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资料共3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图示电路中,已知 1R  10 , 2R  2 , U S 1  10 V , U S 2  。电阻 2R 两端的电压 U 为:( )。(高频 6 V 考点,第 13 页) (A)4V (B)2V (C)-4V (D)-2V 答案:C 解题过程: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得: U S 1  U S 2 U  UU  U S 1 S 2  6 V  10 V  4 V 。 2.图示电路中,测得 U S 1  10 V ,电流 I 10 A 。流过电阻 R 的电流 1I 为:( )。(高频考点,第 13 页) (A)3A (B)-3A (C)6A (D)-6A 答案:B 解题过程:根据题图作如下图解。 I 2  U 1 S 5   10 5  2 A , I 3  U 2 1 S   10 2  5 A , 则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 I  I 1  I 2  I 3 ,即 I 1  I 2  I 3 1 / 35  52 I 10  3 A ,选 B。
3.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S 15 V , 1R  15 , 2R  30 , 3R  20 , 4R  8 , 5R  12 。 电流 I 为:( )。(高频考点,第 21 页) (A)2A (B)1.5A (C)1A (D)0.5A 答案:C 解题过程:属于电路△-Y 等效变换,根据变换后图可得: R 12  RR 1 R  2 2  R 3 R 1 R 13  RR 1 R  2 3  R 3 R 1   15 15 15   30 30  15   30 20    450 65 300 65   90 13 60 13 20 20 R 23  RR 2 R  2 3  R 1  15 R 3 电路总电阻为: 30   30 20  20  600 65  120 13 120 13 120 13 (  )12  )12  90 13  164 13 276 13  440 13  90 13  164 276  440 13   .6 923  .7 913  .14 836  )8  ( )8    60( 13 60( 13 15 836 .14 12RR   I  U S R   01.1 A 。 4.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S 12 V , I S 1  , A 2 I S 2  , A 8 1R  12 , 2R  6 , 3R  8 , 4R  4 。取 结点③为参考结点,结点①的电压 1nU 为:( )。(高频考点,第 22 页) 2 / 35
(A)15A (B)21A (C)27A (D)33A 答案:A 解题过程:列写节点电压方程为:            1 R 1 1 R 3  1 R 2  U 1 n     1 R 3 1 R   U   1 n 1 R 3 U n 2  I 1 s  s U R 1  I 1 s  I s 2 n 2   U  1 6  U  1 n 4 1 R 1 12 1 8  3           1  U  8  1    8  12 12 ,  1 n 1 8 U n 2  2 1 4  U    82 n 2 代入数据后得: 化简得: 3 U  1 n  U   1 n U  2 n 3 U   n 2 24  48 , 即: 8 U n 1  120 V , U n 1  15 V 5. 图示电路中,电流 I 为:( )。(高频考点,第 13 页) (A)-2A (B)2A (C)-1A (D)1A 答案:D 解题过程: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12 V  2 I   I   6 31  I ,求得: I 1 。 A 6. 图示电路中的电阻 R 阻值可变,R 为下列哪项数值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高频考点,第 24 页) 3 / 35
(A) 12 (B) 15 (C) 10 (D) 6 答案:D 解题过程:求戴维南等效电阻 eqR 。 eqR 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等效电阻 eqR  2 12 12   6 6  2 72 18  6 。 当 eqRR  时,负载 R 获得最大功率。 7. 图示电路中的 R、L 串联电路为日光灯的电路模型。将此电路接于 50Hz 的正弦交流电压源上,测得端电压为 220V,电流为 0.4A,功率为 40W。电路吸收的无功功率 Q 为:( )。(高频考点,第 39 页) (A)76.5Var (B)78.4Var (C)82.4Var (D)85.4Var 答案:B 解析过程: 根据图可得:  ,  250  ,  550 U    ILjR   P R  2I UZ  I 40 2 4.0 220 4.0    , 4 / 35
2 2 2 2    R    L    62500 L     2 L   L Z  250 550 302500  240000  490 L   2  arctan L R UI  sin   Q  490 250   arctan  arctan 96.1  063 , 220  4.0 sin 0 63  88  .0 891  4.78 var 。 8. 如图所示电路中的 R、L 串联电路为荧光灯的电路模型。将此电路接于 50Hz 的正弦交流电压源上,测得端电 压为 220V,电流为 0.4A,功率为 40W。如果要求将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应给荧光灯并联的电容 C 为:( )。 (高频考点,第 37 页) (A)4.29uF (B)3.29uF (C)5.29uF (D)1.29uF 答案:A 解题过程:开关 S 未合上前:根据上题的计算结果可知: P 1  40 W , 1 Q 4.78 var , 063 。 