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萦(yínɡ)绕 炽(zhì)热
怒发冲冠(ɡuān)
B.琴弦(xuán) 晕车(yùn) 斤斤计较(jiào)
C.跌宕(dànɡ) 模(mú)样
惟妙惟肖(xiào)
蓓(bèi)蕾 脉脉(mò)含情
D.庇(bì)护
2.下列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徐沟的背棍闻名瑕迩。据说当时人们在元宵节观灯时,娃娃们多由大人顶在肩上观看,
节日里经过精心打扮的娃娃本身就是一幅悠美的画。人们受到启发,把娃娃们用背棍绑在大
人的背上,娃娃随着大人的步伐在空中飘舞起来,独特的“背棍”就产生了。
呕(ǒu)心沥血
顷(qǐnɡ)刻之间
忍俊不禁(jīn)
一哄(hōnɡ)而散
(
) 改为(
)
(
)改为(
)
3.下列成语的相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不知所云”出自《出师表》,原文是自谦的话,有语无伦次之意,现在是褒义词。
B.“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原文中指秋季水落下去,水底石头露出来,后比喻事情
真相大白。
C.“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指不受
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择善而从”出自《论语》,“择善而从”与“知人善任”中的“善”字意思相同。
4.下面对《西游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
B 八戒好吃懒做但憨厚单纯,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有功,被封为“净坛使者"。
C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讲述的是孙悟空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他早已成
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D 沙和尚原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后被唐僧收为徒弟,他使
用的兵器是月牙铲。
5.2011 年央视春晚中,西单女孩演唱的《想家》和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十分感人。
请你根据所给的背景材料拟写对联。(2 分)
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的精彩演唱,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嘹亮的歌喉,而是他们本身的故事让
人敬佩,让人鼓舞。“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
津的歌谣”,《春天里》的这几句歌词是他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写照。
上联:西单女孩想家时演绎思乡苦
下联:
6.默写。(10 分)
①采菊东篱下,
②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
④毕业在即,李白《行路难》中的“
给朋友的临别赠言,祝福友人的理想能够实现。
⑤《出师表》中,“
典故事。
⑥诗歌中,我们常常能读出诗人的眼泪。“夕阳西下,”是马致远笔下的羁旅之愁;“白头搔
更短,
山夜雨时”是
二、阅读(50 分)
文言文阅读(16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咨臣以当世之事”让我们联想到“三顾茅庐”的经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可作为送
。
”是杜甫笔下的忧国之痛;“
,却话巴
(填作者名)笔下的相思之苦。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HT5K〗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甲】文第一段列举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乙】文画线句子主要写了
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空乏其身:
(3)又何间焉:
9.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属引凄异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人恒过:
(4)小惠未彳扁:
。(2 分)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两文都能体现一定的治国思想,请你简要概括。(4 分)
议论文阅读(13 分)
常想一二
陈鲁民
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
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
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
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
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
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
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
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
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
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
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
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
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
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
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
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
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
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
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
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
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
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
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
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
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
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13.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2 分)
14.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2 分)
15.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2 分)
16.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谈谈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 字左右)(5 分)
记叙文阅读(21 分)
题目:
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坐
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
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
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
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
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
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
望嘻笑。
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在
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金
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朵
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身
,慢慢地离开。 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子,好奇之下,便跟了过
去。女孩刚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
了,小声说:“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
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
她,她又买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
已经花尽,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
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一
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眼
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的
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一
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这
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为
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成
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
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 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
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际遇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
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
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即使在如此的生活中,
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
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
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17.为本文拟写一个题目,并简要说明拟题的理由。(4 分)
题目:《
理由:
》
18.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3 分)
“我”奇怪小女孩莫名的神情与独特的硬币花
“我”好奇
“我”猜想
“我”
小女孩和碗里的硬币照亮“我”的生命
19.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3 分)
20.品析词语。(4 分)
(1)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
没有走进去。(分析“终于”的表达作用。)
(2)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
起飘尽。(“温柔”和“击”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你怎样理解?)
