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赦.免(shè)
B. 阴晦.(huì)
C. 煞.白(shà)
D. 促狭.(xiá)
【答案】D
【解析】
桑梓.(zǐ)
旁鹜.(wù)
隔膜.(mé)
恪.守(kè)
恣睢.(shuī)
掺.杂(cān)
腼腆.(tiǎn)
嗔.怪(chēn)
附膺.风雅(yōng)
自惭形秽.(huì)
鸠占雀.巢(què)
顿开茅塞.(sè)
【详解】A.恣睢.(shuī)——suī,附膺.风雅——附庸风雅;
B.旁鹜.——旁骛,掺.杂(cān)——chān;
C.隔膜.(mé)——mó,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将其个人生命
与千年中国古典诗词
在一起,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
生命的价值。导演将叙事、
述志与写意
,以诗境表现叶嘉莹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
中国传统文化、
兼具艺术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纪录/科教片奖。
(金鸡奖评委会颁奖词)
A. 交织
追寻
融为一体
弘扬
B. 交汇
追忆
熔于一炉
恢宏
C. 交互
追念
合二为一
倡导
D. 交错
追逐
融合为一
崇尚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交织:形容错杂地合在一起。交汇:(水流、气流等)汇合在一起;聚合。交互:
交替;更替。交错:交叉;错杂。根据“个人生命与千年中国古典诗词”可知,应用“交织”。
第二空:追寻:跟踪寻找。追忆:回想。追念:怀念往事。追逐: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
东西。根据后面的“生命的价值”可知,应用“追寻”。
第三空: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熔
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合二为
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融合为一:渗透整个物体或某物的所有气孔和空隙成为一体。
根据前面的“将叙事、述志与写意”可知,应用“融为一体”。
第四空:弘扬:发扬光大。恢宏:宽阔,博广。倡导:率先提议。崇尚:尊重而推崇。根据
后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可知,应用“弘扬”。
故选 A。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之所以会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生姜等食物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功劳(譬如辣椒素、
姜酮、姜醇等)。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感觉到辣,而有些人觉得不辣....,因为..每个人
对辣的疼痛感有所不同。③而在这几种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见的、分布最广泛的辣味
物质。④辣椒素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所以其实不管是
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A. “辣”是名词,“因为”是连词,“刺激”是动词,“觉得不辣”是偏正短语。
B. “辣椒素又是最常见的、分布最广泛的辣味物质。”这个句子中,“又”作状语。
C. “只要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一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辣”是形容词,“觉得不辣”为后补短语;
C.根据句中“只要……就……”这一组关联词可知,本句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
D.正确的排序为:①③④②。①句直接点明人为什么会感受到“辣”;进而在③句中点明
最常见的能使人感受到“辣”的元素“辣椒素”;④句解释辣椒素发挥作用的原理;②句做
总结,收束语段;
故选 B。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江红》选自《秋瑾集》。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
士。
B.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后被唐僧收为徒弟,观音菩萨为他取名悟能,
唐僧赐号八戒,他好吃懒做,却又不失忠勇和善良。
C. 《童年》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
事情”,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最后一次出海受聘为冒险号船长,途中所乘的船遭遇海盗劫
持,他侥幸逃脱,来到了慧骃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D.“冒险号船长”有误,应为“冒险家号船长”。“遇海盗劫持”
有误,应为“遇水手叛变”。故选 D。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
(4)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左牵黄,右擎苍,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答案】 ①.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③.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
④. 晓镜但愁云鬓改
⑤. 锦帽貂裘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燕然
未勒、谬、鬓、貂裘。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3 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创,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谢池春①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②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成。笑儒冠③、自
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④、
又成虚度。
【注释】①此词当为词人老年居家、回忆南郑蒂府生活而作。谢池春,词牌名,又名“风中
柳”“玉蓬花”等。②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层。③儒冠:儒生冠帽,后来指儒生。
④流年:流逝的岁月,年华。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破阵子》上片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
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词人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B. 《谢池春》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壮岁从我……拥雕戈西成”几句是词
人对南郑生活的回忆,纵横捭阖间洋溢着一股豪气,颇能振奋人心。
C. 《破阵子》下片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谢池春》
下片中为排遣愁怀,词人“却泛扁舟吴楚”,做到了自我宽解。
D. 《破阵子》情辞慷慨,意气昂扬,体现了辛词豪迈奔放的特点;《谢池春》慷慨悲壮,沉
痛深婉,词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流露,感人至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诗歌鉴赏。
C.“做到了自我宽解”有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
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
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故选 C。
(二)(14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
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
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②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
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
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②刘踪(cóng):刘表之子。③
举州委质:把整个剂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意为投降。④吴会:吴国。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亮少有逸.群之才
B. 及.魏武帝南征
C. 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D. 以.亮为军师将军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9.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乃 建 奇 策 身 使 孙 权 求 援 吴 会
10.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刘备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分别是什么?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概括回答)。
【答案】7. C
8. (1)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声
之中拜访。
(2)刘备得以用这支兵力,来与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迫击,把江南全部平定下来。
9. 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10.
