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云南昆明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食物腐烂
A.铁生锈
)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昆明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2011 年 3 月 27 日晚 20:30~21:30 全球号召熄灯一小时的活动。
与该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的下列说法是(
)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关注全球气候
D.欣赏城市夜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奶富含蛋白质
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
4、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橡胶都是人工合成材料
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
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
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5、请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
═══ 2MgO)分析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点燃
6、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括号内是方法),错误的是( )
A.面粉和小苏打(加水振荡)
C.食盐和味道(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看眼色)
D.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
7、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温度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9、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C.试管 1 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通电
═══2H2↑+O2↑
11、关于 CO 和 CO2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 CO 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 CO2 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 CO 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 C O 和 CO2 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 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1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B.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 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3、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14、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 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 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15、右图是某固体物质 A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的是( )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H2
②Cu2+
+2
CaO
③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
②硝酸银
(3)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属于
17、(1)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17
2 8 7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a.蒸馏水 b.镁条 c.汞 d.碳酸氢钠 e.氢氧化钡溶液 f.碘
①属于单质的是
;②属于氧化物的是
。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M、N、P、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前的质量/g
M
80
1
N
1
待测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请填序号);
P
1
45
Q
1
19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N 的待测值为 g。
。
。
。
。
。
18、结合学科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一谈学习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后,你防止家中的菜刀生锈的方法是:
(2)通过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知道了“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和生活污染”,请你就“水体污染”的防治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3)炒菜时油 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4)“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请举出一个属于“低碳”
能源的例子:
(5)请回忆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演示实验,日常 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
是:
(6)“瘦肉精”时间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又接踵而
来,这些事件与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问
题。你学习的课文“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对人体有益的食品添加剂的解释是“食品添加
剂是用于
19、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
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 ag/cm3,下部密度为 bg/c m3,则 a 与 b 的关
系是 a
(3)将 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 60℃时成为饱
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 0℃)时,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
饱和”)。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3)向盛有少量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21、回答下列问题:
b(填“﹤”或“﹥”或“=”符号)。
的一类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
;②
。
。
。
。
(1) 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
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
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
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
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2)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①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
原因是
。
②为避 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
并且使酒精灯
后,再添加酒精。
2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现有下列物质:稀盐酸、熟石灰、纯碱、小苏打、大理石五种物质,写出符合下列
要求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物质
。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会产生气泡的两种溶液是
(2)有三瓶标签已损坏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 溶液和 Na2CO3 溶液。
某同学认为不用任何实际即可鉴别,他的鉴别依据是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混合时会产生沉
淀的两种溶液是
,无明显现象的两种溶液
是
23、生活中有些胃药含有氢氧化铝[Al(O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它在人的胃 内起什么作用
Al(OH)3 中铝、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
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
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aCl 固体
20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
温度无明显变化
NH4NO3 固体
NaOH 固体
20
20
全部溶解
温度降低
全部溶解
温度升高
变化
结论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
(填“放热”或吸热“)
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
②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 NH4NO3 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 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B,“—”表示相连
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 各是一氧化碳、
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 是
,D 是
。
三、分析与综合
25、请回忆“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泥沙已除去),可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水溶解②加过量的
是
蒸发滤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溶液③过滤④顺序不能交换的原因
。
。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蒸发皿中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2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b
(1)写出仪器 a、b 的名称:a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是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为
式为
27、现有银、铁、铜三种金属丝,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请你根据他记录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实验现象”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
(填序号)。
。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1
2
3
取铁丝浸入稀硫酸中
取铜丝浸入稀硫酸中
无现象
取银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
。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请回忆观察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根据下列教材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一段时间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 剩余固体的组成,
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组成,
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
酸,充分搅拌后过滤:
①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
溶质是
滤液呈蓝色,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29、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并下列要求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②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
,说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
。
30、100g 某硫酸铜溶液恰好与 5.6g 铁完全反应。求:(1)生成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C
2
D
3
C
4
A
5
D
6
B
7
A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D
15
B
二、填空 题
16.(1)①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②每个铜离子含有两个离子 ③氧化钙中钙元素
的化合价为+2
(2)①P2O5②AgNO3
(3)非金属
17.(1)①b、c、f ②a (2)①B ②18
18.(1)保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
(2)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
(3)隔绝了空气
(4)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均可
(5)用肥皂水
(6)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
19.(1)①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
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2)=
(3)饱和
20.(1)C+O2
点燃
═══CO2
(2)CaCO3
高温
═══CaO+CO2↑
(3)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21.(1)①由于 CO2 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 CO2 ,由于
CO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小向上逐渐熄 灭。②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
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 CO2
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
(2)①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时,酒精灯侧倾可能会流出部分酒精,故会引起失
火。②冷却
22.(1)①盐酸②熟石灰
(2)BaCl2 和 Na2CO3 盐酸和 Na2CO3
盐酸和 BaCl2 溶液
23.(1)能中和胃酸(2)9:16:1(3)34.6%
24. ①吸热②放热③>(2)CO
三、分析与综合
25.(1)NaOH
26.(1)试管 集气瓶
CuO
否则盐酸会与 M g ( O H ) 2 沉淀反应又生成了氯化镁杂质(2)C
(2)AC 或 AE
2KMnO4
△ K 2MnO4+MnO2+O2↑
(3)BE CaCO3+2HCl=CaCl2+H2O+CO2↑
27.(1)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2)铁、铜、银
(3)Fe+CuSO4= FeSO4+Cu
28.(1) C + 2CuO
高温
═══2Cu+ CO2 ↑(2)①H2SO4 木炭、Cu②CuSO4
29.(1)红色 无色
复分解反应
(2)方案一 方案二中,酚酞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如果硫酸过量酚酞也
不变色,故得出恰好反应的结论不正确。
30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 x,生成 FeSO4 的质量为 y
Fe+CuSO4= FeSO4+Cu
56
5.6g
152
64
x
y
56:5.6g=64:x
56:5.6g=152:y
x=6.4g
y=15.2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2g/(100g+5.6g-6.4g)×100%=15.3%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 6.4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