向凸透镜的一条任意光线,请画 出光线 SA 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3)工地上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总重力为 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 3 所示.推车时, 工人对车把向上的作用力 F 是 300 (4)投篮时,相对于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框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一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 500g、初温为 20℃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4×1O5 J.【c 水=4.2×103J/(kg•℃) N. 考点: 力的示意图;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透镜的光路图;热量的计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首先应知道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其次应找到两个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均在重心 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最后会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两个力的三要素表示 出来. (2)由于 S′是 S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此可以画出入射光线 S 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独轮车是什么杠杆,然后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和阻力,根据杠杆的平 衡条件进行计算; (4)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 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5)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温度是 100℃,得到这一数据以后即可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Q 吸 =cm(t﹣t0)代入已知数据进行求解. 解答: 解:(1)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摩擦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 如图: (2)根据 S′是 S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连接 S′A 即为入射光线 S 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 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独轮车的车辆轮轴处是支点,其中重力 G 是阻力,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是阻力 臂,故 L2=0.3m;力 F 是动力,支点到力 F 作用线的距离是动力臂,故 L1=0.3m+0.7m=1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L1=G×L2, ∴F= = =300N; 即人手向上的力应为 300N. (4)以空中飞行的篮球为参照物,篮球框与篮球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5)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Q 吸=cm(t﹣t0)=4.2×lO3J/(kg•℃)×0.5kg×(100℃﹣20℃)=4×1O5J; 故答案为:(1)如图 1 所示;(2)如图 2 所示;(3)300;(4)运动;(5)4×1O5J. 点评: (1)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杠杆受到的力及对应的力臂,根据 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4)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 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5)一道简单的热量计算题,同学们只要记住热量的计算公式即可代入数据求解. 8.(10 分)(2014•孝感)为了测量一个标有“2.5V 0.625W”小灯泡的电阻,小雄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图中电压表还没有连入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将电压表正确地连入电路中. (2)实验前,他发现电路中还有一处连接不恰当,请你指出 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 .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处在 A 端.(选填“A”或“B”) (4)正确连接电路,经检查无误后,小雄分别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5V、2V、2.5V,计算出对应的 电阻 R1、R2、R3.然后用 R1、R2、R3 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2V 时的电阻.他的做法 不正确 .(选 填“正确”或“不正确”) (5)这个小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 10 Ω.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2)分析图示电路图,然后答题. (3)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 (4)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据此分析答题. (5)由电功率的变形公式求出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解答: 解:(1)灯泡额定电压是 2.5V,电压表选 0~3V,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 P=UI 可知,灯泡额定电流:I= = =0.25A,电流表应选 0~0.6A,由图示可知,电流 表量程为 0~3A 量程,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 (3)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 A 端. (4)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电压下的阻值不同,把不同电压下的阻值作为平均值是错误 的. (5)由 I= 可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 =10Ω.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3)A;(4)不正确;(5)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电路分析、实验注意事项、求电阻,连接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量程的 选择;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能把不同电压下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作为灯泡电 阻. 9.(10 分)(2014•孝感)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 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
(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小车动能 和内能.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C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 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 .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 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 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乙 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甲 图.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答题. (2)根据小车的受力情况分析答题. (3)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分析图示情景答题. 解答: 解:(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动能和内能.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 A、小车具有惯性,而不存在所谓的惯性力,故 A 错误;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 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 (3)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接触面变的光滑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4)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 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 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故答案为:(1)小车动能;(2)C;(3)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4)乙;甲.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能量的转化、平衡力的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力的作用等问题;一对平衡 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你同一物体上. 四、应用题 10.(8 分)(2014•孝感)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30Ω.同时 闭合开关 S 和 S1,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求: (1)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2)电阻 R2 的阻值; (3)在 10s 内,电流通过电阻 R1 产生的热量; (4)电阻 R1 与电阻 R2 工作时的电功率 P1 和 P2 之比.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并根据分度值读出示数, 进一步求出通过 R2 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 R2 的阻值; (3)根据 Q=I2Rt 求出电流通过电阻 R1 产生的热量; (4)根据 P=UI 求出两电阻工作时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 解: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I1= = =0.2A; (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I1=0.2A, 所以,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 0~3A,分度值为 0.1A,干路电流 I=0.8A, 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 I2=I﹣I1=0.8A﹣0.2A=0.6A, 则 R2 的阻值: R2= = =10Ω; (3)在 10s 内,电流通过电阻 R1 产生的热量: Q1=I1 (4)两电阻工作时的电功率之比: 2R1t=(0.2A)2×30Ω×10s=12J;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