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真题.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和首要特征是它的( ) A.指导性 B.理论性 C.新闻性 D.社会性 2.在发挥新闻评论舆论监督作用时,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 ) A.标本兼治 B.以理服人 C.立场坚定 D.分析原因 3.引语在新闻评论中经常起到的是( ) A.论点的作用 B.论题的作用 C.由头的作用 D.论据的作用 4.评论写作中的题文一致,是指评论的标题应与评论的内容( ) A.相互吻合 B.相互重合 C.相互补充 D.相互衬托 5.在专栏小言论中,新闻与评论之间是( ) A.配合的关系 B.主次的关系 C.融合的关系 D.先后的关系 6.据事议理这种说理方法的功能在于( ) A.增加新闻评论的信息量 B.提高新闻评论的可读性 C.就事论事,针对性强 D.理从事出,虚实结合 7.在遵循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新闻评论可以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 的( ) A.基本态度
B.个性特征 C.理论水平 D.主要观点 8.新闻评论的归纳式结构方式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 ) A.逻辑过程 B.普遍作法 C.基本规律 D.判断方式 9.邹韬奋办报刊主张采用明显畅快的( ) A.精粹文字 B.形象化文字 C.口语化文字 D.平民式文字 10.1997 年 1 月修订公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 ) A.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B.坚持爱憎分明的立场 C.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人民日报》1951 年 6 月 6 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而斗争》,主要是针对社会上使用语言的( ) A.滥用方言土语的现象 B.含糊和混乱的现象 C.庸俗化现象 D.随意性现象 1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说明论点的证据和( ) A.情感表达的基础 B.判断推理的基础 C.吸引受众的基础 D.评论质量的基础 13.作为依托报道而发的短评,既要注意就实论虚,缘事议理,也要注意( ) A.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B.有感而发,言为心声 C.深入浅出,以理服人 D.以情动人,情理交融 14.编者按语所依据的由头或论据,主要是( ) A.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实 B.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
C.所依附的新闻报道或文稿 D.其他媒介刊登的新闻 15.一种易于为读者接受的针对性、理论性较强的专栏评论是( ) A.时评 B.小言论 C.观察家评论 D.论坛评论 16.工作述评的内容一般会比较多地涉及( ) A.经济领域 B.社会领域 C.政治领域 D.文化领域 17.杂文的含蓄决不是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是要( ) A.似暗实明,弦外有音 B.寓意深刻,引而不发 C.饶有风趣,引人阅读 D.含而不露,渐入佳境 18.就广播评论中的音响来源而言,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的音响和( ) A.资料音响 B.后期制作的音响 C.音乐 D.因采访发生的语言音响 19.广播评论通常需要经过把文字稿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因此要求撰稿人像前人倡导的那样 做到( ) A.唯陈言之务去 B.语不惊人死不休 C.我手写我口 D.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20.录像评论形成双线互补格局,除恰当运用声画合一、声画对位方式处理各个组成部分的 声画关系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善于利用( ) A.蒙太奇表现手法 B.画面组接技巧 C.解说词的串联功能 D.声音线的可断续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评论写作实践中,违背立论准确性要求的表现是( )
A.论点不准确,包括论断、概念、提法和分寸的不准确 B.语言的虚华浮夸 C.论据和引语不准确 D.政策方针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E.持论的浮夸和武断 22.在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中,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和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分别属于( ) A.演绎式结构 B.归纳式结构 C.并列式结构 D.递进式结构 E.复合式结构 23.辛亥革命之后设有“社论”、“社评”、“社说”等名目繁多的社论栏目,并长时间发生重 要影响的报纸有( ) A.《大公报》 B.《文汇报》 C.《申报》 D.《新闻报》 E.《民报》 24.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是( ) A.以评为主,边述边评 B.有述有评,评多于述 C.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D.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E.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25.为了形成“类交流”,广播谈话在写作时应着重把握的要求是( ) A.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B.力求短小精悍 C.坚持面向听话人 D.讲究铺垫、过渡 E.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26.简述新闻评论的群众性特征。 27.简述使短评新鲜独到的具体做法。 28.简述电视评论中屏幕文字的功能。 四、论述题(本大题 14 分) 29.什么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0 小题 20 分,第 31 小题 15 分,共 35 分)
