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云南昆明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云南昆明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食物腐烂 A.铁生锈 )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昆明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2011 年 3 月 27 日晚 20:30~21:30 全球号召熄灯一小时的活动。 与该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的下列说法是( )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关注全球气候 D.欣赏城市夜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奶富含蛋白质 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 4、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橡胶都是人工合成材料 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 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 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5、请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 ═══ 2MgO)分析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点燃 6、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括号内是方法),错误的是( ) A.面粉和小苏打(加水振荡) C.食盐和味道(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看眼色) D.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 7、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温度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9、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C.试管 1 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通电 ═══2H2↑+O2↑ 11、关于 CO 和 CO2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 CO 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 CO2 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 CO 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 C O 和 CO2 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 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1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B.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 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3、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14、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 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 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15、右图是某固体物质 A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的是( )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H2 ②Cu2+ +2 CaO ③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 ②硝酸银 (3)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属于 17、(1)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17 2 8 7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a.蒸馏水 b.镁条 c.汞 d.碳酸氢钠 e.氢氧化钡溶液 f.碘 ①属于单质的是 ;②属于氧化物的是 。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M、N、P、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前的质量/g M 80 1 N 1 待测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请填序号); P 1 45 Q 1 19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N 的待测值为 g。 。 。 。 。 。 18、结合学科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一谈学习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后,你防止家中的菜刀生锈的方法是: (2)通过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知道了“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和生活污染”,请你就“水体污染”的防治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3)炒菜时油 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4)“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请举出一个属于“低碳” 能源的例子: (5)请回忆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演示实验,日常 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 是: (6)“瘦肉精”时间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又接踵而 来,这些事件与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问 题。你学习的课文“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对人体有益的食品添加剂的解释是“食品添加 剂是用于 19、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 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 ag/cm3,下部密度为 bg/c m3,则 a 与 b 的关 系是 a (3)将 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 60℃时成为饱 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 0℃)时,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 饱和”)。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3)向盛有少量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21、回答下列问题: b(填“﹤”或“﹥”或“=”符号)。 的一类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 ;② 。 。 。 。 (1) 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 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 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 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 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2)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①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 原因是 。 ②为避 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 并且使酒精灯 后,再添加酒精。 2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现有下列物质:稀盐酸、熟石灰、纯碱、小苏打、大理石五种物质,写出符合下列 要求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物质 。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会产生气泡的两种溶液是 (2)有三瓶标签已损坏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 溶液和 Na2CO3 溶液。 某同学认为不用任何实际即可鉴别,他的鉴别依据是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混合时会产生沉 淀的两种溶液是 ,无明显现象的两种溶液 是 23、生活中有些胃药含有氢氧化铝[Al(O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它在人的胃 内起什么作用 Al(OH)3 中铝、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 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 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aCl 固体 20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 温度无明显变化 NH4NO3 固体 NaOH 固体 20 20 全部溶解 温度降低 全部溶解 温度升高 变化 结论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 (填“放热”或吸热“) 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 ②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 NH4NO3 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 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B,“—”表示相连 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 各是一氧化碳、 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 是 ,D 是 。 三、分析与综合 25、请回忆“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泥沙已除去),可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水溶解②加过量的 是 蒸发滤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溶液③过滤④顺序不能交换的原因 。 。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蒸发皿中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2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b (1)写出仪器 a、b 的名称:a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是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为 式为 27、现有银、铁、铜三种金属丝,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请你根据他记录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实验现象”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 (填序号)。 。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1 2 3 取铁丝浸入稀硫酸中 取铜丝浸入稀硫酸中 无现象 取银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 。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请回忆观察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根据下列教材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一段时间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 剩余固体的组成, 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组成, 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 酸,充分搅拌后过滤: ①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 溶质是 滤液呈蓝色,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29、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并下列要求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②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 ,说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 。
30、100g 某硫酸铜溶液恰好与 5.6g 铁完全反应。求:(1)生成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C 2 D 3 C 4 A 5 D 6 B 7 A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D 15 B 二、填空 题 16.(1)①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②每个铜离子含有两个离子 ③氧化钙中钙元素 的化合价为+2 (2)①P2O5②AgNO3 (3)非金属 17.(1)①b、c、f ②a (2)①B ②18 18.(1)保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
(2)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 (3)隔绝了空气 (4)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均可 (5)用肥皂水 (6)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 19.(1)①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 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2)= (3)饱和 20.(1)C+O2 点燃 ═══CO2 (2)CaCO3 高温 ═══CaO+CO2↑ (3)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21.(1)①由于 CO2 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 CO2 ,由于 CO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小向上逐渐熄 灭。②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 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 CO2 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 (2)①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时,酒精灯侧倾可能会流出部分酒精,故会引起失 火。②冷却 22.(1)①盐酸②熟石灰 (2)BaCl2 和 Na2CO3 盐酸和 Na2CO3 盐酸和 BaCl2 溶液 23.(1)能中和胃酸(2)9:16:1(3)34.6% 24. ①吸热②放热③>(2)CO 三、分析与综合 25.(1)NaOH 26.(1)试管 集气瓶 CuO 否则盐酸会与 M g ( O H ) 2 沉淀反应又生成了氯化镁杂质(2)C (2)AC 或 AE 2KMnO4 △ K 2MnO4+MnO2+O2↑ (3)BE CaCO3+2HCl=CaCl2+H2O+CO2↑ 27.(1)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2)铁、铜、银 (3)Fe+CuSO4= FeSO4+Cu 28.(1) C + 2CuO 高温 ═══2Cu+ CO2 ↑(2)①H2SO4 木炭、Cu②CuSO4 29.(1)红色 无色 复分解反应 (2)方案一 方案二中,酚酞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如果硫酸过量酚酞也 不变色,故得出恰好反应的结论不正确。 30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 x,生成 FeSO4 的质量为 y Fe+CuSO4= FeSO4+Cu 56 5.6g 152 64 x y 56:5.6g=64:x 56:5.6g=152:y x=6.4g y=15.2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2g/(100g+5.6g-6.4g)×100%=15.3%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 6.4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3%。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