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题目来源:5 月 19 日 下午 河南省鹤壁市 面试考题
1.题目:分与合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适当的板书;
(2)让学生动手操作;
(3)理解分与合的过程;
(4)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辩题目:
1.讲一下数的分化与组合采用情景导入法。
2.你认为你讲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怎样的基础?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 1~5 这 5 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 个筐和 4 朵花)
(2)要把这 4 朵花放到 2 个筐里,有几种方法呢?(3 种)
(二)探究新知
1.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2.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 4 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站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 4 分成两部分,1 是一部分,3 是另一部分。
如图所示: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 可以分成 1 和 3,4 可以分成 2 和 2,4 可以分成 3 和 1。
合:1 和 3 组成 4,2 和 2 组成 4,3 和 1 组成 4。
分与合:4 可以分成 1 和 3,1 和 3 组成 4;4 可以分成 2 和 2,2 和 2 组成 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 4 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 1 和 3,就有 3 和 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 2 和 2 交换位置后还是 2 和 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 1 开始写,不窨易遗漏,也不窨易岀错。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 3 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回家与父母分享一下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讲一下数的分化与组合采用情景导入法。
【参考答案】
出示课件,复习旧知。
师:大家复习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
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分与合)
2.你认为你讲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怎样的基础?
【参考答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 1~5 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 5 以内的
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
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题目来源:5 月 19 日 下午 安徽省宿迁市 面试考题
1.题目:上、下、前、后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2)认识上下前后;
(3)试讲十分钟;
(4)要求写板书。
答辩题目:
1.“上、下、前、后”的相对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的?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
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2.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2.认识“前、后”。
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