30.为以下新闻报道配发一篇编后。(字数:500 字以内)(20 分,其中标题 5 分,正文 15 分) 老人当街摔倒 路边无人相扶 即便是参与救助者也不忘拍照留证 本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闹市区,很多好心人都想方设法帮助 老人。有帮忙打急救电话的大姐,有递出羽绒衣的商店店员,还有在老人不愿去医院的情况 下而让老人进店休息的老板……但在这些人施援手的同时,现场也有人“善意”提醒:“别 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是 1 月 9 日下午 4 时发生在杭州南宋御街 上的一幕。 当时,网友“蟋蟀”正好和朋友“甜甜稀饭”路过,目睹了全过程,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 幕众生相。一起普通的事故,折射出世间百态。一时间,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在南宋御街巡逻的保安陈正亮目睹了事件全过程。“几分温暖几分寒,”谈起看法时,陈正亮 评价道。当时他正在这一带巡逻,和往常一样,很多游客在附近游玩、拍照。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走着走着就突然摔倒在地上。”陈正亮说,看到 他倒地后,很多人都围了上去,不过谁也没有把他扶起来。他上去问情况,老人神志不是很 清楚,只说自己住在老的杭五中附近。 如果说那些好心人让陈正亮感觉温暖的话,有些路人在那里若无其事地游玩甚至还故意绕 开,则让他觉得有些心寒:“谁家里都有老人,能帮的还是应该去帮一把。” 大约 10 分钟后,120 来了,老人慢慢站了起来,但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医院。后来,110 把他 送走了。 附近一家商店的店员对记者说:“当时的情景我也看到了,不是不想去帮,只是实在不知道 应该怎么去帮,又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前两天在报纸上也看到过有人因为救路上摔倒的老 人而惹官司的,我可不想惹这些事情。” 网友“蟋蟀”参与了对老人的救助。“我和朋友在这一带逛,看到老人突然倒下,身体还不 停地抖,我朋友就帮他翻了个身,让他不要起来,然后打了 120。”“蟋蟀”说。让“蟋蟀” 欣慰的是,并不是只有他和朋友两人在帮助老人,有一些路人也纷纷给老人提供帮助。不过 也有一些人让“蟋蟀”寒心。“当时有一位店老板想扶老人进店里暖一暖,旁边就有一个中 年妇女竟‘善意’地劝他不要多管闲事。”“蟋蟀”说,怕万一说不清楚,他还用相机拍下了 全过程。“毕竟这社会上,好人变得难做了。但是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设身处地地想想, 如果摔在地上的是您的父母,您希望人家帮还是不帮?”“蟋蟀”说。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名中年男子想上去扶他,旁边一名妇女大声斥骂,不让他扶。 这女的说,怕老人万一有事,责任赖到他们身上,就说不清了。”“我们都围过去看了,但是 没有人敢碰他。”边上一家餐厅的老板娘回忆说,”他年纪那么大了,不知道摔得到底怎么样。 随便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有时候更危险。”“还有,就是我们也有顾虑,怕把他扶起来以后, 他的家人会来找麻烦。前几天新闻也报道了,一个小伙子扶了一个老太太,法院判他赔了 7 万多。”老板娘说。餐厅服务员说,当时他也想把老人扶进店里休息一下,“但是老板娘让我 千万别乱碰,我就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盖上,免得他冻着。”路面冰凉。有人拿来一叠 报纸,垫在老人头下。 (来源:2010 年 1 月 12 日《兰州晨报》) 31.分析以下评论说理议论的特点。(字数:500 字左右)(15 分) 检查团别成“油水团” “来时铺天盖地,来后花天酒地,去后威信扫地。”对于一些检查团,群众这样描画。检查 工作做得好,可以改进错误、促进工作,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不少检查团,却在工作方法 上流于形式、在工作态度上颇为“官僚”,甚至把检查团变成“油水团”,让群众不胜其烦, 基层不堪其扰。
检查团的“油水”在哪?警车开道,领导陪同,前呼后拥,“油水”在心理满足;白天逛逛景 点,晚上喝到半夜,“油水”在休闲娱乐;这里“表示表示”,那里“意思意思”,“油水”在 礼品财物;检查查出成果,评比评出业绩,填满了时间表,充实了成绩单,“油水”在制造 政绩。 寻找心理满足,检查就成攀比接待;忙着休闲娱乐,检查就成走马观花;拿了礼品财物,检 查就成联络感情;意在制造政绩,检查就成表面文章。冲着“油水”而去,检查也就看不到 情况、查不出问题,甚至成了“恶性肿瘤”:迎来送往造成巨大浪费,弄虚作假损害政府形 象,吃拿卡要搭起腐败温床。 组个检查团,下去“捞油水”,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什么,“不贪污不受贿,吃点拿点有啥罪”, 顶多算“灰色收入”。但是,“灰色收入”,也是把手伸向了不该伸的地方,也是利用手中的 权力,换来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检查团变“油水团”,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寻租:用权力换 取“油水”,用权力谋取私利。 更何况,“蚂蚁吞大象”,检查团多了,“油水”也就流成了河。媒体曾报道,河北一个村 1995 年至 2005 年“请吃送礼”,仅鸡蛋就有 30 多吨。这 30 吨鸡蛋,很多就花在给捞油水者的“小 打小闹”上。有一个数字更触目惊心:湖北曾专项清理检查评比活动,结果发现 1 万多个项 目,耗资数以亿计。 检查团变“油水团”,损耗物质,更败坏作风。“油水团”来了,基层疲于应付,“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想尽奇招、怪招甚至歪招:编造无中生有成绩,凑出眼花缭乱政绩,夸大似是 而非业绩,掩盖真实存在问题。在接待上下功夫,在材料上下功夫,在选点上下功夫。“油 水团”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官僚主义恶习。 检查团变“油水团”,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 解决。 管住“油水团”,要“加闸”:严格审批,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还 要“加锁”:严肃纪律,明确检查任务、内容和接待标准,不干不该干的事。管住“油水团”, 要“安探头”:完善监督,制度监督、媒体监督、网上监督多措并举;还要“安标尺”:进行 科学考评,注重量化标准,克服主观、随意行为。 检查团变“油水团”,归根结底,仍是利益在作怪。管住瞎检查的腿,堵住乱检查的嘴,清 空“油水”,才能真正检到真情况、查出真问题,让检查团回归本义。 (来源:2010 年 1 月 18 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作者:张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