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中体现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 )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清代诗人彦德有诗曰:“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 名论,几与卫霍同。”诗人歌颂的是( ) A.王昭君 D.鉴真 3.下面两幅图(图一、二)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 B.“兼爱”、“非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C.文成公主 B.张骞 图一 北朝汉人胡食画 图二 鲜卑人乐俑 D.宋辽澶渊之盟 B.汉代丝绸之路 B.元昊——两夏 C.北魏孝文帝改革 B.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D.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A.秦国商鞅变法 4.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 的相似之处是( )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6.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契丹 7.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 62 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 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断 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 A.唐朝 8.右图(图三)为清政府下令颁置的“金奔巴瓶”,先存于西藏博物 馆。清政府颁置金瓶和玉签突出反映了( )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西藏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C.汉藏民族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D.清政府尊重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9.“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悲剧又是机会,这场战争促使古老大帝国 的觉醒。”(马勇《坦然面对历史的伤》)以下最早体现“鸦片战争促使 古老大帝国的觉醒”的史实是( )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B.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D.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 A.魏源著《海国图志》 C.严复译著《天演论》 1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杨 吕浚”)诗中“大将”是( ) A.林则徐 11.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12.下图(图四)是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示意图。该图的注记应当是( ) A.鸦片战争示意图 C.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示意图 C.“三民主义” B.“实业救国” D.“民主”和“科学” D.曾纪泽 B.左宗棠 C.关天培 13.上图(图五)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1937 和 1938 年的清明节,国共两 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14.《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 (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B.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精神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报道篇数 257 67 26 51 38 50 25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 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 A.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15.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 特点的是( ) 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 16.革命战争时期的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山东莱阳人),每到一地就把途经的地名刻在随 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 3 个省 88 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这件不寻 常的文物,成为人民支前的历史缩影。据你的判断,唐和恩参加支前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7.右图(图六)为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 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建设时期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启蒙运动传播 D.《人权宣言》颁布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8.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 50 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形成这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改善 19.有人说,16 世纪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发现”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20.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在伦敦开幕。万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维多利 亚女王,反复使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维多利亚女 王感到“无尽的荣光”,主要是因为英国( ) A.最早开辟新航路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1.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 星将它引爆。”最终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23.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直接打击了美国霸权的是( ) A.“印巴分治”并独立 C.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胜利 24.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 的强国。”这里丘吉尔评价的“他”是( ) A.列宁 D.勃列日涅夫 25.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创新。以下工业部门,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是( ) A.钢铁工业 D.航天工业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D.纳米比亚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D.废除了奴隶制度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B.汽车工业 C.电力工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0 分,第 28 题 16 分,第 29 题 14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 1205 年所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2 分)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2 分)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感情产生的历史背景。(2 分) 材料二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 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 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 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2)材料二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
什么政策?(2 分)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2 分) 27.国务院颁布《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十二个“重点红 色旅游区”,并设计了旅游区的主题形象。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将主题形象的数字序号填入 表格的相应位置,(4 分)并选择其中三例,分写出其历史依据。(6 分) 主题形象 ①“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③“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②“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④“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序号) 以上海为这些的“沪浙红色旅游区” 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闵红色旅游区” 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 28.20 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的竞争影响并改变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怀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他希望 能够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英法等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 图构件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1945 年 2 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 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出现了。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 (1)战争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也催生了新的国际组织。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次 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的国际组织名称。它们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4 分) 材料二 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 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 宪兵的角色。 ——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咨文 (2)材料二中“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4 分)为“充当世界 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试各举一例。(2 分) (3)回首 20 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次 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6 分) 29.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978 年的中国,是中华民族 5000 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 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 世界目光的关注……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1)结合相关知识,说说你对 1978 年“是中华民族 5000 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的理解。(6 分) 材料二 右图(图七):978 年 11 月 24 日晚,安徽凤阳 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 (2)材料二中的“生死状”,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你认为其收藏价值何在?(2 分) 材料三 (1992 年)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予 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 20 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 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
确的道路。 ——2011 年第 9 期《党史纵览》 卓爱平/文 (3)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什 么?(2 分) 材料四 1978—2008 年,中国用短短的 30 年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 踏上现代化道路。30 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 会转型;30 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 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4)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世纪复兴的基本经验有哪些?(4 分) 参考答案 4.B 14.B 24.B 8.A 18.C 9.A 19.A 10.B 20.D 3.C 13.B 23.C 6.D 16.B 7.C 17.A 2.A 12.C 22.C 5.C 15.D 25.D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D 11.D 21.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0 分,第 28 题 16 分,第 29 题 14 分,共 50 分) 26.(10 分)(1)文学形式:宋词。(2 分)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分裂的悲痛和恢 复中原的壮志。(2 分)历史背景:宋金对峙,南宋偏安江南。(2 分)(2)政策:文字狱(思 想文化专制)。(2 分)影响:破坏了文化,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分) 27.(10 分)(每点 1 分) 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序号) 以上海为这些的“沪浙红色旅游区” 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闵红色旅游区” 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 ③ ② ① ④ 依据:③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 一新了。②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井冈山是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根 据地红色政权的首都。①长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 击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每条 2 分,共 6 分) 28.(16 分)(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2 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 分)(2)“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分别指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4 分)欧洲: “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等。亚洲:实行扶蒋反 共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各一例,2 分)(3)一战结束后,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20 世纪 90 年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6 分) 29.(14 分)(1)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浅灰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6 分)(2)该“生死状”是中国农村开始走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2 分) (3)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 分)(4)必须 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时代 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任两条,言之有理即可,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