根据题图设并联电容后电路吸收的复功率为 ~ S ~ S  1 ~ CS  。 已知 ~ S 1   40  j 4.78 VA ,要求并联后的功率因数为 0.95,有功功率未变,则并联后的无功功率 Q 为:  PQ 1 tan  arccos 95.0   40  tan .18 195 0  .13 147 var ,则: ~ PS 1   jQ   40  .13 j 147 VA 。 并联电容支路: ~ S C ~ ~ SS  1   40  .13 j 147    40  j 4.78   j 25.65 var 。 并联电容 C 为: C  ~ S 2 fU   2 25.65 220  314 2 F  29.4  10  6 F  29.4  F  。 9. 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 Z  10  j 50  , Z 1  400  1000 j  。当为下列哪项数值时, 1I 和 SU 的 相位差为 90°?( )(高频考点,第 37 页) 5 / 35
(A)-41 (B)41 (C)-51 (D)51 答案:A 解题过程: U s  IZ  1ZI 1 , I  I 1 I  1 , U s  1   10   j 50  I 1   400  1000 j  I 1   410 10  I    1   150 j     1000  1 I , 由 1I 与 SU 的相位差为 90°, 则 sU 实部为 0,即 410 得 41 。 10   , 1  0 10.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 U S  100 00 V , R  10 , LX  20 , CX  30 。当负载 LZ 为下列哪 项数值时,它将获得最大功率?(高频考点,第 40 页) (A) 8  21 j  (B) 8  21 j  (C) 8  26 j  (D) 8  26 j  答案:D 解题过程:求等效阻抗时,将电压源短路,其电路如下图所示。 6 / 35
根据图可得电路等效阻抗为: Z eq  jX C  jX jX L L   R R  j 30  j 10 20   j 10 20  j 30  200 j 10 j  20  j 30  j 200  100 10(  j  400 )20 整理得: Zeq  j 30  j 2000 4000  500  j 30  8 j 84  j 26 , 最佳匹配时 Z L  Z eq  8 j 26  ,获得最大功率。 11. 在 RC 串联电路中, 已知外加电压: )( tu  20  90 sin( t  )  30 sin( 3 t   0 50 )  10 sin( 5 t  0  10 ) V , 电路中电流: 3.15.1)( ti   sin( t   0 6)3.85  sin( 3 t   0 5.2)45  sin( 5 t   0 )8.60 A ,则电路的平均功率 P 为:( )。(高频考点,第 57 页) (A)124.12W (B)128.12W (C)145.28W (D)134.28W 答案:B 解题过程:根据平均功率的定义可得:      00 IUIUP 11 90 2 .89 5.1 20 30 79.4  56. 128 W     cos 3.85 cos  1 3.1 2 657    cos IU 22   11.4  3  2  0  IU  33 30 2  cos 6 2  cos 5 0  10 2  5.2 2  cos 8.70 0 12. 图示 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 R  10 ,L=0.05H, C 50 F ,电源电压为: )( tu  20  90 sin( t  )  30 sin( 3 t   0 )45 V ,电源的基波角频率  314 rad / s 。电路中的电流 )(ti 为:( )。 (高频考点,第 59 页) 7 / 35
(A) 23.1 sin( t   (B) 23.1 sin( t   (C) 23.1 sin( t   (D) 23.1 sin( t   答案:B 77.0)2.78  0 77.0)2.78  0 77.0)2.78  0 77.0)2.78  0 2 sin( 3 t   0 )9.23 A 2 sin( 3 t   0 )9.23 A 2 sin( 3 t   0 )9.23 A 2 sin( 3 t   0 )9.23 A 解题过程:电路中电流相量的一般表达式:  km  I    U  km  LkjR  1      1 Ck  1    , kmI 式中,  kmU -k 次谐波电流的最大幅值;  -k 次谐波电压的最大幅值。 当 0k 时,直流分量: U 0  20 V , 0 I 0 , 0 P 0 。 当 1k 时,   U m 1 90 0 0 V , I m   1  10  0 0 90  7.15 j  j 69.63  90  0 0  99.47 j 10  0 90 0  23.78  0 49  .1 836  23.78 0 A 。 当 3k 时,   U m 1 30 45 0 V , 0  30 45 37.15 j   10  30  1.47 j 45  0 j 23.21  30  10 j 69.63 3 I m   3  10  。  j 0 45 87.25  0 45 30  735 87.68  0 .27  .1 0817  87.23 0 A 按时域形式叠加为: 863 .1 i  23.1   sin t  sin( t  0  23.78 .1  0 77.0)2.78   A   sin 3 t  3 sin( t   0817 2 0 87.23  0 )9.23 A  A 13.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S 6 , V 1R  1 , 2R  2 , 3R  4 ,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 0t 时开关 S 8 / 3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