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 5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 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
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
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B.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②自由
③诚信
D.①②③④
④友善
C.①③④
②社会需要公平
④法律具有强制性
本卷共 12 题,1~10 题每题 2 分,11~12 题每题 3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看见需要帮助的人
热心上去搭把手。这些行为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①敬业
A.①②
2. 杭州图书馆从 2003 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已有 10 多年。当有人质疑图
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A. ①④
3.在某城市,一群大妈因为跳广场舞,音响开得特别响,竟遭到小区居民泼粪的“礼遇”。
大妈们深感委屈,“我们不就跳个舞吗?碍着谁了?”下列选项所示道理,有助于减缓大妈
们委屈的是
①跳舞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公德意识
A.②③④
4.右边漫画显示出
①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
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权
③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④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A. ①③
②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④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
D.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生产和消费事关国计民生。回答 5~6 题。
5.2013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 破 6 亿吨大关,达 12038.7 亿斤,实现连续十年稳定增长。
据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未定增长的因素是
①土地面积持续增加
③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A.②③
6.在某中学的餐厅的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宣传牌,牌上印有一首名为《一滴汗一粒粮》的小诗:
②农村人口不断增长
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D.①③④
C.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②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④艰苦奋斗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一日不吃饿得慌,一季不吃饿断肠,手拍胸膛想一想,节约粮食理应当。”“节约粮食理应
当”的“理”是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A.①④ B.②③
7.在思想品德课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
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
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实现换台……小海是想说明
①科技改变生活
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A.①③
8.2000 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北保定学院 15 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
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来到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他们扎根西部边陲,关爱民族学
生,与当地各民族教师、民族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下列对这一支教群体的评价,正确的
是
①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③ 落实了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A.①②④
②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④在为新疆的发展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中国是科技强国
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
D.①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B.②④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华夏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回
答 9~10 题。
9.有测试小海在报纸上读到的介绍甘肃的内容。由此可知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 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10.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
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
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③普通话是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
A.①④
C. ②③
B.②④
甘肃省现有 55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
241.05 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9.43%,东乡族、裕
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 2 个
民族自治州、7 个民族自治县和 35 个民族乡(镇),
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39.8%。
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①③④
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 30 多年中国人的记忆和情感、寄托着未来 30 多年中国人
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回答 11~12 题。
11.2014 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
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12.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
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A.①②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D.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共 70 分)
13.大众话题评说。(6 分)
(1)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
联系。(3 分)
(2)据漫画和所学,从道德建设的视角,
简评“网络大 V”的行为。(3 分)
14.生活热点分析。(9 分)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
园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
诉说一
我是你们请来的,没有那些浓烟滚滚的烟囱,没有那些爬满城市的汽车……就没有我。
是你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诉说二
近来,霾家族的日子也不好过。就说我的“老根据地”京津冀地区吧,你们的一场“呼
吸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你们炸毁烟囱,拆除高炉,缩减燃煤,减少产能。宁可牺牲 GDP,也要
削减我的实力。
诉说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
威胁很大,实在让我忧心忡忡。
(1)从霾的诉说中能得出什么结论?(2 分)
(2)这场“呼吸保卫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同,你认为人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3 分)
(3)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使霾忧心
忡忡?(2 分)
(4) “呼吸保卫战”仍在进行。在解决霾的问题上,你希望后代对
我们有一个怎样的评价?(2 分)
15.社会现象探究。(10 分)
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2012 年我
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 8300 万人次,2013 年增至近 9000 万人次。
探究一: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2 分)
我国一些游客出境游不雅行为剪影
探究二:综合“权威发布”和“陋习扫描”,分析归纳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不
协调。(2 分)
探究三: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在序号①、②后分别填写恰当内容。(4 分)
文明旅游倡议
依据
不乱写乱画、不插队加塞
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是公民基本义务
①
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
坚决 抵制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
②
探究四:结合以上探究,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性为主题,写 出自己的感言。(2 分)
16.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17 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
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
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8 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
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
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 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
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
发展。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
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
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是什么。(2 分)19 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
(6 分)
(2)材料二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 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 走出去”的必然结果。(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 分)
参考答案:
1~5.CBADB
6~10:DACAB
11~12:BC
13.(6 分)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律意识淡漠的体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
下,人的言行很容易造成社会危害而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惩罚。(3 分)
(2)缺乏社会责任感,败坏社会风气;缺失诚信,破坏社会诚信建设;缺少正义感,损害
社会公正。(3 分)
14.(9 分)
(1)人类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大气污染。(2 分)
(2)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实现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分)
( (3)促使公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利意识,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更有利于打击
污染环境的行为。(2 分)
(4) 示例一:前辈们坚决治理雾霾,才使我们能够呼吸上洁净的空气。(2 分)
示例二:前辈们坚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使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2 分)
示例三:前辈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民族永续发展。(2 分)
(评分说明: 2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5.(10 分)
探究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 分)
探究二:我国一些公民的文明素质与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不协调。(2 分)
探究三:①示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善旅游环境的建议。②示例: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
律保护。(4 分)
探究四:示例一:塑造中国良好形象,亟待提升公民文明素质。(2 分)
示例二:构建和谐社会,亟待提升公民文明素质。(2 分)
16 .(18 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2 分)法国
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
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6 分)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间的交流日益 频繁);中国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4 分)
(3)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
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4 分)
(4)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