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2.0 分)
1.
2021 年 5 月 30 日 5 时 01 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
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转场
B. 燃料加注
C. 点火发射
D. 自动对接
2. 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仪器连接
C.
点燃酒精灯
D.
测定溶液 pH
3.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表示 2 个氢分子
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由
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 63
4.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不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组成与性质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
聚乙烯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A. A
B. B
C. C
D. D
5. 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
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B. 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1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6:9
6.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乙
丙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C. 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
时,将 50g 甲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 75g 饱和溶液
8. 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除去 中混有少量的 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硫酸
将 4g 浓硫酸加入到 46g 水中,搅拌
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检验 NaOH 溶液变质程度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A. A
B. B
C. C
D. D
9.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
析错误的是
A. 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 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 2 种金属离子
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10. 向一包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样品中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样品加水溶解,静置,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 2 种溶质
B. 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C. 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一定为 2g
D.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0 分)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活性炭
B.
C.葡萄糖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______ ;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______ ;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 。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高铁酸钠
是一种高效水处理
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12. 煤燃烧时产生的粉煤灰 主要成分为
、 及少量
等 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以粉煤灰为原
料制取
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操作Ⅰ是 ______ 。
写出“酸浸”步骤中盐酸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 。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______ 。
高温烧结的
,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
性质为 ______ 任写一种 。
13. 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铜
元素符号
Cu
钠
Na
钙
Ca
氧
O
碳
C
氢
H
常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是 ______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是 ______
写化学式
。
战国
周礼
中记载“煤饼烧蛎房
即牡蛎壳
成灰”,蔡伦将此“灰”溶于
水即得碱。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甲、乙、丙都是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
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
为另一种物质
。
若丙为黑色固体,则乙
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
甲只能为
或
乙可以为氧化物或碱、盐
乙和丙不可能为同种类别的物质
丙
甲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
14.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 D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 。
实验室用装置 B 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 。
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应从 ______ 填“m”或“n” 端通入。
15.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
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
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 是
猜想 是
猜想 是
和
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
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 1 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 A 中 ______ ,装置 B 中 ______ 。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请写出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______ ,也能检验
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
,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 2 所示装置
C 和 D 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 C 增重 ,装置 D 增重
。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
表示,则 x:
______ 。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______ 填序号 。
只称量装置 C、D 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去掉装置 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 C 增重的质量
去掉装置 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 D 增重的质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16. 某工厂化验室用
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 20g,洗
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
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答案】C
答案和解析
【解析】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变化,点火发射时有燃料的燃烧,会生成新的
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火箭转场、燃料加注、自动对接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C。
从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是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
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
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
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3.【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