21.根据上下文,用一句话写出作者认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 是什么?(2 分)
22.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分析这一段在全文的作用。(3 分)
23.文章说:“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请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
句子,表达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例句 1:杜甫的花是仁爱之花,它开放在屋漏难眠的雨夜里。
例句 2:郭明义的花是慈善之花,它开放在贫困儿童的学费里。
仿句:
三、作文 50 分)
24 有些故事,发生在春季。年年春风吹起,却吹不走春天的记忆,因为这些故事
和故事里的人,总给平凡的日子带来温暖。请以“春天的记忆”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600 字以上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20 分)
1.C(2 分)
2.“瑕”改为“遐”“悠”改为“优”
(每字 1 分,共 2 分。只找出错别字没改正不得分)
3.C(2 分)
4.D(2 分)
5.示例:旭日阳刚春天里唱出生活乐
(结合语境 1 分,句式 1 分,共 2 分)
6.①悠然见南山②山重水复疑无路③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断肠人在天涯 浑欲不胜簪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
商隐
(每空 1 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10 分)
二、阅读(50 分)
文言文阅读(16 分)
7.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取得成功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大意对即可,每空 1 分,共 2 分)
8.〖ZK(〗(1)使……受到贫困之苦(2)犯过失(3)参与(4)同“遍”,遍及、普遍
(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9.A (2 分)
10. (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大大小小(轻重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关键词“困”“衡”“狱”“察”准确译出,大意对即可,每句 2 分,共 4 分)
11.【甲】在国内要有辅佐君主的贤士,同时要有敌国外患会来侵扰的忧患意识。
【乙】要以人为本,取信于民。(从鲁庄公善于纳谏的角度作答得 1 分)
(大意对即可,每空 2 分,共 4 分)
议论文阅读(13 分)
12.我们应该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大意对即可,2 分)
13.是为了用名人的事例证明“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道理,从而引出平常人不
如意的事情也很多,进而引出作者“常想一二”的观点。
(证明观点 1 分,引出下文 1 分,共 2 分)
14.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或持达
观者的生活态度)
(每点 1 分,共 2 分)
15.不能。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文章最后一段从辨证的角度对“少思八九”和 “常想一
二”进一步论述,这样就使得论述更严密,中心论点更客观,不显得片面化、绝对化。
(内容 1 分,作用 1 分,共 2 分)
16.示例:“常想一二”是达观者的人生态度。霍金的病痛把他固定在轮椅上,但他却用仅能
活动的手指和一颗感恩的心探索宇宙之门;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信步田园,聆听鸟
语的呢喃、微风的浅吟,在挥笔间流淌出东篱的菊花。只有拥有“常想一二”的豁达,才能
造就非凡的人生。
(论点 1 分,积累 2 分,语言 1 分,思路 1 分,共 5 分。)〖ZK)〗
记叙文阅读(21 分)
17.示例一:盛开在碗里的硬币
理由:碗里的硬币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同时,题目和文章的内容相呼应,“盛开”形象地表
现了小女孩碗里的硬币的样子。
示例二:乞讨的女孩
理由:女孩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尽管家贫,以乞讨为生,但她懂事、纯朴、善良、爱读书、
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以此为题更能吸引读者,突出人物形象。
示例三:映亮我生命的那朵花
理由:题目中的“花”既指女孩碗中的硬币花,也指像花一样纯洁美丽的女孩,“映亮”点
明女孩给“我”的启迪。
(拟题 2 分,理由合理 1 分、理由充分 1 分,共 4 分)
18.小女孩走进麻辣烫店里;小女孩有个贫困的家;感谢
(大意对即可,每空 1 分,共 3 分)
19.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作者将“那些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精神的
麻木和小姑娘贫困的生活、无法读书的现状、纯洁的心灵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小女孩的形象
和文章的主题。
(写法 1 分,结合语境分析 1 分,表达作用 1 分,共 3 分)
20. (1) “终于”表明女孩犹豫时间长,她一方面渴望读书、另一方面又为家人着想,矛盾
之后最终决定牺牲自己,体现出一种关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善良人性。
(结合语境分析 1 分,小女孩的形象 1 分,共 2 分)
(2) “温柔”是指女孩对生活的热爱带给“我”的温暖而美好的感受;“击”是指这种感受
又是那样深刻,引人深思,给人动力,撞击着“我”的心。
(每词 1 分,共 2 分)
21.对生活的热爱。
(大意对即可,2 分)
22.抒情议论。文章结尾点明了女孩对“我”的影响与启迪,抒发了“我”对小女
孩的感激之情。这样写升华了文章感情,点明了文章主旨。
(表达方式 1 分,结合语境分析 1 分,表达作用 1 分,共 3 分)
23.示例一:海伦·凯勒的花是坚强之花,它开放在黑暗寂寞的生命里。
示例二:王顺友的花是奉献之花,它开放在雪域高原的邮路上。
(“花”的内涵 1 分,“尘埃”的内涵 1 分,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