①. 【甲】临崩
②. 【乙】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超过一般的\形容词,安闲,安逸;
B.介词,等到,到了\连词,和;
C.副词,立即,马上\副词,立即,马上;
D.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时,当时;以,认为;殊量,特
殊的才能;乃,于是;于,到;(2)得,得以;克,攻克;悉,都。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断句规则,通常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
有停顿,以及根据本句的意思“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看拜见孙权,向东吴
求援”可知,“乃建奇策”是行为,“身使孙权”是后续行为,“求援吴会”是目的,正确
的断句应为: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空:根据【甲】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刘
备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因此可知刘备此时面临的艰难处境则是自己命不久
矣,因此此处应填:临崩;②空:结合【乙】文“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
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可知,此时的荆州的军队投降,刘备的处境十分艰难,寡不敌众,
连一个立足之处都没有,因此此时的刘备面临的艰难处境可概括为: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
众,没有立身之地。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
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
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
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
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
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乙】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
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动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
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干,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
诸葛亮深感刘备确实雄姿杰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
到魏武帝南下攻打荆州,刘琮献出荆州投降,而刘备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寡不敌众,连一个
立足之处都没有。诸葛亮当时年仅二十七岁,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看拜见
孙权,向东吴求援。孙权本来就十分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很是敬重,即
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
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刘备又向西夺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为
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后,再拜诸葛亮为丞相。
(三)(5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
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件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日趋完善,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
也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
汇,如葫芦取“福禄”之音,寓意福禄双至;一方面因物寓意,以图形言心志,主题鲜明突
出,例如用石榴寓意多子,用菊花寓意高洁。
【材料二】
“吉祥图案”包含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也体现了华夏儿女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美善的
追求。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吉凶,五彩嫔纷为祥云,黑云翻浪为恶云,在装饰上多用祥云。
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元素,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而且具有中
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此外,“吉祥图案”还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例
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避免疾病、
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而产生的。
【材料三】
“吉祥图案欣赏”
【材料四】
鱼,产子极多、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
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
美满的情意。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
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
征。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饱满的谷稳连在一起,其读音足以引发人
们对生活富裕、快乐的祈福。鱼,总是让人联想到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吉庆有余……
11. 对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中最具实用性的,也是流传范围最广的。
B. 龙、麒麟等纹样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
C. 鱼儿离不开水的现象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石橣、菊花、云、凤、鱼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
12. 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归纳出鱼形“吉祥图案”寓意产生的原因。
【答案】11. C
12. 示例:一方面取“鱼”与“余”的谐音,一方面因物寓意,以图形
言心志,鱼,产子极多、繁殖能力特别强,进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
期盼。
【解析】
【11 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
C.根据材料四中的“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
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可知,本项表述有误。故选 C。
【12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一中的“‘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和材料四中的“其读
音足以引发人们对生活富裕、快乐的祈福”可得,“鱼”与“余”谐音,引发人们对于生活
富裕的祈福。
根据材料一中的“一方面因物寓意,以图形言心志”和材料四中的“鱼,产子极多、繁殖能
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可得:因物寓意,以图
形言心志,鱼,产子极多、繁殖能力特别强,进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
活期盼。
(四)(20 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彼岸
陆颖墨
①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②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后,一晃十年过去
了,海虎老了。
③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面积不会超过两个足球
场大小,四周是白花花的一片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上,可每个海石花缝隙都
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一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下,都要靠海
虎来做向导。
④海虎退休的命令是一艘地方上的水船带上岛的。一同上岛的还有一条从军犬训练基地
毕业的年轻黑背,名叫金刚。海生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没想到上级的动作竟这么快。他赶
紧找到守备队队长,要求请示上级,让海虎再留一段时间,就当是超期服役。
⑤队长一愣,马上笑着说:“金刚不是上来了吗?再说了,真没有军犬,咱海军陆战队
就守不了这么个小岛了?它老了,眼睛花了。咱们陆战队巡逻还非得让一条老花了眼的军犬
领着?”
⑥这回海生心虚了,这狗确实眼睛老花了,其实他早就知道,只是队长刚发现罢了。不
过,他有招,回头叫了一声:“王海虎同志。”
⑦海虎马上跑了过来。海生说:“快去把视力表拿来。”海虎一溜烟不见了,不一会儿,
叼来一张大家常见的视力表。
⑧“你这是干什么?”队长纳闷了。海生把视力表用饭粒粘在了椰子树上,让海虎在五
米开外坐好。他拿起一副眼镜,用橡皮筋给海虎戴上,像模像样....地测起视力来了。
⑨海虎戴上老花镜,像模像样....地伸起右前爪上下左右地挥舞,等换到第五副眼镜时,它
的视力达到了一点五。海生转身问队长:“怎么样,你还能说它视力不行吗?这叫‘老狗伏
枥,志在海疆,海虎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