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草→兔→鹰→细菌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C.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基本维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几种生物的捕食关系中,植物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答案】C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B.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光圈 C.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部分用横线条涂黑 D.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B 【解析】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 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 错误;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B 正确;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C 错误;在观 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 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D 错误。
【考点定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名师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合理密植,使作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树苗移栽常被剪去大量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制,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答案】D 【考点定位】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名师点睛】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 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 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4.许多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而不是冬天,提示我们温度、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某同学为检验这一假设, 用大豆做了如下的实验: 组别 种子数 处理方法 萌发数(粒) ① ② ③ 20 20 2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所加水分越多越好 B.①②组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 有光,加水,25℃ 有光,加水,0℃ 无光,加水,25℃ 18 0 18 C.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影响大豆种子的萌发而光照不影响 D.所用种子除数量相同以外,其余如大小、饱满度可以不作要求 【答案】C 【解析】(1)若实验中加水过多,将会导致缺氧,影响种子萌发,A 错误;①与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 对照实验,①与③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②③是实验组,①是对照组,B 错误;实验结论:温度影
响大豆种子的萌发而光照不影响,C 正确;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 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试验中所用种子除数量、大小、饱满度都应该相 同,D 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名师点睛】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 5.如图所示的四种生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种生物都只由一个细胞独立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B.图中四种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 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变形虫和衣藻为分裂生殖 D.图中四种生物只有衣藻为生产者,其余都为消费者 【答案】A 【考点定位】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名师点睛】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 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 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 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A 正确;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是 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每个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B 错误;光合作用的 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 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 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C 正确;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 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正确。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联系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相互依存 7.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 C.心室与动脉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D.植物根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有利于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B 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 正确。 【考点定位】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8.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现象,合理的是( ) A.“望梅止渴”是一种简单反射 B.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C.某怀孕妇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则她所生孩子易患“侏儒症” D.某人在观看足球时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此时他大脑皮层特别兴奋,肾上腺素增加 【答案】D 【考点定位】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名师点睛】(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 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 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9.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 B.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A 正确;体液 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 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 正确;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
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 系是共生关系,D 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 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0.流程图常被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统生理过程以及各结构层次间的关系.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植物体 C.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D.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的途径:空气→喉→咽→鼻→气管→支气管→肺→血液 【答案】A 【考点定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名师点睛】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 时期。 11.下列与动物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 B.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昆虫有社会行为,而哺乳动物没有 D.蜘蛛结网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答案】C 【解析】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A 正确;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 正确;昆虫有社会行为,而有的哺乳动物也有社会行为,如狒狒胎生哺乳是哺
乳动物,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狒狒是具有社会行为,C 错误;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 传物质所决定的行 为,血液先天性行为,D 正确。 【考点定位】社会行为的特征。 【名师点睛】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 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 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 行为。 12.前不久,眉山一孕妇被自家喂养的宠物狗咬伤,最后感染狂犬病而死,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下 列相关狂犬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为寄生,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B.狂犬病病毒有细胞结构线粒体 C.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方式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 D.发生狂犬病事件后,政府组织捕杀了当地的所有犬只,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A 【考点定位】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名师点睛】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 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 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13.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这主要与生物的多样性有关.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有效的措施 C.为了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应大力引起一些外来物种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遭受破坏
【答案】D 【解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 错误;建 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 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措施,B 错误;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 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 错误;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遭受破坏,D 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 14.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 X 的精子与含 Y 的精子数量相等 D.普通甜椒经太空漫游后培育成的太空椒,其产量提高 20%,品质得到很大改善,是一种不遗传变异 【答案】C 生变化,培育成的太空椒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是遗传的变异,D 错误。 【考点定位】人的性别遗传。
分享到:
收藏